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餐桌上找回生活的味道

網絡的發展給我們帶來的方便與快速不言而喻,網絡不僅為很多人提高了工作的環境,為人們的出行帶來了便利,連我們的吃飯問題都通過外賣來解決了。我們在享受這些便利的同時,也常常慨嘆生活中的煙火氣越來越少了,節日貌似只是商家刺激消費的狂歡,而沒有了往日該有的歡樂,我們在不斷追求儀式感的過程中卻沒有想好如何回到屬於我們的生活中去。

從餐桌上找回生活的味道

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常說“戲如人生”,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是自己人生中的導演或是別人人生的演員,那麼我們的任何行為就都是表演,包括“做飯”這件事兒,有人將下廚這件事比做劇場表演,會不會有人覺得這個比喻過於誇大做飯這件事兒?但當你真正有過下廚經歷之後,你會發現:即便有豐富的下出經驗你也不能保證做出和上次一模一樣的味道;但當你擁有豐富的下廚經驗和一顆做飯的真心後,即便來到陌生的廚房、即便可能缺少熟悉的調料,卻也能做出溫暖味蕾的一餐飯。

養育了兩個優秀女兒的臺灣暢銷書作家、生活美學家、教養專家蔡穎卿(Bubu)所著的《回到餐桌,回到生活》就是一本讓人迴歸生活、迴歸廚房的一本生活風格類書籍。可能我們住在合租且公用廚房的出租房中,或是一個人生活在月月還貸的小房裡,快餐、外賣已經是我們一日三餐的主力軍了,疲憊的生活已經讓我們無力感受生活的美好。很多人從未有過下廚經歷,對這些人來講,下廚並不會讓他們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而是一種負擔和來自內心的牴觸。但《回到餐桌,回到生活》並不是一本向新手小白介紹如何零基礎做飯的美食工具類書籍,如果有人想零基礎學做飯,那麼《一人份料理》是不錯的選擇,《回到餐桌,回到生活》是不單單是一本不只是一本實用的廚事工具書,更傳遞延續了蔡穎卿對生活的表達:

從愛出發,用心做事。

從餐桌上找回生活的味道

圖片來自網絡

我是一個廚藝不佳,但是卻非常喜歡看美食類書籍的人,當然我並不是本著“勤能補拙”的想法做這件事的,單純的是因為自己做的飯即便很難吃也會覺得沒有那麼難吃,如果你恰好第一次做的還不錯,那麼你會覺得更好吃。這也是《回到餐桌,回到生活》這本書帶個人們的理念,蔡穎卿希望年輕朋友迴歸廚事,不是以追求時尚為目的,而是以自己對生活的掌握為出發。透過家事生活,確立生活品質的真正意義:不止謀生更懂得生活,透過自己的雙手可以創造出多種感官的喜悅。

從餐桌上找回生活的味道

圖片來自網絡

在《回到餐桌,回到生活》中蔡穎卿將廚房比喻成劇場,那麼每一次做飯都是一場無法喊“卡”的現場表演,那麼每一個在廚房中忙乎的掌勺者就是廚房劇場的絕對主演,基於劇場表演的無可複製性,那麼每一次做飯的過程就是一場絕無僅有的表演,無論這個表演的時間是長是短,做飯這件事就變成了一件充滿美感和藝術氣息的事情,更何況做飯既省錢又吃的乾淨。

無論外賣多方便、無論餐廳的美食多美味、無論聚會吃火鍋有多嗨,我們可能都無法不想念媽媽牌柿子炒雞蛋,姥姥牌的紅燒肉或者是家人夜晚煮的一碗加蛋的方便麵,我們常說的家的味道就是《回到餐桌,回到生活》這本書傳達的理念和想法:廚房和餐桌永遠是家最美好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