董可人獲千萬風投,知乎達人要做「開源」創業

拳擊、帆船、劍道,我印象中董可人的業餘時間總是排得很滿。除了練腹肌,董可人還嘗試多種運動,一不小心就被搞得鼻青臉腫。去年夏天交易門回訪董可人(此前的報道點擊這裡)時,他顴骨上就帶著玩帆船時被磕的淤青。

董可人有一個粉絲群,以前成天歡樂無度,白天假正經,晚上假不正經。群員暱稱五花八門:“可人芝加哥代理”、“可人曼切斯特代理”只能算中規中矩,“腦殘粉”、“無腦粉”也算不上出奇,一幫人自發組成“可人的腰肌”、“可人的六塊腹肌”、“可人的大腿”、“可人的大腿根部”。董可人溫和謙遜,無奈地把暱稱改成“我本將心向明月”,任由大家調戲。

某日,群裡一位不速之客把暱稱改成了“可人的爸爸”。

董可人獲千萬風投,知乎達人要做“開源”創業

董可人獲千萬風投,知乎達人要做“開源”創業

2017年4月,董可人參加ABoro Academy舉辦的Knock Out

最近一年,線上這些歡樂的空氣稀薄了。董可人練習拳擊、劍道的次數變少了,帆船幾個月都沒去一次。那個活色生香的粉絲群也不再活躍。一個原因是董可人結婚了,大家不好再張羅著為他尋找後宮佳麗三千,也不好自告奮勇要去做三千分之一。

另一個原因,是董可人創業了。

程序員的痛苦◆

2015年從倫敦回國後,董可人在國內一傢俬募基金任CTO。IT團隊從董可人一個光桿司令到今年的10多人。這傢俬募基金涉獵期貨、股票,如今管理規模達20多億。

從人員配備可以看出,公司對IT的投入不算小。但董可人依然覺得做起事情來有些受限。

策略團隊要求交易系統的數據處理能力更強,速度更快,風控更嚴格,還要IT團隊對他們的臨時需求快速反應。但私募基金畢竟不是科技公司,公司預算更多地傾斜到策略相關的工作,而不是IT研發的團隊。

“最後就變成一個執行的協助者,公司策略團隊、基金經理提什麼需求,你就去做什麼。”董可人說。他有一些想法,但團隊資源和能力都跟不上,工作本身也被切割,不繫統,沒有成就感。

交易門主角、IT工程師出身的李奧曾經提到金融機構里程序員的困惑。李奧曾在摩根士丹利香港衍生品部門做定價。發年終獎時,用他程序交易的交易員可以拿很高的獎金,但李奧和其他程序員不管程序寫得好還是差,獎金都很平。他們只有在不斷解決Bug中尋找成就感。

金融行業聚集大量的聰明人,但在董可人看來,至少私募基金的IT層面存在嚴重的資源浪費。國內市場成百上千家量化私募基金都有自己的IT團隊,大家都會建自己的交易系統,做數據處理、回測和交易執行。

“這個事情在每個公司都大同小異,你很難講A公司相對B公在IT上的優勢在什麼地方。一方面沒有統一標準,另外大家也不會共享出來去比較。到最後所有想在這個行業裡面做事情的技術人員都會有點痛苦。”董可人說。

私募基金的策略和IT直接關係到最後的交易盈利,所以大家各守錦囊,少有資源共享。“甚至我想在市場上找一些能夠給我提供服務的第三方也很少。比如我需要在不影響性能的情況下把每天交易產生的數據按照精確時間順序完整保存下來,同時提供豐富的查詢分析功能。但終發現拿錢都很難買到一個符合這樣需求的成熟產品。”

那我們就做一家科技公司,來提供這樣的服務吧。董可人想。

2017年年中,一個做高頻交易的小團隊找到當時董可人所在的基金公司,雙方達成合作協議後,他帶領IT小夥伴為這個團隊提供交易執行系統和一些定製化服務。這種模式跟董可人在英國讀博士期間工作的公司很像,他當時正好也參與服務過高頻交易團隊。

“這個業務印證了我們的想法,我們認為這是可以複製的。”董可人說。

◆“水到渠成”

結束五道口的碼農生活後,過去十年董可人的工作一直跟金融投資緊密聯繫。

“金融市場對人們的影響很大,股災一來,個人財富、社會經濟都受波及。股票市場本身很神奇,我很有興趣搞清楚這個市場在怎麼運作,裡面發生的事情最終會怎麼影響你的生活。”

