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戏剧博大精深,这七项已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了解吗?

陕西的传统戏剧博大精深,曲调优美,生活气息浓,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和欢迎,那么已经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十项,你都了解吗?下面大家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眉户曲子戏

陕西的戏剧博大精深,这七项已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了解吗?

眉户是陕西省汉族地方剧种之一,也称为“陕西曲子”,唱眉户也称为“念曲子”。相传因起源于太白山麓的眉县和户县一带而得名,眉户历来以广大劳苦大众的生活、劳作、爱情、婚嫁、殡丧等方方面面的言情为基调,以丰富的演唱材料和演唱形式,唱出了寻常人家的喜怒哀乐,唱出了普通百姓的志趣和爱好。这一艺术形式,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众多爱好者的感情寄托与精神享受。是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眉户曲调、作品反映了明和明代以前的社会历史现实。眉户戏的舞台演出,更能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将发挥很好的作用。舞台演出,使更多的观众能看得到,听得到,特别是眉户戏发展了曲子之长,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了不少新的东西。

弦板腔

陕西的戏剧博大精深,这七项已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了解吗?

弦板腔皮影戏流传于关中乾县、兴平、礼泉、咸阳等地。弦板腔又称“板板腔”,由主要伴奏乐器“二弦子”和敲击乐器“板子”而取名。形成于清代初年,最早为一人左手摇“呆呆子”(二板子),右手掌结子(即蚱板子)的说唱形式,到了清代中叶,艺人们加上了自制的土三弦和土二弦等弦乐伴奏,开始形成了以弦子调为主的正板调,并相继延伸出慢板、二六 等曲调,使弦板腔开始进入了第一个发展兴盛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乾县、兴平、礼泉等地还将其搬上舞台演出,弦板腔又形成了皮影与舞台演出相兼的演出形式,长期流传于民间。

灯盏头碗碗腔

陕西的戏剧博大精深,这七项已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了解吗?

灯盏头碗碗腔是陕西省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又名“灯碗腔”,“阮儿腔”。碗碗腔的形成年代,无文字记载可考,据调查,清乾隆年间渭南人李芳桂曾作有剧本“十大本”,就其唱词结构分析,可断定当时碗碗腔的主要唱腔已经形成。《重修华县志稿》载,在同州一带:“清末演唱者二三十家”,而各地又形成了洋县碗碗腔、陕北碗碗腔、西府碗碗腔等不同分支。洋县碗碗腔相传在乾隆时由洋县万家宫艺人雍朝杰所创。建国后,经有关部门的挖掘、抢救,各支碗碗腔先后发展为戏曲剧种。其东府、西府两支于建国初期由陕西省戏曲剧院搬上戏曲舞台,继而洋县人民剧团将洋县碗碗腔发展为戏曲形式。

华阴老腔

陕西的戏剧博大精深,这七项已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了解吗?

华阴老腔系明末清初,以陕西省华阴县市,久为 华阴县泉店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只传本姓本族,不传外人)。2006年,华阴老腔已入选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 谭维维和华阴老腔艺人在央视春晚上为观众带来一首《 华阴老腔一声喊》。老腔实在是一种很小的戏种,是以皮影的形式进行演出的戏曲剧种。它只需五人就可撑起一台戏。但这个剧种里,“生旦净末丑”却一样也不缺。只不过,这五种角色都由主唱一人担纲。因此,主唱的嗓音天赋就尤为重要。自家的木凳,自制的琴弦,口耳相传了千年的唱词唱腔,这种土得掉渣的、独一无二的、震撼人心的老腔,就以这样的原生态,被原封不动地请到了大都市大剧院那豪华的舞台上,也被请进了央视的演播大厅。

华州秧歌戏

陕西的戏剧博大精深,这七项已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了解吗?

华州秧歌曲调优美,生活气息浓,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和欢迎。它拥有许多迷人的曲调。从搜集整理的音乐资料来看 ,约有四、五十个。常用“6”调式,构成欢乐、轻快、活泼的情感,给人鲜明、开朗的感觉。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从当地的姊妹戏曲音乐中吸收了某些旋律,更加丰富了秧歌音乐的特色,使秧歌曲调更加委婉悠扬、悦耳动听。华州秧歌的语言幽默、风趣,表演活泼,具有喜剧性的风格。华州秧歌戏最初是一种地摊子的表演形式,过去的演唱比较简单,只是锣鼓、大钗伴奏,没有弦乐,敲敲唱唱,唱唱敲敲,艺人中流传着这样的口歌:“敲得快、跑得快,不敲不跑唱起来。”为其主要特点。

同州梆子

陕西的戏剧博大精深,这七项已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了解吗?

同州梆子,陕西省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形成于陕西省关中东部以大荔县为中心的十数县。同州梆子唱腔系板式变化体,有欢音和苦音之分,主用本嗓歌唱。彩腔较多,善用“安”字拖腔。伴奏乐器以二股弦为主,唱腔过门短促,更显“繁音激楚”之美。同州梆子被奉为中国梆子戏鼻祖。同州梆子,又名“东路秦腔”、“同州腔”、“安安腔”也称老东路。因其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多奉为梆子腔鼻祖。

府谷二人台

陕西的戏剧博大精深,这七项已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了解吗?

府谷二人台是陕西省府谷最具特色的汉族民间戏曲品种之一,在榆林市北部与内蒙古交界的神木、府谷一带,流传着一种由民歌向戏曲发展并已初具戏曲雏形的“二人台”,其语言通俗易懂,大量吸收和运用当地农民丰富的语汇,具有热情大胆、心直意显的艺术风格,富有生活情趣。府谷属陕、晋、蒙三省区交合处,背依长城腹抱黄河,可谓鸡鸣三省,同饮一水。古老的历史文化积淀,蒙汉民族的亲缘婚合,形成农耕游牧文化相互交流,孕育了灿烂的民间艺术,陕北府谷二人台即是其中一枝奇葩。

陕西的戏剧博大精深,这七项已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了解吗?

以上就是十项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戏剧。感谢大家的阅读,你的每一次点赞和留言,都是小编努力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