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华 陈少明 赵汀阳 丁耘 吴飞: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一百多年来各种不同层面的“译介”,深刻地改变了中国思想的语境。撇开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世界的变迁不谈,仅西方经典的格义和诠释,就已经极大地拓展了汉语表达的疆界。在这种情况下,试图回到“纯净”的中国传统哲学的语境,恐怕只是一种无助的“乡愁”。当代汉语的丰富性,蕴涵着新的哲学可能。如何在延续中国固有哲学的精神的基础上,面对当代世界展开新的思考,是中国哲学研究应该面对的问题。“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作为一个系列的讨论,将围绕当代中国哲学的问题、形态、语言等论域中的主题,在深入的阐发和对话中开启新的思想可能。

“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之一

生生不已:当代汉语笔下的中国哲学传统

杨立华 陈少明 赵汀阳 丁耘 吴飞: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

与谈人:

杨立华(北京大学哲学系)

陈少明(中山大学哲学系)

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丁耘(复旦大学哲学系)

吴飞(北京大学哲学系)

杨立华 陈少明 赵汀阳 丁耘 吴飞: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

主持人:李猛(北京大学哲学系)

时间:6月25日19:00-21:30

地点:北京大学二体B101

主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与哲学研究所

协办:云南士恒教育基金会

中国哲学传统中,有很多根本性的观念和思想。“生生”作为其中的一个核心论题,甚至可以被理解为中国哲学的宇宙观的基础。近几年,中国哲学界围绕“生生”这一主题,有多重的尝试和努力。这些探索性的工作,往往既根源于中国哲学史的传统,又指向当代中国哲学的建构。作为系列讨论的第一场,以“生生不已”为题,既是对中国哲学固有问题的延续、固有品格的彰显,也是对中国哲学内在生命力的期许。我们相信,只有通过诚实的思的努力,当代汉语的思想潜能才能凝结成塑造未来的、有真实力量的哲学现实。

| 扩 | 展 | 阅 | 读 |

杨立华 陈少明 赵汀阳 丁耘 吴飞: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

《一本与生生:理一元论纲要》

杨立华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3

本书是对朱子理学思想体系的当代阐释和重构。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诠释,是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基本学术方向。既有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取得的丰厚积累,为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精髓奠定了基础。当然,如何用现代汉语的哲学概念,接续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深度、重现中国传统哲学的思辨内涵,将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转变成当代意义上的活的思想,而不是以现代汉语梳理传统哲学的文本脉络、概念关联,通过“翻译”和解释将“理”、“气”等传统哲学概念嵌入到现代汉语的哲学文本当中,始终是一个有待克服的难题。基于这样的考虑,本书在语言和写作范式两个方面,都做了新的尝试。

在结构安排上,本书基本依照《太极图说》的论述次第展开。第一至第三章关注的是本体论问题,第四至第六章是有关心性问题的讨论,第七至第九章则着眼于儒家价值的现代阐释和论证。最后一章“一本”,是对理一元论体系建构中的要点的疏释和总结。

作为对两宋道学思理的接续,本书对于北宋五子及朱子的哲学的核心问题,如实体与生生、理气关系、心性关系、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仁包四德等,都以当代汉语的习见概念做了解析性的阐发和论证性的思考。而理一元论的取向,则是基于对朱子《太极图说解》的体系化思考的深入理解。在这个意义上,本书可以被看作对朱子的《太极图说解》的现代转写。出于理一元论体系的完整性的要求,本书关注的只是作为体系的必要环节的关键问题,至于相关问题的更为充分的展开,则不在这一写作的考虑当中。

理一元论体系的建构,当然是哲学上的努力。但作为接续两宋儒家哲学的思考的努力,它同时也是哲学史的写作。由于体系化写作并不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形式,所以,即使像朱子这样的伟大哲学家,也不可避免地在某些重要的体系环节有语焉不详的地方。这一状况使得本书在某些问题的讨论上,引入了其他哲学家、甚至是非儒家传统的哲学家的论证和思考,以补足体系建构的某些缺失的环节。当然,这些表面上看并非儒家哲学的思想要素的引入,并不能影响本书的儒家哲学的基本取向。事实上,为儒家价值找寻当代哲学的表达形态和理论基础,正是本书的立言宗旨。

【相关专题】

杨立华 陈少明 赵汀阳 丁耘 吴飞: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

《做中国哲学:一些方法论的思考》

陈少明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5

如书名所示, 本书的主旨是“做中国哲学”。这个表达结构是维特根斯坦的“ 做哲学”(dophilosophy)的衍生形式。它强调的重点,一是区别于只述不作的哲学史论述,一是追求“做”出它的中国特色。“中国哲学”有经典哲学与当代哲学两层含义,前者就其包含经典文化与思想经验而言,后者则是时间概念,前者也包含在后者中。因此,经典中国哲学是否有力量,还取决于它与其他当代哲学(来自西方的,或意识形态)的竞争能力。至少它得令人信服地显示,经典思想对现代精神文化具有独特的解释与塑造功能。

【相关专题】

杨立华 陈少明 赵汀阳 丁耘 吴飞: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

《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

赵汀阳 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4

本书试图通过重新分析周朝的天下概念和制度而重新思考中国和世界,并且试图建构一个作为未来世界政治制度的“天下体系”。《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的影响力超越了哲学领域而波及政治学、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等相关领域,自出版以来,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持续的影响。

杨立华 陈少明 赵汀阳 丁耘 吴飞: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

《儒家与启蒙 : 哲学会通视野下的当前中国思想》

丁耘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9

本书之所以名为“儒家与启蒙”,实有志于探究晚清以来互为表里的古今中西问题。本书分为三编,启蒙、儒学、哲学各据其一。而其要旨,则是从不同方面与层面观察考辨古今一中西问题。启蒙编总论这三十年思想变迁大势以及可能的出路,将古今问题转并中西问题。儒学编则试图从新一轮古今之争的处境中,在启蒙之后的时代里重新激发儒家新的可能性。

