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提醒|你以为孩子站在水里,其实已溺水!放假了,关于无声溺水的真相要明白!

平安提醒|你以为孩子站在水里,其实已溺水!放假了,关于无声溺水的真相要明白!

2018年第三十八期(总第434期)

注意安全

暑假即将来临,气温一路飙升。游泳是很多人喜爱的降温或消暑方式,然而每年的夏季也成了溺水事故高发期。学生溺水事故频发,多名学生溺亡,令人十分痛心。

为了孩子能远离危险,平平安安,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份“防溺水”清单。虽然希望它永远不被用到,但这节必修课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补上。

先来看一条关于“无声溺水”的消息:

这事发生在芬兰赫尔辛基某游泳馆,满池都是人,却没人发现这名5岁小男孩正在水中垂死挣扎!


平安提醒|你以为孩子站在水里,其实已溺水!放假了,关于无声溺水的真相要明白!

他站立在池水中,看似如此的平静,周边的人都没有察觉到他的异常。孩子奋力试图游向泳池边缘位置。


平安提醒|你以为孩子站在水里,其实已溺水!放假了,关于无声溺水的真相要明白!

大人近在咫尺,却丝毫没能察觉。就这样,孩子逐渐失去意识,最后漂浮在水面。


平安提醒|你以为孩子站在水里,其实已溺水!放假了,关于无声溺水的真相要明白!

挣扎长达3分钟,最后才被一位母亲发现,才将男孩救起,使男孩免受永久性伤害。


每一秒都看得很揪心,

每一秒都期待有人赶紧救起孩子,

这绝对是孩子经历过最绝望的3分钟!


据悉,当时男孩的母亲在泳池另一端做水疗,留下儿子一人在泳池。因为监护不力,男孩的母亲被判有罪,缓刑4个月。


其实,类似事件在中国每年都在发生,而且死亡率特别高:


世界卫生组织迄今为止第一次专门调查溺水死亡的报告;

中国的溺水死亡率占太平洋地区溺水死亡80%以上;

溺水是中国0~4岁儿童非医疗事故的主要死亡原因;

中国5~14岁儿童死于溺水的人数是死于交通事故人数的两倍。


大家都以为溺水的人会挣扎呼救,实际上是下面的一组图:很多时候,孩子溺水是站在水里安静地死去,没有挣扎,很多时候大人就在身边而浑然不知。


平安提醒|你以为孩子站在水里,其实已溺水!放假了,关于无声溺水的真相要明白!

很多时候,溺水的人是站立的样子,或者好像在水里垂直爬一个隐形的楼梯,头大多数在水面上,嘴巴有时在水外,有时候在水里,一上一下好像冒泡。


平安提醒|你以为孩子站在水里,其实已溺水!放假了,关于无声溺水的真相要明白!

有网友还分享了案例——


真实案例


周末下午,和朋友约好了带孩子去游泳池游泳。孩子们在水里嬉戏,我们在岸边愉快地聊天,眼光时不时瞟一眼水里的孩子。


忽然间,Z妈妈异样地盯着泳池中央,大喊:“小Z(她的孩子)!你还好吗?”


此时,小Z站在泳池里,头在水面外,眼睛是睁开的。


我们三个妈妈同时站起来走到泳池边上,我这才看清楚,小Z的眼睛是睁开的,但是似乎很迷茫的样子。


小Z的身体是垂直的,虽然泳池很深,她很小,但是孩子的身体貌似是站着的,头在水外。


小Z妈妈还在岸边焦急地问她女儿话(女儿没有回答),我在脑子里飞快地考虑这是否是去年所看到的溺水迹象,我身边的A妈妈二话不说,已经跳入水里了。


周围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就在我们刚开始骚动,把目光转向泳池中央时,A妈妈火速游到小Z身后,把她抱出水面。


小Z猛的吐了一大口水,好像打嗝一样那么响亮,然后就开始大哭。


泳池里实际上有好几家人,一个爸爸走到我们身边道歉说,“对不起,我是离她最近的,但我真的不知道她到底出了什么事情。我是背对着她,没有听到任何呼救。”


到底怎么了?


