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1900年6月22日,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


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为了将已经废弃许久的部分洞窟改建为道观,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扫。6月22日,在清扫第16窟时,偶然发现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打开后,出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

藏经洞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从洞中出土的文书看,最晚的写于北宋年间,且可见西夏文字,因此可以推断藏经洞是11世纪时,莫高窟的僧人们为了躲避西夏军队,在准备逃难时所封闭。

藏经洞的发现,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其出土文书多为写本,少量为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佉卢文、粟特文、和阗文、回鹘文、龟兹文等。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此外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碟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


莫高窟在元代以后已经很少为人所知,几百年里基本保存了原貌。王道士在发现藏经洞后曾经多次通报清政府,但都被忽视,后曾上书慈禧太后,更无回音。

1907年,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在进行考古旅行时,得知莫高窟藏经洞信息,沿着罗布泊南的古道,来到了敦煌,找到王道士并取得其信任,最终以200两银两,换取了24箱写本和5箱其它艺术品。1908年精通中文的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从迪化赶到敦煌,在藏经洞中挑选了三个星期,最终以600两银两,获取了1万多件菁华文书。随着伯希和等人的对外介绍,藏经洞逐渐轰动世界考古学界。

藏经洞的发现,直接导致了一门国际性新学科--敦煌学的诞生。道士王圆箓晚年也备受各方谴责,1931年王道士在争议声中去世。弟子为其修建“道士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