但董可人並不想通過做交易賺錢、謀生。他坦言自己的技能值在這方面並不佔優。做交易有很重的博弈色彩,你賺我賠。董可人不喜歡這種相處方式。

“市場上放眼望去都是競爭者,少有合作方。我希望有更多的合作伙伴。”董可人說。

他創辦服務型科技企業韜睿智能(Taurus.ai),想用更好的交易基礎設施,來幫人們做更優的決策。

有了清晰的想法,剩下的事情就是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找到資金支持。整個過程並沒有經歷什麼戲劇性的場面。董可人用“水到渠成”來形容這次創業。

創業核心團隊就是董可人在私募基金帶領的IT團隊。

新創立公司的CTO姜昌浩告訴我,他們至少在2016年夏天就開始謀劃這個事情了。

姜昌浩是董可人清華的師弟,2011年研究生畢業後在JP Morgan做了近兩年的量化分析師。“我們那個組做非常傳統的quant,衍生品定價、風控的一類的工作,很多同事都是紐約回來的比較資深的人。“那是姜昌浩真正開始比較深入地接觸金融行業,“嘗試一些蒙特卡羅模擬和計算引擎的底層架構等”。

很多人知道董可人是因為他在知乎的發言,姜昌浩更早。在清華大學念本科時,他在系裡比較封閉的BBS上就知道了董可人的名號,他還記得董可人在BBS的賬號叫“dragonballs(龍珠)”。“他發了一些文章,覺得他文筆不錯。”有趣的是,姜昌浩被董可人吸引,不是他的專業技能,不是高頻交易,而是他寫過的關於金庸武俠小說的文章。”(看完我)覺得這人好牛。“

董可人從英國回來後,姜昌浩在一個系裡做金融的師兄弟組的局裡認識董可人。

姜昌浩大學時做過學生會主席,他參加清華企業家協會(TEEC)的“思源計劃”,接觸很多比較成功的企業家,“也得到李峰、王熙、姜曉丹等多位清華學長的指導和幫助”。創業在那時候就在他心裡埋下一顆種子,他覺得創業很酷。

在睿智融科實習時,公司CEO是姜昌浩在清華的師兄。他在那裡工作近一年,專業技能有很多提升,也體會到創業公司的氛圍。CEO帶著大家加班,壓力山大。“但是親身經歷的人樂在其中,很有挑戰。”JP摩根的工作剛開始學習曲線很陡,姜昌浩經常加班。工作熟悉以後,成就感就降低了。之後姜昌浩參加某智能投顧公司做金融工程總監,負責投資組合模型建設,但由於監管環境限制,團隊改變方向,他選擇離開,加入董可人在私募基金領導的IT團隊。

私募基金業務本身對姜昌浩來說吸引力並不大,但可以參與做一些高頻的交易系統對他來說很有挑戰。“做得挺開心的,可人也分享一些經驗給我們,我們一起做出了一個低延遲的交易系統。”

當然,姜昌浩更開心的是他經常和董可人討論將交易系統產品化的事情。

開源◆

姜昌浩加入後,團隊的交易系統迭代了三個版本。“我們不止做一個in house(內部)的交易系統,開發中就希望產品化,希望架構更清晰,性能更好,更通用。”姜昌浩說。他也提到私募行業養著一幫又聰明又貴的IT,做著雷同的事情,本質上是一種浪費。“如果我們能夠提供一個商業產品,保證效率(低延遲、穩定),做得比你還好,也降低你的成本,這不僅有商業價值,也有社會意義,節約了很多人力成本和不必要的勞動產出。”姜昌浩說,“這是讓我比較興奮的。”

董可人希望把公司做成一個開放的平臺。他的成長經歷中,開源的思維方式讓他受益良多。在知乎寫高頻交易話題時,他自信自己寫的東西質量有保證,也深知行業裡面很多水平跟他不相上下甚至高於他的,只是他們不願公開分享。

董可人花很多精力寫文章,也因此認識很多人,得到很多機會。他本來有點社交障礙,但是社交網絡的分享讓很多人在見面之前已經知道他的故事,溝通成本大大降低。認識姜昌浩得益於他的網絡分享,他現在的技術骨幹盧青也是慕名加入他的團隊。盧青2014年從復旦大學通信系碩士畢業,曾在中科院微電子所從事物聯網方面的基礎研究工作。