仅仅几秒,从Z妈妈喊小Z,到小Z被A妈妈火速救出水面……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A妈妈真的是英雄。


她笑着说,是桃妈前两天从报纸上发来的“溺水是什么样子的”文章给她,她读了才记住了,没想到那么快就用上了。


平安提醒|你以为孩子站在水里,其实已溺水!放假了,关于无声溺水的真相要明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文章解释说:人溺水时会本能自动先保护呼吸系统,其他身体部位都是次要的,所以不可能说话或者挣扎溅出水花来引起别人注意力。


一旦这样,家长只有30秒钟的营救时间。如果时间再长的话……很多时候,大脑长期缺氧后会有后遗症。


最后,还总结了溺水者八大无声迹象


1、溺水者不会呼救。他们必须先能呼吸,才能说话。一个人溺水时,嘴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中间没有时间呼气、吸气,加上呼救。


2、溺水者也无法挥手求救。溺水者会本能地将双臂伸到两侧,向下压,好让嘴巴浮出水面,小孩则可能会将手臂前伸。总之,他们无法划水朝救援者移动,或把手伸向救援设备


3、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没有踢腿的动作,他们只能挣扎20-30秒,之后就会沉下去。


4、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


5、头发可能盖在额头或眼睛上。


6、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可能头后仰,嘴巴张开。小孩的头则可能前倾。


7、溺水最重要的迹象就是看起来不像溺水,他们看起来可能只是抬头在看天空、岸边、泳池边……


这个时候,你应该大声呼喊他们,如果他们能回答,大概就没事。如果他们眼神涣散,可能只有不到半分钟的时间救他们一命。


8、小孩在戏水时会发出很多声音,当发现孩子安静无声时,请务必去看看怎么回事儿。

平安提醒|你以为孩子站在水里,其实已溺水!放假了,关于无声溺水的真相要明白!

这篇无声溺水的文章,

引起了广泛关注,

快看看专家怎么解释的。

“无声溺水”往往发生在呛水或扑腾之后

孩子头露在水面外,眼睛睁着,这种情况下是怎么溺水的呢?

浙江省水上救生协会秘书长王亮,他有20多年的水上救生经验。

王亮以长期的从业经验判断,孩子应该是先经历了一个呛水的过程,导致大脑失去意识,随后才出现“直立”的溺水现象。刚呛水时,也许孩子曾扑腾过,但可能时间实在太短,并没引起周围人重视。

我们也注意到帖子中的一个细节:C妈妈带着小C是后面来的,而当时主要负责看管孩子们的A爸爸并不认得小C,三个妈妈又在聊天,所以小C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大人在看管。如果小C扑腾过几下,也存在被大家忽视的可能性。

王亮说,一般“无声溺水”发生在会游泳的人身上比较多,这类人会游泳,但泳技不佳,在水里有时掌握不好平衡

。水中情况多变,水压、水流都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尤其是初学游泳的小朋友,有时在能站得住脚的浅水区也会呛水。

“还有一种情况是长时间憋气。”王亮分析,有些人喜欢练习憋气,对自己的能力又没有准确判断,时间过长会造成脑中缺氧,从而丧失意识。

平安提醒|你以为孩子站在水里,其实已溺水!放假了,关于无声溺水的真相要明白!