杨立华 陈少明 赵汀阳 丁耘 吴飞: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

《人伦的“解体”:形质论传统中的家国焦虑》

吴飞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4

一向被视为天经地义的人伦,在20世纪中国遭遇了激烈批判;但常被忽略的是,此时西方学界也出现了对人伦的反省,创造了三个“学术神话”:母系社会、乱伦禁忌、弑父弑君,其中第一个还深深影响了现代中国思想。本书考察了这三个命题在西方古今形质论哲学传统中的根源,尝试探索在中国文质论传统中反思人伦问题的可能。

本书的写作缘于作者对近代以来社会人伦关系发生深刻变迁的的长期关注与思考,以人类学、哲学和社会理论为基本学科框架,从中西文明比较的视野,来聚焦西方形质论(形式/质料)思想传统影响下的人伦问题及其现代处境,尤其从现代人伦思考中的几个比较极端且充满论争的理论与命题,如母权社会、乱伦禁忌和弑父弑君入手,细密梳理和分析了从达尔文、巴霍芬、摩尔根、涂尔干到弗洛伊德等人的相关理论与思考,并追问了人伦问题背后的形质论哲学根源(亚里士多德),尤其是西方人性自然与文明生活之间的张力关系。作者认为,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其现代文明语境中的人伦都面临着全面解体的危险,与之伴随的便是对家国的虚无与焦虑;而中国源远流长的“文质论”传统或许为我们重建人伦与道德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关专题】

杨立华 陈少明 赵汀阳 丁耘 吴飞: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5

可以说,本书是了解中国哲学的首选读本。冯友兰先生于1946年至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访问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经整理后形成本书。本书有各种语言译本,是西方人学习中国哲学的入门书,在西方影响很大。作者以一本短小精炼的哲学小书,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其间充盈着睿智与洞见。本版主要采取赵复三译本,同时参考涂又光译本作少量修改。

杨立华 陈少明 赵汀阳 丁耘 吴飞: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5

李泽厚先生思想史论三部曲的第一部,乃其代表作。作者从剖析孔子仁学开始,提出中国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问题,认为血缘、心理、人道、人格为四大因素,孟、荀从内、外两方面展现为光辉的个体人格和伟大的人类特征,而以实用理性、乐感文化为内部精神。

本书以此贯穿论说了自先秦至明清的各种主要思潮、派别和人物。其中着重论证了中国的辩证法是“行动的”,而非“思辩的”,论说了秦汉时期所形成具有反馈机制的“天人感应”宇宙观流传至今,庄子、禅宗的哲学是对人生作形上追求的美学,宋明理学作为道德形而上学仍具有重要价值,以及在明清时期思想中“内圣”与“治法”已出现分离,标志着中国式的政教合一将逐渐动摇,认为这是走向近代的重要趋向,等等。

杨立华 陈少明 赵汀阳 丁耘 吴飞: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

《孔子 · 孟子 · 荀子 : 先秦儒学讲稿》

陈来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1

陈来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和北京大学哲学系讲课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是对先秦儒学思想极佳的入门导读。全书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主线, 并穿插了郭店楚简出土儒书和《乐记》中的思想,将先秦儒学的思想来源、核心观点和传承脉络等做了概要的梳理与申说,尤其对孔子的“学论”、孟子的仁义原则高于皇权原则的的儒家左翼思想、儒学与德性伦理学的比较以及对荀子的理解等有新颖独到的阐释 。

【相关专题】

杨立华 陈少明 赵汀阳 丁耘 吴飞: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

《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新理学与新心学》

陈来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4

《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新理学与新心学》不求面面俱到,在结构上以“文化观”、“心物论”、“形上学”为骨架;在写作上,是以当代中国文化的视野和中西哲学的融合前景作为研究和观照的出发点,探索20世纪现代中国哲学家在发展具有中国性的哲学方面的经验,以作为21世纪中国哲学建设的参考。由此可知《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新理学与新心学》的书名“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其中的重点在“中国”。

《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新理学与新心学》的各章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陆续写成的,其中不少已先期发表于学术刊物上,不过,虽然各章的写作时间早晚不同,而且往往借助于参加学术会议的机缘,但思路和问题意识则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前言“现代中的传统”是参加2000年中山大学哲学系“现代性与传统学术”讨论会的论文,借助冯友兰关于“中国哲学”与“哲学在中国”的区分,致力讨论建构“现代的”、“中国的”哲学的理据和途径。

杨立华 陈少明 赵汀阳 丁耘 吴飞: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

《仁学本体论》

陈来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6

本书是作者论述其儒学本体论的哲学著作。作者继承和展开了古典儒学的仁论、道体论等,批判地吸收了近代以来的中国哲学本体论,在综合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从而将儒学的仁论演为一仁学的本体论。其哲学建构既是对儒家古典仁学的传承,也是对近代以来中国哲学本体论的接续与回应,是当代儒家哲学的综合创新之作。

—END—

杨立华 陈少明 赵汀阳 丁耘 吴飞: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

「近期专题」

三联书讯 | 2018年5月

杨立华 陈少明 赵汀阳 丁耘 吴飞: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

能为我们战胜的,只有渺小,而这胜利本身将使我们渺小。那永恒的和非凡的,不肯被我们战胜。——里尔克

----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

杨立华 陈少明 赵汀阳 丁耘 吴飞: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

ID:sanlianshutong

长按二维码即可订阅

----

回复好文,阅读更多专题文章

回复听课,了解书店里的大学公开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