“開放心態來做事情,可能給你一些超出預期的回報。”董可人說。

在國內金融交易的圈子裡,有能力做產品化交易系統的人本就不多,能做的又不願意做。“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大家都這麼想,所以這個市場上可用的東西就很少。每個人都在消耗資源去做重複性的東西。”

“量化團隊對高質量IT服務有著強烈的需求,但高質量IT服務對應的高成本讓大部分中小團隊無力承擔。”盧青說。這讓很多小的交易團隊在IT方面捉襟見肘。董可人曾經接觸過一些做高頻交易的人,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系統的延遲是多少。“只是覺得我的系統太慢了,所以我要想辦法去買FPGA,用C++重寫我的底層。但是大部分這種狀態的人,都沒有準確的數據,系統慢,慢到什麼程度,提高到什麼程度又能如何。”

董可人自信他們做的東西很多其他團隊是可以參考的。他願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為量化交易用戶提供一個非常貼近真實環境需求的標準化產品,並做開源嘗試。“如果他能夠從我們的產品(代碼或者使用)上得到啟發,對他的業務確實有提升作用,就會認可我們的技術能力,從而更願意為我們的付費服務埋單。”他還想借此改變策略團隊的工作模式。有一個智能化的交易執行環境,策略團隊就可以得到更細緻的交易數據,更強大的分析工具,不再把研究侷限於對歷史行情的分析上,還能對實時交易行為做更深層次的挖掘。

長期來講, 他們希望能讓金融行業的IT環境變得更好一些。

◆所有時間都是工作時間

現在交易系統成熟度達到了產品化的標準,他們也如願走上創業路。董可人覺得難能可貴的是,團隊此前供職的私募基金對他們創業這件事的態度相當開明,“雙方的分離過程十分和諧”。新成立的公司仍然為老東家提供IT服務,只是現在不再領工資,而是收取服務費。

新中國證券期貨行業歷史短暫,二十多年時間從店頭交易發展到現在交易速度提升到毫秒、微秒級別。整個資產管理行業、量化交易行業未來想象空間很大。董可人說,行業發展需要一些科技上的創新力。“你總是希望你做的東西是有技術挑戰,有創新,對行業有改進。這跟我們在做的事情非常吻合。”

公司商業模式清晰,有成熟的團隊、成型的產品,不過在創投圈,這樣的公司有個缺點,就是沒法對著PPT海闊天空地吹下去。

“很難想象我們會成為下一個阿里巴巴,但我們肯定不會燒完錢什麼都沒有,且大概率會成為一個靠譜的中等規模公司。”董可人說,“但風投的市場不太喜歡這樣的故事,他們更偏愛高風險高回報的項目。”他花了近4個月時間來解決資金支持,獲得兩家機構和一些朋友共1000萬的投資。期間他大概見了30家資方。投資董可人的兩家機構都投資過類似的創業項目,只是方向不盡相同。

董可人粉絲群的“秘書”彭琪告訴我,創業前後的董可人並沒有明顯的變化,“他情緒一直都非常穩定”。彭琪是韜睿智能的“大內總管”,她是“程序員鼓勵師”,是財務、HR、行政、BD(Bussiness Development),也是團隊唯一的女生。

不過董可人現在張弛有度的節奏顯然不如以前了。他現在“所有時間都是工作時間”。畢竟拿著投資人的錢,壓力是少不了的。

創業需要處理很多瑣碎的事情。僅僅是從確定投資人到確定協議,他們就花了一兩個月,中間有很多細節要確認,還要有律師意見。他們北京的辦公場地在一個孵化器,辦理工商註冊時因為孵化器領導出差,沒法開產權證明,工商註冊就被拖了一週。

一位交易圈的資深IT告訴我,董可人的創業項目涉及很多技術細節,團隊穩定對他來說非常重要。“如果技術能力不夠,駕馭不了消息隊列,會經常出問題,但查不出問題在哪兒。也可能先寫系統的人走了,後面的人找不到。所以整個系統的架構、模塊得非常清楚。但整個項目技術難度可能不是最棘手的,而在於用戶體驗。”

董可人在接受交易門採訪時也談到這一點。他們的團隊大多是工程師出身,用戶體驗方面不是他們的強項。這是他們短期需要面對的挑戰。等哪天粉絲群重新變得歡樂無度時,董可人的創業項目可能就在軌道上開跑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