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过节,慎防“病从口入”——痛风饮食篇

逢年过节,慎防“病从口入”——痛风饮食篇

逢年过节,慎防“病从口入”——痛风饮食篇
逢年过节,慎防“病从口入”——痛风饮食篇

又是一年新春时,亲戚朋友聚会免不了的“胡吃海喝”。那么众多痛风患者应该如何健康饮食,防止“病从口入”,导致急性痛风发作呢?

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多或(和)排出减少,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所致的特征性关节炎症。饮食管理对于痛风患者非常重要,佳节期间应注意以下方面:

01

酒类

  • 饮酒可增加痛风发作风险。

  • 酒精代谢形成的乳酸竞争性的减少尿酸从肾脏的排泄,并增加ATP的降解使尿酸增加,从而导致痛风发作风险增加,故凡含有酒精的饮品均当避免。

  • 尤以啤酒为甚,其风险比烈酒和红酒更高,且啤酒本身就是高嘌呤食物;

  • 至于红酒,在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指南中争议较大,风险不明确,若饮酒“不可避免”可少量饮用。

02

肉类

高嘌呤饮食可使血尿酸增加,诱发痛风急性发作。尿酸水平随肉类和海鲜的摄入量增加而升高,其中动物内脏、海鲜、肉汤含嘌呤尤多。

  • 内脏如:心、肝、脾、肾等;

  • 海鲜如:沙丁鱼、鲈鱼、凤尾鱼、贝类海产品等;

  • 肉汤如:长时间熬出的鸡汤、骨头汤等;

  • 猪肉、羊肉、牛肉等摄入量与尿酸水平呈正比;

  • 嗜食肉食者,可选用一些低嘌呤食物如:三文鱼、青鱼、鲑鱼、金枪鱼等,急性发作的患者低嘌呤食物亦当避免。

03

蔬菜

蔬菜的嘌呤含量也有高低不同,富含嘌呤蔬菜主要有黄豆、豌豆、菠菜、菜花、蘑菇等,按照传统观点看,痛风患者应尽量少食此类蔬菜,但研究发现富含嘌呤蔬菜的摄入量与痛风的风险无相关性,所以不建议痛风患者限制这类蔬菜的摄入。

另有研究表明痛风患者进食豆腐(黄豆制品)后,尿酸虽会升高,但因尿酸清除及排泄也同时增加,故尿酸的增加非常轻微,因此认为豆腐与痛风的发作关系不大。

04

饮品

  • 痛风患者禁饮含高果糖的饮料,如:可乐、果粒橙、梨汁等。

  • 果糖可减少尿酸的肾脏排泄,升高尿酸明显,易导致痛风急性发作。

  • 碱性饮料是比较适合痛风病人,有助于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

  • 饮用牛奶、酸奶可降低尿酸水平;

  • 维生素C摄入也可降低尿酸,故以上可适量饮用。

痛风患者除禁忌症外每日饮水量应在2000ml以上,饮水应养成习惯,而非渴而才饮;

若平素脾胃虚弱之人,应少量多次饮用,避免暴饮而致胃中“水声漉漉”、胃胀等不适。对于伴有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兼病的患者,须遵医嘱执行。

人体中尿酸80%来源于内源性嘌呤代谢,20%来源于富含嘌呤或核酸蛋白的食物。饮食可影响痛风的发病,但痛风患者采用低嘌呤甚至无嘌呤饮食,并不能完全纠正高尿酸血症,因此高嘌呤饮食不是原发病因,而是痛风诱发和加重的因素。因此,痛风患者“张开嘴的时候也要记得迈开腿”,更要坚持治疗,定期复诊。

参考文献:

[1] Neogi T,Chen C,Niu J,et al.Alcohol quantity and type on risk of recurrent gout attacks: an internet-based case-crossover study[J].Am J Med.2014 Apr;127(4):311-8.

[2] Choi HK1,Atkinson K,Karlson EW,et al.Alcohol intake and risk of incident gout in men:a prospective study[J].Lancet.2004 Apr 17;363(9417):1277-81.

[3] Choi HK,Atkinson K,Karlson EW,et al.Purine-rich foods,dairy and protein intake,and the risk of gout in men[J].N Engl J Med,2004,350:1093-1103.

[4] Choi HK,Liu S,Curhan G.Intake of purine-rich foods,protein,and dairy products and relationship to serum

levels of uric acid: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

tion examination survey[J].Arthritis Rheum,2005,52:283-289.

[5] Gao X,Curhan G,Forman JP.Vitamin C intake and serum uric acid concentration in men[J].J Rheumatol,2008,35:1853-185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