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华尔街》里的「韭菜」绿油油(上)

先说题外话:

上周,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新鲜出炉,最终贯彻纯真美德的《水形物语》打败了更具现实意义的《三块广告牌》夺得最佳影片,引发一片讨论,其中不乏对影片范式的争执。

从1929年第一届开始,几乎每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都是一场开年大戏,每一次开出的奖项也绝不会得到100%的认可。换句话说,在电影世界里,任何命题都只是视角和思维方式,不存在统一的真理性,电影好不好的核心在于是否能够自我搭建和完善自己的逻辑世界。

《漫步华尔街》里的「韭菜」绿油油(上)

小编我忽然发现,把这个观点放在投资领域中同样适用:认可一种投资理念,体现的其实也是一种命题式的信任。这让我想起了被很多人奉为圭臬的投资经典《漫步华尔街》(作者:伯特·马尔基尔,美国普林斯顿经济学教授),从1973年出版上市畅销40多年,已经出到了第11版(2017年12月)。

这本书讨论的也绝不是投资的真理问题(又有哪一个投资理论可以完美地实现「真理性」呢?)。因此,尽管畅销多年,你也会看到,市场上还是有这么多相信与质疑、追随与不屑的不同声音在飘荡。

那么问题来了:《漫步华尔街》的命题是什么?它的逻辑体系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漫步华尔街》整本书的结构非常优雅工整,全书分4个部分,从理论到案例,逐渐深入到马尔基尔想表达的唯一且强大的投资命题:

「简单买入并长期持有由某个大型指数包含的全部证券所组成的投资组合,就极有可能胜过由专业人士利用纷繁复杂的分析技术,精挑细选出来的证券组合。」

注意,「长期」两个字很重要,马尔基尔本人以20年为最低标准,这种理念坚信与其在股市中进进出出,远比不上买上一只指数基金并长期持有来得具备正确性。

在开篇的第一部分,马尔基尔就归类出两种投资道路:

「坚实基础理论」和「空中楼阁理论」

「坚实基础理论」指的是从股票的内在价值出发,走价值投资之路:任何一种投资标的(股票、房产等)都有一个「内在价值」的坚实基础,其价格不论偏离多少,最终都会回归它的价值。所以投资者要做的就是一件简单而枯燥的事情:将实际价格与其坚实基础价值进行比较。

「空中楼阁理论」指的是从股票的心理价值出发,走趋势投机之路:这一理论类似于行为金融学中分析大众的非理性行为,利用大众的非理性赚钱,俗称「割韭菜」。

关于韭菜怎么割,从金融行为诞生以来就不成问题。大量金融投资史上发生过的投机狂潮以及狂潮散去后的一地鸡毛,都是明证(第2章)。

比如展现大众疯狂的16世纪荷兰的郁金香事件,18世纪英国南海泡沫、20世纪30年代美国华尔街崩溃,以及日本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疯狂,80年代的生物公司风潮,90年代的网络热潮……似乎人们总是重复着同样的故事,无论前车之鉴再多,人们还是会相信自己不是那个「最后的傻子」(第3章)。

而看了这么多案例也不得不感叹,就像几十年一轮回的时尚一样,许多看似久远的投资泡沫,在当下总是能找到新鲜度更高的替代品。

如书中所举的 ZZZZBest 公司泡沫,放在今天的中国,或许就是前段时间舆论风口的17岁创业少女和她的「神奇百货」。

ZZZZ Best公司的创始人巴里· 明克声称从9岁开始创业,凭借惊人的口才和推销能力俘获了投资者的心,18岁就成了百万富翁。而当他23岁时,却因所创立的公司涉嫌洗钱入狱。当然,会如此极端发展的事例并不是很多。如今中国的「神奇百货」少女,在烧光了投资人的钱之后,也只是换了个赛道继续玩而已。

但他们所体现的本质是一样的:

投机泡沫无处不在。

韭菜虽好割,却也有技术流派的差别。《漫步华尔街》在第二部分,讲述了专业人士是如何参与投资游戏的,主要方式有两种:

「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

马尔基尔告诉我们,在华尔街,技术分析人士只占10%,股票经纪商之所以要雇佣技术分析员,主要是为了让他们带动投资者不停的交易,从而赚取交易佣金。

很明显,马尔基尔不喜欢技术分析员,说他们「鞋子上有破洞,衬衫的领口也磨损了……身无分文的技术分析师从来没有一丝悔意」。 并用学术界的很多实验结果证明:虽然技术分析能将过去的数据制成复杂的图表,但它并不能预测未来。

食色性也,四个字可以涵盖人世间几乎所有想象。在某种程度上,马尔基尔把投资也变成了一种哲学讨论,他说:股价的一切表现都是在带有强烈的性象征意味的气氛中产生的(p78)。

在对技术分析师的描述中,马尔基尔说:

短线交易者(如图表师),对待股票的的轻率态度,就好像某些人和异性打情骂俏,他所取得的成绩也只是成功的进进出出的交易,并非给人以幸福和满足的长相厮守。

《漫步华尔街》里的「韭菜」绿油油(上)

然而,虽然华尔街90%的分析师都用基本面分析,但基本面分析也并不能给投资者带来非常好的收益。基本面分析是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基础上的,不过有时市场并不有效。毕竟,市场的最小参与者是复杂至极的人,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你以为发展前景广阔的公司股价走势就没问题吗?

事实证明,就连那些如今仍响当当的大公司:亚马逊、JDS Uniphase、康宁、价格在线、雅虎……都曾在21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中,大跌了95%以上。

你以为公司就不会弄虚作假搞欺诈,表面虚假繁荣给投资者和股票分析师看了吗?比如这一段描述也是相当具有画面感(如今的中国,也有很多这样的PPT型公司):

太阳光束公司(Sunbeam)需要拔高冬季盈利,以满足华尔街希望看到起盈利稳增的需要。于是其CEO郭拉普灵机一动,说服零售采购商家庭后院在冬季使用烧烤架,并忽悠零售商不用实际付款,支付可以延后,所有采购的货物公司帮存放。而最终,郭拉普黔驴技穷,逃之夭夭,只留下了一堆烂摊子和倒闭的公司。

甚至,你以为研究部门就能够安然商业战场之外,做一个完全客观的分析师乐园?

对这个问题,马尔基尔无不刻薄地说:基本上来说,券商会向分析师支付报酬,让他们吹捧其承销客户的股票。分析师自然会伸长舌头去舔给他们喂食的手。

由此可见,对上述两种投资方式,马尔基尔均不认可,并觉得可笑至极。

喜欢什么样的电影,或多或少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审美标准和价值标准。投射到投资理念,你认同什么样的投资理念,也能体现出你的投资价值和人生态度。从这个角度来衡量,《漫步华尔街》所彰显的全生命周期式的投资理念,你认同与否,也就不仅仅只是观点交锋了。

最后,让我们记住一句话:任何成功的技术策略,最终必然自会自取其败。而马尔基尔到底提出了怎样的投资策略,以及如何去践行?请听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