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載,深創投發生了什麼?現在又在幹什麼?

“深創投”作為最典型的本土投資之一,他的成長曆程見證了中國經濟20年的跌巖起伏。20年前,雖然國人不太清楚創投是怎麼回事,但在一些國際品牌的背後,卻都有著創投的身影。

20年來,“深創投”在中國經濟的浪潮中起起落落,跌宕向前。這段過程中有不斷探索、創新以及黑暗中的堅守;有資本投入後,一去不復返的悽悲;當然也有所投資的企業中,同年26家IPO上市的輝煌時刻,以創下投創圈裡的一段佳話。

在這20年來的風風雨雨中,深創投為中國創投增添了諸多精彩的故事,回望前塵,在這些即將成為歷史的20年,是否還能激發出你的智慧……

20載,深創投發生了什麼?現在又在幹什麼?

佔盡先機 揚帆起航

作為推進了國企背景下創投機構激勵機制改革,成為中國本土創投標杆的“深創投”,致力於培育民族產業、塑造民族品牌、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

1999年8月,深創投成立之時,被視為本土創投開始起步的標誌性事件。當年,深圳市政府出資,並引導社會資本出資的深創投,主要投資中小企業、自主創新高新技術企業和新興產業企業、初創期和成長期及轉型升級企業,涵蓋信息科技、互聯網/新媒體、生物醫藥、新能源/節能環保、化工/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消費品/現代服務等國家政策重點扶持的行業領域。 在當時看來,“深創投”佔盡先機。

1999年正值A股的創業板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啟動籌建,當時無論是證監會層面的表態還是民間的討論都極為樂觀。該年11月香港創業板開板更是火熱。而當時作為深圳第一屆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舉辦地的深圳,搭建一個平臺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成為政府要務,滿載著使命與期待的深創投揚帆起航,由註冊資本7億元到第二年增資擴大至16億元。

2001年,本土創投開始進入“井噴”時期。這一年,深創投迎來第一個“開心時刻”,也就是它的“黃金時期”。由深創投入資的億勝科技、中大國際以及國訊國際3家企業赴港上市,這也成為當時的焦點。

變幻莫測 遭遇寒冬

不過,福兮禍所伏,好景不長在,2002年整個中國大地本土創投迎來了最為慘痛的“寒冬”。創業板未能如期開放,讓本土創投的退出渠道被阻斷。在當年,僅深圳一地就有近百家本土創投在這一年倒閉,當時深創投也是在經歷著備受煎熬的時刻。2003年,深創投僅有1家企業上市,秋風蕭瑟。

20載,深創投發生了什麼?現在又在幹什麼?

市場終歸變幻莫測。創業板一拖就是十年,再加上股權分置改革也遲遲未完成,依賴於IPO通道的本土創投陷入了退出渠道幾乎被切斷的窘境。從成立到2003年之間,深創投大約投資四五億元。當時深圳市政府為籌建中的創業板推薦了21家首批擬掛牌企業,其中19家為深創投所投資。在四五個億投下去之後,並沒有很好的起色,當時所投項目也沒有在境內上市的情況,即便上市,因為“國企”身份的深創投,也是無法流通的。

但,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深創投每年依然有少則一個,多則兩三個上市項目,像濰柴動力、珠海炬力等項目都是在這一階段上市的,只不過它們的上市地點均在海外。

當時,瞄準創業板而成立的一批創投機構,重重壓力下開始各謀出路,有的轉去二級市場炒股,有的進行理財投資,而更多的機構未能堅持下來,最終消失在了茫茫投創海之中。

對於深創投來說,為了養活團隊,也不得不涉足其他的業務。在拋去四五億,剩下的很大一部分資金都交給了券商做委託理財,每年獲取固定回報。這樣的嘗試初期成績也有了很不錯的收益,除了能養活團隊之外,還能向股東分紅。

而在此際,危機也正在醞釀。在A股歷經長熊,加之其他原因,最大一波券商倒閉潮來臨。重倉券商委託理財的深創投受累於此,遭遇巨大損失。委託理財有收益後,規模也就趁勢放大,除去自有資金,還拿了一些銀行資金去做。當券商倒閉時,委託理財的錢也就全部“泡湯”了。

這是一段本土創投處於黑暗中的摸索階段。“當時中國的本土創投面臨的是基本條件都不具備的市場環境,所能做的唯有在黑暗中堅持。”孫東昇表示。比較慶幸的是,深創投雖然出現一些問題,但總算熬過來了,沒有轉型其他領域。

絕處逢生 終見曙光

在中國的創業投資歷史上,2004年算是一個很神奇的年份。這一年中國證監會批覆同意深圳證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場內設立中小企業板塊。2005年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宣佈了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這也是中國資本歷史的“股改全流通”。再就是《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也於11月頒佈,對創投行業的法律環境、政策、稅收優惠做了規定。

在歷經四年寒冬的本土創投,經過漫漫黑夜終於算見到了曙光。

2004年的醞釀之後,中國互聯網迎來了一個上市“窗口期”。這年的投資案例數量較2003年增加43%,投資金額上升28%,中國創投業由此進入到一個全面復甦和加速發展的時期。這一年,深創投猛增了6家IPO企業,幾乎等於過去三年的總和。

2006年創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對於本土創投而言,這一年也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時刻。有深創投參與投資的同洲電子在深交所中小板掛牌上市,它也是第一個有創投支持的、全流通的IPO案例。

20載,深創投發生了什麼?現在又在幹什麼?

