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更多《我不是藥神》這種真正的現實題材電影

閱讀、關注、打賞、轉發、評論都是美德!感謝您順手點擊文章最下方小廣告

這樣您不花錢就可以讓小弟賺幾分錢,感恩!

一部電影還沒上映,卻迎來幾乎零差評;在上海電影節的首次放映,更是引得觀眾紛紛飆淚——這就是甯浩與徐崢第五次聯手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原以為甯浩與徐崢還會拍部“藥囧”一樣的喜劇片,卻沒想到導演文牧野讓《我不是藥神》的風格走向了直擊現實、笑中有淚,成為近年來難得的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題材影片。(7月4日《北京青年報》)

中國需要更多《我不是藥神》這種真正的現實題材電影

徐崢主演的現實題材電影《我不是藥神》,雖然還沒有正式上映,是否像很多人預計的那樣將成為今年暑期檔的一部超現象級影片也未可知。但僅僅從目前點映情況來看,《我不是藥神》稱之為一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顯然已經並不為過。

中國需要更多《我不是藥神》這種真正的現實題材電影

因為《我不是藥神》的點映票房累計已經突破了1億元,票房佔比遠遠超過了排片佔比,而且豆瓣評分高居9.0分,近6成觀眾打了5星,已經成為國產影片點映綜合成績中的最佳之一。

中國需要更多《我不是藥神》這種真正的現實題材電影

實際上長期以來,在我國電影領域,現實題材電影一直處於一種尷尬的邊緣化地位。由於觀眾對所謂的現實題材影片缺乏足夠的興趣和走進電影院觀看的動力,使得一些優秀的現實題材電影,即便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得到了業界的一片叫好聲,卻很少能夠折換成理想的票房,叫好不叫座成為絕大多數優秀現實題材影片的共同命運。這反過來又導致電影行業從業人員,不願意創作現實題材影片,更願意創作能為自己賺取真金白銀的商業影片。

中國需要更多《我不是藥神》這種真正的現實題材電影

電影《我不是藥神》成為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現實題材影片,其具有的啟示意義顯而易見。《我不是藥神》的成功,啟示現實題材電影一定要真現實而不要假現實,除了有人性靈魂,還要有社會性,要有社會溫度、人文關懷。

中國需要更多《我不是藥神》這種真正的現實題材電影

只有真正瞄準、關注與人們息息相關的現實生活的真現實的現實題材影片,才能引起觀眾在價值觀層面的共鳴,才能贏得觀眾毫不吝嗇的口碑和電影票。

中國需要更多《我不是藥神》這種真正的現實題材電影

電影《我不是藥神》瞄準的正是當今社會人們非常關注的“吃藥難”、“吃藥貴”、“吃不起藥”、“因病致貧”問題,特別是在癌症患病率不斷攀高的當下,更能引起人們的關注和共鳴,因為每個家庭都有可能遭遇到這個問題。

中國需要更多《我不是藥神》這種真正的現實題材電影

相反,近年來霸佔熒屏的一些影片,表面上打著現實題材的旗號,實際上玩的還是青春戲、偶像戲、感情戲、霸道總裁戲的老套路。這類影片啟示並不是真正的現實題材影片,屬於假現實的現實題材影片,也就無法引起觀眾的共鳴,提不起觀眾尤其是中年觀眾的興趣。

中國需要更多《我不是藥神》這種真正的現實題材電影

“現代法國小說之父”巴爾扎克在《人間喜劇》的前言中說:“法國社會將要作歷史家,我只能當他的書記官”,明確提出自己的文學創作是要記錄時代。

中國需要更多《我不是藥神》這種真正的現實題材電影

同樣,中國的電影從業人員也應有這樣的認知和時代責任感,在現時代多創作有社會溫度、有人文關懷的真現實的現實題材影片,讓現實題材影片成為時代發展的見證者。

閱讀、關注、打賞、轉發、評論都是美德!感謝您順手點擊文章最下方小廣告

這樣您不花錢就可以讓小弟賺幾分錢,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