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名旦韓利霞被人民日報《人民藝術》雜誌刊載

秦腔名旦韓利霞被人民日報《人民藝術》雜誌刊載

秦腔名旦韓利霞被人民日報《人民藝術》雜誌刊載

秦腔名旦韓利霞被人民日報《人民藝術》雜誌刊載

秦腔名旦韓利霞被人民日報《人民藝術》雜誌刊載

秦腔名旦韓利霞被人民日報《人民藝術》雜誌刊載

2018年2月刊《人民藝術》

秦腔名旦韓利霞被人民日報《人民藝術》雜誌刊載

文章原載《華夏文明導報》

韓利霞演《安安送米》

有一日,窗外秋風正緊,我坐在屋裡觀國家一級演員、易俗社名旦韓利霞主演的秦腔摺子戲《安安送米》,其中安安的母親“龐三娘”是傳統劇目中的一個典型“青衣人”,令人想起《後漢書》中的《姜詩妻傳》,其鄰居秋娘捉弄,三娘被棄,婆媳矛盾從“孝道”與“孝行”間,冒了出來。

後來在陳羆齋的傳奇《鯉魚記》中,漢朝廣江人姜詩與妻龐氏三娘,事母至孝。然以鄰居秋娘與龐氏有隙,時常挑撥,早已埋下婆媳失和的種子。

據說薑母身患重病,需飲江心水,以暢血氣,龐三娘出門,獨自在江邊汲水,偶遇風浪大作,垂死掙扎,掉入江中差點被淹死,久久未歸。薑母在家甚渴,心氣大憤,遂命姜詩將妻龐三娘休棄。

三娘寄居鄰居王媼家中,不忘孝養婆婆,自知薑母好吃江中的鯉魚,故日夜紡織,換取鯉魚,暗地裡託王媼將鯉魚轉奉薑母,薑母大為驚訝,追問王媼,始知龐三娘一片孝心,遂令孫兒安安將其母迎回家,龐三孃的孝行感動上蒼,玉帝下旨,在姜宅旁邊忽湧一泉,清冽甘美,好似江心水,每日跳出兩條鯉魚,活靈活現,以助姜詩夫婦孝養之情。

每觀明傳奇《鯉魚記》,便思起《琵琶記》中趙五娘的形象,是一位含辛茹苦,贍養公婆的“好媳婦”,而《鯉魚記》繼承《琵琶記》的寫作精神。要說元末高則誠的南戲《琵琶記》,也高舉“不關風化體,縱好也徒然”的“教化標誌”,說到底,便是封建婦女尊法“孝道”,甘守“婦道”,尤其是封建暴力家庭媳婦地位低下,甚至是“人性的摧殘”。

在秦腔摺子戲《安安送米》中,又和明傳奇有些細節的出入,但不失戲曲大體。

西安易俗社的秦腔表演藝術家韓利霞扮演“龐三娘”,我們可知戲曲大都是有底本的,顯然,其劇情大同小異,要說此折戲,是一個漢民族傳說的故事,書生薑詩誤信讒言,迫於母命,休妻!龐三娘無家可歸,只得寄跡尼姑庵。

當韓利霞唱到“望家園不由我珠淚洗面,想起蒙冤事心似油煎,何人在暗中放箭,拆散我親骨肉地北天南。”真情難捨,母子難逢的多重矛盾,在龐三孃的胸中,如火燃燒,似冰結晶,在三娘背上,如寒月中的冷水澆背,滿心淒涼。韓利霞把龐三娘表現得孤雁難飛,哀鳴啼血。

當她實現了目睹親生兒的夢想時,餘悸在胸,滿腹疑慮,將感情潑在對兒思念燃燒的火焰上,彷彿是正被冷雨澆滅的困頓與寄居中,襲一場冷冷清清,猶如進入一種“詞境”中。

演到此處,韓利霞在“苦音慢板”轉“二六板”中,含情行腔,時而如細雨,離雲以哭訴衷腸,不堪回首,演出一番被趕出家門的情景。時而如炸瓶露水,蕩氣迴腸,將“青衣人”掙扎在底層無人安慰的悲呼中,難見天日。

韓利霞的戲,倘是大聽,有種柔腔慢調沉沉,如岩石縫隙的溪水哽咽難流,時咽時嗚,心肌抽搐,血淚交注。倘是細聆其曲,似黃土地上洪水出谷,峽口收就,情濤灌溉,一瀉而下,留住咆哮,盡在藝海。整段唱腔以悲聲呼出,把滿腔怨恨潑灑在舞臺的時空中,在奔放與柔和中,表現“程式化”藝術,一波又一波的“唱腔”,推向戲曲高潮,讓人在真情感動中回味生活。

