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華爾街》里的「韭菜」綠油油(上)

先說題外話:

上週,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新鮮出爐,最終貫徹純真美德的《水形物語》打敗了更具現實意義的《三塊廣告牌》奪得最佳影片,引發一片討論,其中不乏對影片範式的爭執。

從1929年第一屆開始,幾乎每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都是一場開年大戲,每一次開出的獎項也絕不會得到100%的認可。換句話說,在電影世界裡,任何命題都只是視角和思維方式,不存在統一的真理性,電影好不好的核心在於是否能夠自我搭建和完善自己的邏輯世界。

《漫步華爾街》裡的「韭菜」綠油油(上)

小編我忽然發現,把這個觀點放在投資領域中同樣適用:認可一種投資理念,體現的其實也是一種命題式的信任。這讓我想起了被很多人奉為圭臬的投資經典《漫步華爾街》(作者:伯特·馬爾基爾,美國普林斯頓經濟學教授),從1973年出版上市暢銷40多年,已經出到了第11版(2017年12月)。

這本書討論的也絕不是投資的真理問題(又有哪一個投資理論可以完美地實現「真理性」呢?)。因此,儘管暢銷多年,你也會看到,市場上還是有這麼多相信與質疑、追隨與不屑的不同聲音在飄蕩。

那麼問題來了:《漫步華爾街》的命題是什麼?它的邏輯體系又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漫步華爾街》整本書的結構非常優雅工整,全書分4個部分,從理論到案例,逐漸深入到馬爾基爾想表達的唯一且強大的投資命題:

「簡單買入並長期持有由某個大型指數包含的全部證券所組成的投資組合,就極有可能勝過由專業人士利用紛繁複雜的分析技術,精挑細選出來的證券組合。」

注意,「長期」兩個字很重要,馬爾基爾本人以20年為最低標準,這種理念堅信與其在股市中進進出出,遠比不上買上一隻指數基金並長期持有來得具備正確性。

在開篇的第一部分,馬爾基爾就歸類出兩種投資道路:

「堅實基礎理論」和「空中樓閣理論」

「堅實基礎理論」指的是從股票的內在價值出發,走價值投資之路:任何一種投資標的(股票、房產等)都有一個「內在價值」的堅實基礎,其價格不論偏離多少,最終都會迴歸它的價值。所以投資者要做的就是一件簡單而枯燥的事情:將實際價格與其堅實基礎價值進行比較。

「空中樓閣理論」指的是從股票的心理價值出發,走趨勢投機之路:這一理論類似於行為金融學中分析大眾的非理性行為,利用大眾的非理性賺錢,俗稱「割韭菜」。

關於韭菜怎麼割,從金融行為誕生以來就不成問題。大量金融投資史上發生過的投機狂潮以及狂潮散去後的一地雞毛,都是明證(第2章)。

比如展現大眾瘋狂的16世紀荷蘭的鬱金香事件,18世紀英國南海泡沫、20世紀30年代美國華爾街崩潰,以及日本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瘋狂,80年代的生物公司風潮,90年代的網絡熱潮……似乎人們總是重複著同樣的故事,無論前車之鑑再多,人們還是會相信自己不是那個「最後的傻子」(第3章)。

而看了這麼多案例也不得不感嘆,就像幾十年一輪迴的時尚一樣,許多看似久遠的投資泡沫,在當下總是能找到新鮮度更高的替代品。

如書中所舉的 ZZZZBest 公司泡沫,放在今天的中國,或許就是前段時間輿論風口的17歲創業少女和她的「神奇百貨」。

ZZZZ Best公司的創始人巴里· 明克聲稱從9歲開始創業,憑藉驚人的口才和推銷能力俘獲了投資者的心,18歲就成了百萬富翁。而當他23歲時,卻因所創立的公司涉嫌洗錢入獄。當然,會如此極端發展的事例並不是很多。如今中國的「神奇百貨」少女,在燒光了投資人的錢之後,也只是換了個賽道繼續玩而已。

但他們所體現的本質是一樣的:

投機泡沫無處不在。

韭菜雖好割,卻也有技術流派的差別。《漫步華爾街》在第二部分,講述了專業人士是如何參與投資遊戲的,主要方式有兩種:

「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

馬爾基爾告訴我們,在華爾街,技術分析人士只佔10%,股票經紀商之所以要僱傭技術分析員,主要是為了讓他們帶動投資者不停的交易,從而賺取交易佣金。

很明顯,馬爾基爾不喜歡技術分析員,說他們「鞋子上有破洞,襯衫的領口也磨損了……身無分文的技術分析師從來沒有一絲悔意」。 並用學術界的很多實驗結果證明:雖然技術分析能將過去的數據製成複雜的圖表,但它並不能預測未來。

食色性也,四個字可以涵蓋人世間幾乎所有想象。在某種程度上,馬爾基爾把投資也變成了一種哲學討論,他說:股價的一切表現都是在帶有強烈的性象徵意味的氣氛中產生的(p78)。

在對技術分析師的描述中,馬爾基爾說:

短線交易者(如圖表師),對待股票的的輕率態度,就好像某些人和異性打情罵俏,他所取得的成績也只是成功的進進出出的交易,並非給人以幸福和滿足的長相廝守。

《漫步華爾街》裡的「韭菜」綠油油(上)

然而,雖然華爾街90%的分析師都用基本面分析,但基本面分析也並不能給投資者帶來非常好的收益。基本面分析是建立在有效市場假說基礎上的,不過有時市場並不有效。畢竟,市場的最小參與者是複雜至極的人,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你以為發展前景廣闊的公司股價走勢就沒問題嗎?

事實證明,就連那些如今仍響噹噹的大公司:亞馬遜、JDS Uniphase、康寧、價格在線、雅虎……都曾在21世紀初的互聯網泡沫中,大跌了95%以上。

你以為公司就不會弄虛作假搞欺詐,表面虛假繁榮給投資者和股票分析師看了嗎?比如這一段描述也是相當具有畫面感(如今的中國,也有很多這樣的PPT型公司):

太陽光束公司(Sunbeam)需要拔高冬季盈利,以滿足華爾街希望看到起盈利穩增的需要。於是其CEO郭拉普靈機一動,說服零售採購商家庭後院在冬季使用燒烤架,並忽悠零售商不用實際付款,支付可以延後,所有采購的貨物公司幫存放。而最終,郭拉普黔驢技窮,逃之夭夭,只留下了一堆爛攤子和倒閉的公司。

甚至,你以為研究部門就能夠安然商業戰場之外,做一個完全客觀的分析師樂園?

對這個問題,馬爾基爾無不刻薄地說:基本上來說,券商會向分析師支付報酬,讓他們吹捧其承銷客戶的股票。分析師自然會伸長舌頭去舔給他們餵食的手。

由此可見,對上述兩種投資方式,馬爾基爾均不認可,並覺得可笑至極。

喜歡什麼樣的電影,或多或少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審美標準和價值標準。投射到投資理念,你認同什麼樣的投資理念,也能體現出你的投資價值和人生態度。從這個角度來衡量,《漫步華爾街》所彰顯的全生命週期式的投資理念,你認同與否,也就不僅僅只是觀點交鋒了。

最後,讓我們記住一句話:任何成功的技術策略,最終必然自會自取其敗。而馬爾基爾到底提出了怎樣的投資策略,以及如何去踐行?請聽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