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種植結構 果蔬大棚里奏響致富「新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準確把握新形勢下‘三農’工作方向,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基礎上,著力優化產業產品結構。”近年來,臨夏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農”思想,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轉變種植結構,提升農業產品供給質量,提升農民群眾收入水平,農業強、農民富的願景正在一步步化為現實。

調整種植結構 果蔬大棚裡奏響致富“新曲”

臨夏市枹罕鎮馬彥莊村康之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草莓大棚是在原來種植玉米的土地上興建的。從零散種植傳統農作物到如今專業化種植新興農作物,一畝地的收入從原來的800元變成 6000到8000元,種植結構的調整帶來了村民收益的翻番。

調整種植結構 果蔬大棚裡奏響致富“新曲”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在這個合作社裡不僅種植草莓,而且分區域劃片種植了樹莓、葡萄、生薑、黑美人馬鈴薯等一系列經濟效益好、市場價格高的果蔬,這些都是依靠村裡的青年致富帶頭人湯文華所引進種植的。

調整種植結構 果蔬大棚裡奏響致富“新曲”

調整種植結構 果蔬大棚裡奏響致富“新曲”

“我建這個合作社的目的是帶動我們村民共同致富。我從前年就開始打算去考察大棚種植 ,去年五月份我去蘭州、天水、臨洮、定西各地學習科學技術,學回來以後我把大棚種植技術分享給合作社的社員,讓大家也學會科學種植。目前,我們種植的草莓、樹莓、生薑長勢良好,預計年底收入11萬元左右。”在採訪中,臨夏市康之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湯文華說道。

調整種植結構 果蔬大棚裡奏響致富“新曲”

據介紹,臨夏市康之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投資66萬元,佔地50畝,目前建起鋼架拱棚36個,高效日光溫室2個,合作社社員38戶,並以“支部+合作社+農戶”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調動農戶熱情,覆蓋帶動全村25戶貧困戶增收脫貧。

調整種植結構 果蔬大棚裡奏響致富“新曲”

馬麻乃是馬彥莊村豆家社的一個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告訴記者,以前家裡的土地用於種植小麥和玉米,收成也不怎麼好,近幾年兒子們都外出打工,家裡的地也沒人種了。現在他把土地流轉給了合作社,自己也在合作社裡工作,這樣既能拿土地分紅,還能掙到一份工資。

調整種植結構 果蔬大棚裡奏響致富“新曲”

馬彥莊村委會主任李振芳告訴記者,這是村裡幾十年來第一個發展起的村集體經濟,村民們信心非常高,大家都願意流轉土地給合作社擴大規模,希望把大棚種植發展為村裡的特色產業。

調整種植結構 果蔬大棚裡奏響致富“新曲”

調整種植結構 果蔬大棚裡奏響致富“新曲”

同時,合作社的果蔬採摘基地面向社會開放,採訪中記者遇見不少遊客前來體驗田間採摘的樂趣。農業觀光體驗遊等服務業也逐漸成為馬彥莊村發展經濟的組成部分,產業融合步伐不斷加快,村集體經濟的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肥沃的土地上生長著生活的美好。

調整種植結構 果蔬大棚裡奏響致富“新曲”

調整種植結構 果蔬大棚裡奏響致富“新曲”

當下,蔬菜大棚內工作繁忙,笑聲在棚裡迴盪,猶如充滿希望的音符,唱出一首首致富新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