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台《反间谍法》与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在华间谍活动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间谍法》。这是中国首次对具体间谍行为进行法律认定,指出5类行为为间谍行为:

1、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外机构、组织、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活动;

2、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

3、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以外的其他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机构、组织、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的窃取、刺探、收买或者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或者策动、引诱、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活动;

4为敌人指示攻击目标的;

5、进行其他间谍活动的。

甲午战争前后,日本为给中国沉重一击,派出了大量间谍。汉口乐善堂和上海日清贸易公司研究所先后派出19名职员和72名毕业生参加了日本军队在华的间谍活动,大部分担任翻译,17人参加战争谍报活动。

中国出台《反间谍法》与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在华间谍活动

甲午战争爆发后不久,清军搜出日军俘虏进攻山东半岛时携带的一张地图,上面村、路、炮台、营房、山、河、井、树都画得十分详细。

为考察登陆地点,1888年后,日本间谍多次到威海、荣成一带进行侦察,潜入威海驻军防区和炮台重地。进攻前夕,日军派8名间谍乘船到成山头右侧龙须岛侦察军情。1895年1月20日,日本陆军在联合舰队的掩护下在荣成湾登陆。2月17日,威海卫陷落,北洋舰队覆没。

中国出台《反间谍法》与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在华间谍活动

有中国人充当内鬼汉奸,达数10人。刘雨田案就是一例。刘是大连金州普兰店人,很早就同日本在华间谍拉上了关系,他在甲午战争中给日军充当间谍,向日军提供了大量有关辽东沿海地区的情报,为日军打败中国北洋海军立下了汗马功劳。战后随日军去日本,保送到日本的人善邻学院学习。毕业后,他被派到日本陆军大学中国班当汉语教员,同时协助日军参谋本部兵要地志课绘制辽东半岛地图,成为重要的日本间谍。为死心塌地为日本服务,他改名“龟山雨田”,娶了一位日本妻子。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他妄想继续潜伏下来。不过,中方有关部门通过对中国军队几次大战失利的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好几次与刘雨田有着蛛丝马迹的联系。再经多次秘密调查,终于得知真相,刘雨田被逮捕处决。

清政府官员为谋求个人私利,置民族利益于不顾,为日本间谍提供情报或其他帮助。李鸿章的外甥、天津军械局总办张士珩盗卖弹药给日本军队。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通过上海候补道张鸿禄向日本军队出售大米等粮食。

中国出台《反间谍法》与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在华间谍活动

日本这个国家的特点是发展得很精细,但在重大的历史关头,往往失去方向。明治维新后,日本顺利发展一段时间,但觉得发展太慢,还是侵略中国来钱快,遂同中国发生甲午战争。

当前,日本间谍在华活动依然猖獗,前不久就有间谍被抓。

每一个中国人都要警惕日本在华间谍的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