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1888年6月16日,《国际歌》诞生


《国际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最著名的一首歌曲,原版法语歌词由巴黎公社委员欧仁·鲍迪埃在1871年创作,创作之初用《马赛曲?的曲调演唱,法国工人党党员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为其谱曲。此后,歌曲被翻译成世界上多种语言,传唱全球。

欧仁·鲍迪埃,1816年出生于巴黎一个工人家庭,13岁当童工,后来又当绘制印花布图样的技工,一生贫苦。14岁时,鲍迪埃就开始诗歌创作,1831年将自己的十五首诗歌汇成诗集《年轻的诗神》。从19世纪40年代,鲍迪埃开始参加法国工人运动。

1871年3月至5月,巴黎公社运动爆发,鲍迪埃投身革命,并成为公社委员,被人们誉为“最热情的公社委员之一”。五月,和公社社员们浴血奋战在巴黎街头,直至公社失败。

1871年6月,鲍迪埃躲过敌人的搜捕,在巴黎郊区小巷一所老房子的阁楼上怀着满腔热血和激情,用战斗的笔写下了诗篇《英特纳雄耐尔》,即《国际歌》。

1871年到1880年,鲍迪埃被凡尔赛法庭缺席审判判处死刑,之后一直流亡国外,先后在英国、美国流亡近十年。流亡期间,仍然坚持参与当地的工人运动,并创作诗歌作品。1887年出版《革命歌集》,国际歌第一次正式发表。1880年大赦后返回法国。1887年11月6日,鲍迪埃在贫困中去世,葬于巴黎拉雪兹公墓。

1888年6月16日,法国工人党成员、工人音乐家皮埃尔·狄盖特将《国际歌》重新谱曲,音乐庄严雄伟、气势磅礴。1900年,列宁将《国际歌》原文中三段歌词登载在《火星报》上。十月革命后,俄文版《国际歌》一度作为苏联代国歌。1921年,耿济之、郑振铎首次从俄文翻译成中文,后经瞿秋白根据发文改编配曲。现在通行的中文版为萧三翻译的版本,于1962年最终修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