判断溺水不能只看是否有激烈表现

“很多人以为,溺水时会挣扎会呼叫,但实际上很难说。”王亮说,

等溺水者出现“无声的直立”状况时,其实已经非常危险了。

溺水者刚处于呛水扑腾阶段时,在水压的作用下,还能通过抓住水面上的东西等方式自救。等他不再扑腾了,便意味着人体启动了溺水本能反应。这时候,有些溺水者就会身体上浮,本能反应促使他的嘴巴露出水面想要呼吸,但此时他已经很难挥手或呼救。

如果家长一个不小心,没看到孩子之前的呛水过程,等他看到时,孩子已经安静地头露在水面上,家长却浑然不知危险,这是相当可怕的。

“很多孩子刚学会游泳时会觉得自己很厉害,遇到呛水等困难,也想要自己去克服,这是相当危险的。”王亮说,在游泳时遇到问题一定要尽早求助,有时候黄金救援的时间可能不到1分钟。

平安提醒|你以为孩子站在水里,其实已溺水!放假了,关于无声溺水的真相要明白!

有些人在溺水后,并不是一动不动趴在水里,而是静静地直立在水中,甚至头可能在水上,嘴巴还会时上时下,很容易给人造成安全的假象。

对此,王亮说,每个人浮力都有所不同,有些人能在直立的情况下浮起来。如果发现孩子有些异常,大声询问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孩子没反应,一定要马上把他带离泳池。

在这里也提醒大家,带着孩子去游泳,请务必时刻注意孩子的状况,尽量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因为你不知道意外何时会发生,而一旦发生意外,必将是不能承受之痛!

最近关于溺水的悲剧不止一起:

6月17日下午,湖北随州市淅河马家铺3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下河游泳,不幸溺亡。

6月24日下午,河南郑州市贾鲁河中牟段,5名初三学生下水游泳,不幸溺水,1人获救,4人溺亡。

6月25日下午,广西资源县初一学生唐某某等7人相约到梅溪镇卫生院旁的河中游泳。邹某、易某某、易某、邹某怡4人在河边浅水区域游泳。之后,邹某游至深水区域,因体力不支导致溺水。易某某、易某、邹某怡3人前去搭救,随后也跟着溺水。最终,邹某怡被河水冲到了浅水区域获救,易某、易某某、邹某3人不幸溺亡。

防患于未然,“怕”溺水就先“防”溺水

不在无安全设施的水域玩耍

孩子在无安全设施的水域玩耍、打闹,容易不经意间造成伙伴或自身滑入水中,安全系数极低。因而在这样的水边停留,一定要慎之又慎,不可为了娱乐,而失掉自我保护的意识。

不私自外出游泳

不能擅自一人出去游泳,需要在熟悉水性的人带领下进行游泳,以便相互照顾。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要选择良好的游泳场所,要对游泳的环境,如该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有清楚了解。

下水前做好准备活动

告诉孩子,要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在下水前做好相应的准备活动,舒展开筋骨。最好提前让身体适应水温,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

不盲目自信自己的水性

不要逞能,为了挑战自己或向同伴炫耀就贸然跳水和潜泳。游泳时也不要与同伴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

不慎落水?这些自救知识帮孩子脱离险境

虽然孩子们有了防范意识,在靠水的地方更留意,更谨慎,但意外还可能“不请自来”让孩子身陷危险之中。此时,不要惊慌失措,不要束手无策,按照下面这些方法来做,我们还是能保护好自己,进行自我解救。

不会游泳,这样自救……

(1) 头后仰,口向上,尽量使口鼻露出水面,进行呼吸。

(2) 呼吸要浅,吸气宜深,尽可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等待他人抢救。

(3) 及时甩掉鞋子和口袋里的重物,让自己更容易飘浮。

(4) 切记:千万不能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因为这样反而容易使人下沉。

(5) 如有人跳水相救,不可紧紧抱住对方,否则会使两人都有危险。

会游泳,这样自救……

(1)一般是因小腿痉挛而致溺水,应心平静气,及时呼人援救。

(2)自己将身体抱成一团,浮上水面。

(3)深吸一口气,把脸浸入水中,将痉挛下肢的拇指用力向前上方拉,使拇指跷起来,持续用力,直到剧痛消失。

(4)一次发作之后,同一部位可能再次抽筋,所以对疼痛处要充分按摩和慢慢向岸上游去,上岸后最好再按摩和热敷。

(5)如果手腕肌肉抽筋,自己可将手指上下屈伸,并采取仰面位,以两足游泳。

身边有人落水?谨记智救,切勿“蛮干”

大声疾呼,寻求帮助

身边的人如若落水,不要慌乱。第一时间大声呼叫,寻找大人帮助,同时拨打110报警。如果有多个同伴在一起,要派一人去寻求大人帮助。

平安提醒|你以为孩子站在水里,其实已溺水!放假了,关于无声溺水的真相要明白!