中國本土風險投資在國內資本市場迎來首個成功退出。同洲電子的上市使得本土創投有了真正意義上的退出,在此之後,屬於本土創投的時代正悄然而至。深創投也成為本土創投中的佼佼者。時任深創投董事長靳海濤斷言“中國創投的春天要來了”。

熬過漫長的低谷之後,深創投也想卯足勁大幹一番。但此時面臨著大量資金滯留在券商委託理財之中的難題,能拿回的資金尚不清楚。而不願意錯過機會的深創投,選擇做了向銀行貸款來做投資。用短期的銀行資金做長期的股權投資,這樣的風險是不被常人所理解的,也由此看出深創投的決心不可小噓。

全民PE時代 創上市記錄

2006年之後,深創投的投資逐年遞增。

2007年,除了用銀行短期融資去做投資,再就是與政府合作引導資金,這也創造了一個國內前所未有的新模式,成為後來深創投迅速崛起的關鍵。在中國股市進入前所未有的大牛市之時,深創投一口氣收穫了8家上市公司,創下了當時的歷史記錄。

時機中總伴隨著風險,2008年的金融危機席捲全球,讓一度處於上升階段的創投遭遇重創。

這時,深創投轉向了早期投資,日後的上市公司中,有19家是在這時候入手的。2009年,隨著創業板開市鐘聲的敲響,證監會耗時10年磨礪打造的創業板終於出爐。當日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集體上市,平均漲幅達到106%。

創業板開啟對深創投來說無疑是史上最大的利好,前期的積累在這一朝爆發,將深創投送上了中國創業投資50強榜單第一名的位置。

由於創業板利好持續發酵,2010年成為深創投乃至PE行業飛躍式發展的標誌性年份。這一年深創投投資的企業中26家IPO上市,創下了全球同行業年度IPO退出世界紀錄,這個記錄至今無人能及,也成為傳誦至今的佳話。

經過2010年飛速發展,2011年PE/VC如漲潮般湧入了數以千萬計的後來者。2011年成了中國PE大崛起的年份。同時,全球資本市場也發生了變化,赴美上市的中國概念股從“火熱”到“危機”,境外市場上市的窗口期關閉。

2012年,中國PE行業步入嚴冬。在那個“全民PE”的時代,PE行業已變成了一片紅海,退出非常困難。更為致命的是,A股迎來了史上歷時最長的第八次IPO暫停。這場持續了近400天的IPO暫停,讓本土機構“死傷慘重”。

2013年,深創投只有3家企業IPO,而且全部都是通過境外資本市場實現的。

整體陷入困局的PE開始謀求轉型,一部分PE將目光投向創業早期,將投資階段向VC前移。另一部分PE開始將工作重點轉向併購。

2014年,深創投通過併購收穫了6家上市公司,併購退出漸漸成為眾多VC/PE機構的主要選擇。

20載,深創投發生了什麼?現在又在幹什麼?

完善體系 革新管理制度

2013年IPO暫停期間,面臨外部經濟下行、內部存量資產難以消化的雙重壓力。應對危局,深創投做出了大力推動非上市退出的解決覺方式,通過併購、轉讓、回購等方式減少存量。同時,為化解IPO停發導致的上市資產不足問題,適時開展上市公司定向增發業務,推動了公司的持續健康發展。更重要的是,趁著行業低潮期,開始推行精細化管理,打造更健康的體系以迎接未來的機會。

那段時間,經營重點定為項目管理,圍繞項目投資管理重建體系,包括項目的決策機制與信息化管理。在2014年,又將管理的整頓從項目延伸到了全集團,啟動了集團管理年。

首先,完善投資決策體系。在投資決策中,逐步推行決策過程中正反方並行機制。正方至少要有兩人以上投資經理組成項目團隊赴企業盡調,然後撰寫投資建議書,闡述企業的優勢、亮點與投資邏輯。反方則由三方組成,包括審計、法務以及行業研究,分別從財務、法律和行業三個維度揭示企業存在的問題或風險,形成三份風險評估報告,最後連同投資建議書共同遞交投委會決策。

