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功臣」的「增收諾言」——羅甸縣茂井鎮副鎮長袁健謀劃產業助農增收小記

“今年可以收兩季,收入賬還要再翻一番。”6月中旬,在羅甸縣茂井鎮蘭西村的哈密瓜大棚裡,副鎮長袁健與兩個負責管護的瓜農興致勃勃地算起了收入賬。按照單季畝產商品瓜4000斤,每斤瓜批發價3.5元的標準計算,蘭西村的100畝哈密瓜今年可以實現產值280萬元。聽了袁健算的收入賬,瓜農們笑開了花。

“產業功臣”的“增收諾言”——羅甸縣茂井鎮副鎮長袁健謀劃產業助農增收小記

袁健一直記得,當他第一次向蘭西村提出發展哈密瓜產業時,群眾的一連串質疑聲,非逼著他給一個“增收承諾”,從那時起,這個中年漢子心裡就開始懸著一塊大石頭。

在袁健的記憶裡,201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年初,茂井鎮將哈密瓜產業作為推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袁健成了主抓蘭西哈密瓜產業示範園建設工作的副鎮長。

茂井鎮蘭西村是少數民族聚居村,群眾思想落後,觀念守舊,視野不開闊,幾十年來,這裡的發展一直處於停滯狀態,粗放式經濟模式在此根深蒂固,當地政府多次想在這裡搞經濟開發,均以失敗告終。

想要發展產業,徵地工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袁健心裡明白,想讓那些和“老玉米”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老百姓去種他們見都沒見過的哈密瓜,推動產業結構調整,還得讓他們心甘情願把自己家的土地流轉出來,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茂井鎮班子會明確工作任務的那天晚上,袁健一夜無眠,迅速調整好心態應對所有工作困難。次日,他帶上黃景奔等幹部,開始制定工作方案,深入群眾中開展調研,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最終形成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和思路。功夫不負有心人,前後兩個月時間,70餘畝土地流轉到位,示範種植基地初顯規模,企業駐進了蘭西村。

“如何流轉剩下的30畝才是關鍵。”袁健告訴記者,未流轉土地農戶堅決不支持工作,基地大棚被割裂成幾塊,不能連成一片,不符合企業發展的要求。

“問題還是出在思想觀念上。”袁健清楚,蘭西村的群眾本來文化程度就低,加之青年人都外出打工,留在家裡的都是“說話作不得數”的老人,工作推動難是情理之中。

一位王姓老奶奶是鬧得最兇的。王奶奶已年過六十,一個兒子在監獄服刑,自己守著兩畝稻田等著兒子出獄回家。“我自己要吃要喝,還要幫兒子存錢,都靠這兩畝田,流轉出去了就什麼也指望不上了,你們不要欺負我這個老太婆。”袁健上門做思想工作,每次王奶奶都會重複這句話。

“要站在群眾的立場上想問題,多考慮他們的切身利益。”袁健把王奶奶的情況記在心裡,聯繫民政部門將老人納入了五保戶。他為老人算了一筆經濟賬:每個月民政補助855元,一年下來就有10260元,兩畝地每年可以得2400元的流轉費,什麼都不用做就有12660元。最終,王奶奶同意了流轉她兩畝土地。

蘭西村的工作順利推進後,全鎮規劃400畝哈密瓜種植示範園的任務又落到了袁健的頭上。面對翻了好幾番的工作任務,他說:“我是黨員,責無旁貸。”

2017年底,蘭西村135戶貧困戶領到了哈密瓜產業的第一次分紅。“剛開始以為你是哄我們,沒想到真的能領到分紅。”領到分紅金的那天,很多群眾打電話給袁健,他們第一次感受到了產業革命的力量,感受到新興產業帶來的新希望。

“全村共分紅13.9萬元,2017年底全額到賬。”袁健告訴記者,那一天他兌現了當初的“增收承諾”,心裡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地。

有了那次分紅,再推動其他產業就容易很多,很多群眾甚至給鎮裡出主意要發展新產業。之後的一年裡,茂井鎮規劃建成了400餘畝哈密瓜、1500餘畝油茶、3000餘畝桃子、1000餘畝柑橘、200餘畝魔芋基地,在這些基地裡務工當“產業工人”,收入不少,生活有滋有味,全鎮貧困群眾看到了“脫貧曙光”。

來 源 | 黔南日報

作 者 | 唐順興 肖家雲 姜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