向落水者抛漂浮物

在救援人员还未到达时,可以到附近寻找救生圈、木板等漂浮物,或者在书包里装满空矿泉水瓶,把它们抛给落水者,以免其沉入水中。

给落水者递树枝、竹竿等

落水者离岸边较近时,我们可以寻找竹竿、树枝等递给落水者,防止他们被拖入水里。若现场没有这类物品,也可以把衣服打成绳结抛给落水者。这时要记得趴在地上降低重心,保证自身安全。

切忌盲目跳水救人

未成年人还不具备直接救人的能力,千万不要盲目下水救人,否则发生群死群伤的悲剧,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更多的伤害。

切忌手拉手施救

人们通常会认为手拉手比较稳固,可是一遇到水,手会变得比较湿滑,这样手拉手时就很容易脱手,而且手有效保持握力的时间也不长。因此我们绝对不能手拉手营救,不然几个安全的人一同落水,会酿成更大的悲剧。

预防孩子溺水,家长一定要做这些工作

让孩子了解溺水事故的危害

溺水事故会给家庭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深刻认识到溺水事故的危害,从而避免悲剧的发生。

做好预防溺水的教育和监督工作

在孩子放学后及放假期间,要加强对孩子预防溺水的安全教育和监护工作,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切实让孩子做到“四不游泳”:

1、不在无家长的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戏水;

3、注意安全警示,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

4、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家长要严格教育孩子不要到海边、河边、水沟、水渠等有水的地方玩耍或钓鱼。

要教给孩子预防溺水的技能

如果有条件,家长要教会孩子掌握游泳本领和溺水自救的方法,要告诉孩子遇到别人溺水时,首先要大声呼救。如果看到有其他孩子在水边玩耍或游泳,也要及时劝阻,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除了上面的提醒

下面这个关于“干性溺水”的知识

大家也有必要了解一下

平安提醒|你以为孩子站在水里,其实已溺水!放假了,关于无声溺水的真相要明白!平安提醒|你以为孩子站在水里,其实已溺水!放假了,关于无声溺水的真相要明白!
平安提醒|你以为孩子站在水里,其实已溺水!放假了,关于无声溺水的真相要明白!平安提醒|你以为孩子站在水里,其实已溺水!放假了,关于无声溺水的真相要明白!
平安提醒|你以为孩子站在水里,其实已溺水!放假了,关于无声溺水的真相要明白!平安提醒|你以为孩子站在水里,其实已溺水!放假了,关于无声溺水的真相要明白!
平安提醒|你以为孩子站在水里,其实已溺水!放假了,关于无声溺水的真相要明白!平安提醒|你以为孩子站在水里,其实已溺水!放假了,关于无声溺水的真相要明白!
平安提醒|你以为孩子站在水里,其实已溺水!放假了,关于无声溺水的真相要明白!

天气越来越热,

孩子们马上放暑假了,

游泳池、游泳馆人也越来越多。

这些关于游泳的安全提醒,

请务必看看,

同时发给身边的亲朋好友,

提醒大家注意,

关键时刻,真的能救命!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河北共青团、今日早报、人民日报、小碗

平安提醒|你以为孩子站在水里,其实已溺水!放假了,关于无声溺水的真相要明白!平安提醒|你以为孩子站在水里,其实已溺水!放假了,关于无声溺水的真相要明白!

欢迎大家积极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