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立设计师的生存困局

中国独立设计师的生存困局

中国独立设计师的生存困局

从超模转型做设计师的吕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达过她创立品牌COMME MOI时的挫折。除了周围所有人都极力反对,觉得她疯了以外,还有来自实际运作中结结实实的问题。

中国独立设计师的生存困局

最近在澳洲探访农场了解面料源头的吕燕

义无反顾决定做品牌以后,她首先去了解面料。到上海的面辅料市场,进去时没有人搭理,要不上来就问:“你要几千米?”吕燕因此而难过了好几天。

直到在意大利的面料展上,她发现,哪怕是50米的小订单,当地的面料商也会接单。于是,吕燕才真正开始了自己的品牌之路。

无独有偶,因订单量小被面料供应商拒绝,或者拿到的面料价格高等情况,大概是每一个中国设计师作为个体创立品牌过程中都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面料采购作为整个服装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吕燕的例子反映的本质是,中国设计师品牌最核心要解决的其实是供应链的问题。而供应链的问题,往往会表现为卖得贵、出货慢等一系列比较表象的东西。

服装供应链是产品从生产到最终到达消费者手里的整个过程,涉及了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

采购环节。例如用来生产成衣的面辅料,当单量较小时,除面辅料供应商的配合度可能没那么高以外,可能拿到的面料相对单量大的价格也较贵,选择进口国外的面料,事实上,国外的面料单价相对国内要高,最终直接决定了品牌的定价。

生产环节。在许多品牌创立的初期,大的好的工厂面是不太会去配合或者接单的。为什么?

因为往往品牌的单量比较小或者不太稳定。没有好的工厂作为订单生产的支撑,设计师品牌的发展自然举步维艰。与此同时,小产量通常意味着采购和制作成本都较高,定价在几千块一件的区间。

销售环节。市场比较薄弱也是设计师品牌的一个显著特点,他们往往专注于设计本身,市场开发的部分通常是比较被动的一个环节。

以北京、上海为例,目前,除了依靠时装周一年两季的订货,入驻买手店、百货是大多数设计师品牌重要的销售渠道。此外,线上电商的渠道也渐渐成为设计师品牌的选择,但仍然数量有限。

深圳作为设计之都,亦商业气息十足。在这块土壤上诞生成长的深圳原创设计时装周,从设计师的生存出发,以设计师赖以生存的成交订单为考量,鼓励和挖掘优秀的“市场型”独立设计师和品牌,成为中国独立设计师的发声平台。

中国独立设计师的生存困局

服装供应链是行业发展的痛点,目前仍旧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继续存在,但这同时意味着进一步的转机和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