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消费者,电商专供细端详

年中电商大促开始,注意:价格与质量要对等

“电商专供”有何不同?

一年一度的“6·18”年中电商大促即将到来,电商平台纷纷开启了年中促销大幕。毫无疑问,具有良好口碑的品牌商品是消费者购买的首选。其中,一些贴着“电商专供”标签的商品也不断出现,这些商品的外表、型号多与实体店商品相差无几,价格却差了很多。对此消费者在选购时不禁疑惑,“电商专供”商品靠谱吗?

近两年,在O2O爆发和电商成熟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实体品牌纷纷拓展线上市场空间,入驻各大电商平台开设品牌旗舰店。由于此前这些品牌在实体门店积累的知名度,因此在“6·18”“双11”电商促销节中颇受欢迎。“商场里的品牌服装动辄上千元,我可买不起,以往我都是到实体店试好了,抄个码上网找品牌同款服装。”市民小刘是一名大学生,她和同学经常去商场“试衣”,然后手机拍一拍就能上网搜索商场同款服装。但她在购买过程中发现,一些品牌在线上线上销售的款式多有不同。“有一次要买一个品牌裙子,但线上的旗舰店分为商场同款和其余款,其商场同款的价格和商场实体店售卖价格相差仅50元左右,而其余款价格基本为该网店销售的商场同款价的一半。”

金华消费者,电商专供细端详同款商品质量不一

近年来,随着品牌商深耕线上空间,一些“电商专供”品也多了起来。记者从多个电商平台看到,不少品牌都有销售“电商专供”类商品,主要集中在鞋服、箱包、家电、卫浴、纸品等日用消费品类。

市民郭女士在电商网站购买某品牌羊绒保暖衣,价格为实体店的三折,收货后发现含绒量仅为30%,而实体店同款商品含绒量为70%,交涉时客服人员明确表示,这是“电商专供”款,所以才会打三折。说是假货着实冤枉人家,同一品牌商生产,同样经过品牌商授权,出身正宗。区别大概类似于手机中“旗舰版”与“青春版”,配置上打了折扣价格自然下降。不同的是,手机厂商大多会摆明配置的区别,而这些“电商专供”款就得看你仔细不仔细了。外观极其相似,货号几乎一致,良心点的在货号后面多加个“A”,或者标明“电商专供”,也算是告知消费者了。线上线下采用不同的配置、不同的价格差异化销售,本是商家的一种经营策略,但是这种“擦边球”式的做法,不仅在法律上涉嫌欺诈,而且有损自身品牌形象,只能说是价格竞争策略下的一招臭棋。采访中,小刘告诉记者,通过“抄码”,她确实能买到物美价廉的衣服,但她也遇到过同款不同质量的情况,或做工差,或是布料成分不同。

“和线下商品相比,网购的商品相对来说要便宜一些,但有些线上商品在质量上与线下商品还是存在差距的。”市民胡女士拿了两盒同款面膜做对比,其中一盒购于商场里,价格是100多元;另外一盒从网上购买,价格是78元。两盒面膜的外包装一模一样,但是面膜纸的薄厚、面膜液多少明显不同,商场买的面膜质量优于网上购买的面膜。

相似的案例还有很多。“现在电商平台上一年到头搞促销,价格是下来了,质量也下来了”“如果不是工作忙,有些日用品还是喜欢去超市买”……记者采访中发现,消费者确实对“电商专供”商品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些商品具有高性价比,同样的商品,同样的服务,价格便宜;也有人认为,便宜没好货,一分钱一分货,低价商品质量难免会缩水。

“电商专供”不是假货

金华世纪君安律师事务所律师陆佳告诉记者,虽然“电商专供”产品的质量与线下同款有一定差距,但“电商专供”产品为同一品牌商生产,也经过授权销售,所以不是假货,只是销售的渠道不同。“目前很多品牌同时开展线上和线下的销售体系,为保持价格体系的稳定、维护线上线下渠道的生态平衡,于是将一部分商品作为电商‘专供’。这些商品仅仅用于电商渠道销售,价格偏低,与实体店销售商品刻意拉开差距,做出价格区分。”金华总商会市场拓展专委会副主任、鑫森家电公司负责人宋拥军曾经在多家国内知名家电厂家就职,他认为电商专供的存在,本质上是传统家电厂家们为了解决线上、线下的矛盾冲突,不得不进行产品的差异化布局。

宋拥军告诉记者,“电商专供”商品虽为统一品牌方生产,但也面临服务短缺问题。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这里的“货”不仅仅指商品质量,也包括商品售价中包括的服务价值。从产品质量来说,“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仔细看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大部分“电商专供”商品一般是价格较低而品质稍逊的商品,可以说“一分价钱一分货”。

三种情形区别对待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目前“电商专供”商品存在三种情形,即同款不同质、同牌不同质、盗用品牌,市民应当区别对待各种情形:第一种情形,“电商专供”商品价低质逊。如果外观编码与实体店商品完全相同,即线上线下销售同一型号的商品,质量却明显不同,则属于故意违反经营者信息披露义务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构成欺诈。陆佳认为,商家出售“电商专供”商品,应对其与线下同款商品在功能、配置、规格、做工、选材、设计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充分披露,不得在推销产品过程中以任何方式隐瞒、混淆产品的重要信息,避免消费者陷于错误认识。如未履行告知义务,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属于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构成消费欺诈。消费者可以依据有关法规条文,要求经营者退货返款,并支付一定数额的惩罚性赔偿金。

第二种情形,电商专供产品与线下产品同牌不同质。陆佳表示,只要产品符合国家对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同时获得了相应的品牌授权,也是没有问题的。但商家在宣传上,不能谎称与线下高质量产品一致,否则就是对消费者的欺诈。

第三种情形,盗用品牌的电商专供的产品属于假货。即其不符合国家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或者没有获得相应的品牌授权,违反了《产品质量法》《商标法》等规定。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也有权获得惩罚性赔偿。

事实上做“电商专供”的多是稍有知名度的品牌,不对电商专供的款式做出具体说明,企图通过模糊化的表述蒙混过关,借着品牌影响力,让消费者产生实惠的错觉。但是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或者消费者不满意,减损的还是自身品牌的形象。

对于“电商专供”商品,有关专家提醒消费者,要具备价格与质量对等的理性消费心态,在线上购买与线下差价特别大的商品时要保持警惕。如果在商品销售过程中存在商家刻意隐瞒或误导等情况,消费者可按新消法的相关规定,在收到货品7天内、不影响商品完好的前提下,无须说明理由可向卖家提出退货申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