其次,構建集團信息化管理系統。提出新ERP系統的建設必須達成三個目標:一是不留死角,所有業務、管理必須上線,包括投資決策、項目管理、基金管理、財務管理、資產管理、行政和人事管理等等;二是底層數據務必統一、格式化,形成全集團數據庫;三是要具備統計、分析和預警等功能,達成管理目標。

經過兩年的建設,ERP一期已經完成,極大地提高了全集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進一步梳理並完善了各業務板塊管理制度。以項目管理為例,投後管理模塊得到了更完備的開發,不僅有投資企業運營數據,也積累了大量研究數據。對於投資企業來說,首先是定期管理,定期財報必須上傳到系統中,公司對每個企業的情況更加了解。第二是重大事項報告,出現重大異常投資團隊必須在ERP中上報。第三是現場檢查制度,對於投資額較大或經營情況非常好的,或經營異常沒有完成業績承諾的企業都會啟動,提出管理建議或解決措施。第四就是加大訴訟力度,對拒不履行回購和業績承諾的企業訴諸法律。

這革新都為公司未來發展打下了基礎。人員、投資和管理基金達到一定規模之後,投資的項目沒有定期報告和適時跟蹤,退出的資金沒有及時分配等等,這樣的流程都是不行的。度過草創時期,通過信息化達成精細化管理,保證公司的長遠發展。

多元佈局 “三化”戰略

2016年下半年以來,資本市場最受關注莫過於IPO審核加速。

2017年開年,這一趨勢尤為明顯。

IPO“開閘”,讓一眾PE/VC機構進入收穫季。其中,深創投IPO個數最多,僅僅3個月時間,被投企業中有7家成功敲鐘。截止2018年5月底,深創投投資企業數量、投資企業上市數量均位居國內創投行業第一位。已投資項目876個,累計投資金額約366億元,其中139家投資企業分別在全球16個資本市場上市。專業的投資、深度的服務、嚴密的風控,成就了深創投創投業務IRR 40.32%的優秀業績。

憑藉在創投領域的傑出表現,深創投在中國投資協會股權和創業投資專業委員會、融資中國、融中集團、《福布斯》中文版、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等權威機構舉辦的內外資創投機構綜合排名中連續多年名列前茅。

經過近20年的發展,深創投能夠成長至今,跟過去的每個關鍵節點上都能夠準確預判,並提前行動有很大關係。

現在,中國的創投行業新一輪大變革也正在經歷,許多老牌機構甚至正在舉向股權投資的邊界之外擴張。深創投也在自我調整,提出了專業化、多元化、國際化的“三化”戰略目標。

專業化方面,深創投正陸續籌設軍民融合基金、互聯網基金、生物醫藥基金等一批專業化基金。

多元化方面,深創投提出要打造“綜合性金融投資集團”,並在該年獲批成立公募基金平臺紅土創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首家獲批設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在行業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目前,紅土公募的管理規模已經超過100億元。目前深創投正在積極籌設併購基金、不動產基金。此外,對於證券、保險等其他金融板塊,孫東昇表示深創投也會考慮佈局。

去年,深創投高調發布了國際化戰略,完成了與KPCB、微軟等一些重大簽約。深創投董事長倪澤望還表示,未來擬設立美國公司、歐洲公司等境外機構,在香港或者國外募集更大規模的美元基金,並且到“十三五”期末外幣的投資比重力爭達20%左右。

此外,2017年或2018年,深創投還有望迎來旗下第一個控股上市公司中新賽克。決定投資這家公司即非單純的財務投資,而是一次戰略投資,為未來的多元化戰略佈局。

在投資階段方面,深創投以投資成長期的項目為主,比例超過了60%。初創期項目投資數量達到26%,其次是成熟期項目,數量佔到12%。畢竟深創投是國資背景老牌機構,投資階段也以收入比較穩健的中後期為主。

在成功退出方面,深創投所投企業的上市數量已達112家,從IPO退出的角度來看,深創投的資本運作能力十分強大。除了常見的上深交所、港股和美股上市之外,深創投在全球多個國家交易所的IPO業績也在國內同行中十分突出。

另外,深創投作為唯一的機構合夥人參與前海股權投資母基金。管理規模為215億元人民幣,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商業化募集母基金,也是國內單隻募集資金規模最大的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

前海母基金開創性地提出投資子基金與直接投資相結合、不雙重徵費、收益率與流動性兼顧的商業模式。母基金整體投資策略追求低風險,中高收益,以參股優質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為主,以直接投資和短期投資為輔。

20年來的堅持,才有了現在的業績,這也始於深創投堅守的價值投資理念和原則——投資回報才是鑑定價值投資的標準。

歷經千帆競逐,有空網回收時的落寞,也有大獲全勝的喜悅,儘管有做的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是卻從來沒有放棄過。正如深創投董事長倪澤望所說,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也正是這樣的堅守奠定了深創投在投資圈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