君不見安安年方七歲,將口糧“一粒粒”攢下來,背送母親的路上,那半袋米,壓得安安打一個個趔趄,就像一座小山頭壓在他的肩膀上,一個小孩子支持不住的模樣,步履維艱,一路思母,寫著寫著,人的眼眶裡,兩行淚水,滾下來,落在我心臺上,打起一首拙詩《秋思》:

夜雨澆花月隱天,心開淚朵落窗前。

娘聲慢喚秋風緊,爹步長行白雪慘。

當我聽著韓利霞唱到:“見米粒把我的心肝疼爛,小安安,我的兒啊,心中好似鋼刀剜……”。她在“留板”和“齊板”中唱出淒厲之聲,行腔沉婉,如夜雨澆花,滴滴答答,誰知花自傷心,涕淚暗流,苦情難訴,人自飄零。

隨著唱腔抑揚頓挫的“曲線形”變化,情在其中,感蕩心靈。在這段戲中,遠看韓利霞的水袖,袖袖見功,飄逸流雲;近看韓利霞的臺步,步步得當,穩健從容。安安在門外哭聲呼叫,三娘在門內情不自禁,忍心聽取。念想出自童心,從門縫裡傳來的“童聲”,與韓利霞戲曲中的一顆童心,碰撞出母子“企盼而疑惑”的共鳴,當那些米是安安偷偷地積攢下來的,這不僅給龐三娘腦海裡留下懸念,而且給臺下觀眾一種深刻啟發。

在母子之間傳遞著一種文化力量——中國孝道。這種文化在秦腔中得一體現,母子相見,又要分離,安安儘管求母回家,三娘雖有愛子之心,但迫於封建禮法欲歸不得,只得婉勸安安回家,韓利霞盡情演出了母子洗淚而別的那一幕……

此刻,母子的心上湧出瞭如米大小的一粒粒淚滴,從眼眶裡滴打在衣襟上,一直滴打在腳下的戲臺上,濺出一句句唱不完,道不盡的戲詞,又流淌在觀眾心坎上。我想這一刻,一定是“龐三娘”的一盞心燈照著安安上路,安安回家心不安!

韓利霞,陝西武功人,國家一級演員,西安秦腔劇院易俗社著名正旦演員。其人德高而低調,其戲入境而出色。

古人云:“本立而道生”,她在打好基礎,戲道不倦,是一位青衣旦的“化身”,她扮演的龐三娘,紮根在觀眾心中,就像一棵“寒梅”紮根在黃土山巔上,放唱大西北的“黃土之歌”——秦腔!(作者為《華夏文明導報》編輯)

秦腔名旦韓利霞被人民日報《人民藝術》雜誌刊載

韓利霞(飾)龐三娘,張平(飾)安安

秦腔名旦韓利霞被人民日報《人民藝術》雜誌刊載

秦腔名旦韓利霞被人民日報《人民藝術》雜誌刊載

原載《華夏文明導報》

秦腔名旦韓利霞被人民日報《人民藝術》雜誌刊載

原載《白銀日報》

秦腔名旦韓利霞被人民日報《人民藝術》雜誌刊載

韓利霞,陝西武功人,本科學歷。國家一級演員,西安秦腔劇院易俗社正旦演員,西安市“勞動模範”,西安市新城區政協委員,西安市戲劇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戲劇家協會會員。

1989年至今,已先後在傳統戲《慈母淚》《五典坡》《鍘美案》《安安送米》《三孃教子》《方芸娘》《銅臺破遼》《四賢冊》《竇娥冤》《黑叮本》《四進士》《三滴血》《清風亭·盼子》,現代戲《白鹿原》《市井民風》《基石賦》《小巷總理》《柳河灣的新娘》《秦腔》《易俗社》等二十多部戲劇中均扮演主角。

近年來,多次參加全國重大賽事,曾獲“曹禺戲劇獎”,“中國人口文化獎”,中國第五屆藝術節優秀獎,首屆“中國秦腔藝術節”兩項優秀個人獎。全國“金三角交流演出”優秀個人獎,陝西省個人專場賑災義演一等獎,“五個一工程”個人表演獎,陝西省“西風杯”第二、三屆一等獎,陝西電視臺戲曲百家演員獎,全國地方戲曲精品摺子戲表演銅獎,中國戲曲紅梅金獎,陝西省紅梅一等獎,曾在全國及省市大賽共獲大小獎三十多項,所主演的劇目均被錄成影碟出售播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