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影剧界誉为“四大名丑”之一的演员谢添,成名前的往事

曾被影剧界誉为“四大名丑”之一的谢添,又因导演《甜蜜的事业》、 《七品芝麻官》而蝉联了第三、第四两届“百花奖”中的最佳导演奖。这位老当益壮的七旬老人带着他新摄制的影片《茶馆》来到天津听取观众意见。影片放映前,谢添操着一口地道的天津话,亲热地跟观众说:我原籍广东,却是在天津出生、长大、成人的,也算是个老天津罗!听说这里正要举办探亲音乐会,我这次代表“北影”给老乡们来放映这部片子,就叫做探亲电影会吧!顿时,剧场里响起了欢迎的热烈掌声。

曾被影剧界誉为“四大名丑”之一的演员谢添,成名前的往事

电影《茶馆》放映了。它通过中国近代、现代历史的一个社会侧面,一个容纳社会三教九流、各色人物的小小茶馆,以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典型环境,真实细节和极其精辟的语言特色,生动地描写了北京一般市民的生活,反映出整个中国旧时代,从清朝末年戊戌政变失败,封建军阀混战,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及解放战争爆发前夕五十余年中的深刻的社会变化。观众随着故事的发展和性格化人物的再现人世,不少人连声叫“好”啧啧称赞“余味无穷”。原先看过话剧《茶馆》的人又看电影,都说脉络更清楚了,人物刻划得更深刻了,整出戏也更丰满了,初次看这个戏的人,说它是个电影,有嚼头,普遍认为这是一部别具一格的好电影。

曾被影剧界誉为“四大名丑”之一的演员谢添,成名前的往事

电影《茶馆》的艺术特色是什么?我向谢添提出了这个问题。谢添说,老舍先生创作的话剧《茶馆》,虽然写的是群像,但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这个戏从舞台搬上银幕,给我带来一个难题:既要保留舞台精华,还得象个电影。在这个戏里,老舍写了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们的语言、气质、性格特征,都是中国的,地方色彩极浓,富有民族气魄。另外,老舍的剧本语言特色是辛辣而幽默的。如何表现这些特色呢,幽默,喊出来的少,往往是低声传出的。既使人发笑,也使人含泪。北京人艺很多演员是我的好朋友。我依靠于是之、英若诚、李翔等同志,请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才决定要拍的电影是一个什么样式。

曾被影剧界誉为“四大名丑”之一的演员谢添,成名前的往事

如何做到电影化?谢添说,这要求拍出的影片立体化,生活化。电影《茶馆》打破了话剧舞台的第四面墙,也就是观众那面的一面墙。我们比原来的话剧多了一个庭院,后边远远的有一个鼓楼,一方面说明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北京,一方面把戏拉出来了,显得透亮了。这样拍摄的角度就多了,电影可以远拍、近拍,有特写、中景,可以摇镜头,可以推镜头,可以无限远,可以无限近,这样立体感就出来了。电影一有立体感,马上就可以有生活感,达二者相互联系。人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子。无限近,可以看眼睛。话剧舞台离观众远,演员不大注意眼睛。银幕注意眼睛,眼睛大,可以更生活,更内在。演员跟我的想法一致,既然拍电影,就要向生活靠拢,把人物内在动作充实起来,丰富起来。参加拍摄的演员都非常用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