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孔孟之鄉的姓氏(17)——武姓

源於孔孟之鄉的姓氏(17)——武姓

武姓發源地:河南武邑 山東濟寧

武姓總體概述:

武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九十五位的大姓,人口約234萬,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18%。

尋根溯源:

1、出自子姓。山東任城(今濟寧)武氏,起源於商代武丁時期,由於討伐鬼方戰功卓著而賜姓武氏。至漢代有敦煌長史武班,以後便不見有顯官,家庭也衰落下去。山東任城至今有武氏石闕銘。另據濟寧市嘉祥縣《武班碑》所載,商王武丁後裔以其名字為氏。

2、據《世本》、《萬姓統譜》等資料所載,夏臣武羅被封武羅國,後國亡,子孫以國為氏。

3、據《風俗通義》所載,春秋時宋武公之後,以諡為氏,故也姓武,但歷代不顯,在《世本》中記載甚少,以後也不見流傳。

4、出自姬姓。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周平王少子姬武,因出生時掌心紋路象“武”字,故賜姓武,子孫遂以武為氏。

5、據《風俗通義》所載,漢代有梁被封於今河北武強縣,子孫以封邑名“武強”為氏,簡姓武。

6、複姓簡化而來。秦將白起封爵武安君,子孫以“武安”為氏,簡姓武;姬滿後裔曾被封於武疆,子孫以封邑名為氏,簡姓武。

7、其他源流。《唐書》載:“唐賀蘭敏武士 之嗣,冒姓武。”又有唐代傅、左、李諸姓被武則天賜姓武;滿族武聶氏、武佳氏、武庫登吉氏,鄂溫克族吳立西氏漢姓為武;京、彝、蒙等族有武姓。

源於孔孟之鄉的姓氏(17)——武姓

得姓始祖:

武丁。商王武丁繼位時,國力衰弱,於是極力想恢復殷商當年盛況,卻因找不到賢臣輔佐而犯愁。相傳,有一夜武丁夢到叫“說”的聖人會輔佐他,於是四方找尋,終於在山西平陸東面傅巖之地找到,此人即是出身奴隸的賢相傅說。武丁對傅說十分信任,君臣齊心協力,使殷商達到鼎盛時期,史稱“武丁中興”。武丁死後,其後人認為他功勞蓋世,可與開國君主成湯相比,應有自己的姓,遂以其名為氏,稱為武姓,奉武丁為武姓始祖。

繁衍播遷:

武姓最早的發祥地應在今河南省,其後不斷繁衍並迅速向鄰近的山東及江蘇等省遷徙。至漢時,山東武氏一直是一個興旺、顯赫的家族。今山東濟寧紫雲山仍留有東漢石武氏祠畫像,為桓帝時所繪。出自此地的武姓,後大舉地繁衍至今河南、安徽、山西等。沛國(今江蘇沛縣)人武彪秦末追隨劉邦,漢朝建立後,被授以官爵,子嗣榮耀顯達,後代之沛國郡,立其為開基始祖。另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西漢人武儒,被封於梁鄒(今山東濟南),傳至武都,任陳留(今屬河南)太守,至武宣,任汝南(今屬河南)太守。魏晉南北朝之際,鑑於北方戰火四起,中原士族紛紛南下,武姓為其一。武儒一支後裔武周、武陔父子官仕曹魏,後人武越任太山太守,武念為洛州長史,武洽封晉陽公,別封大陵縣(今山西文水縣東北武陵村),武儉任北周永昌王諮議參軍。唐代為武姓歷史上最顯赫榮達階段。上述武姓支脈中發展到武士 時任工部尚書,封應國公。其女武則天登基稱帝,武姓族派不斷擴大,其祖居地太原一帶遂形成大郡望,是為太原郡。此期,武姓名人多入朝或在地方為官,使得武姓繁衍之地遍佈天下。宋元明清時,武姓雖不斷遷徙,如避金人南下、蒙軍入主中原之戰禍,明代大槐樹移民等,但仍不失為一個典型北方姓氏。清代亦有武姓渡海入臺,後遷徙新加坡等地者。今日武姓尤以河南、黑龍江等省多此姓,此二省武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武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七。

郡望堂號:

武姓郡望主要有三:

1、馮翊郡,治所在今陝西大荔;

2、太原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

3、沛郡,治所在相縣(今安徽濉溪縣西北)。

堂號:“太原”、“鬻薪”等。

宗族特徵:

1、武姓自古多英傑,則天皇帝數第一。其打破歷朝歷代女子不從政之傳統,為後世女子涉政樹立起一個光輝典範。

2、武姓多官宦,且以唐朝為最。

3、武姓世代以北方為主居地。

4、武姓字行輩份嚴謹,意味深長。如武懿民所修《武氏家譜》內有浙江武姓一支字行為:“善德慶美,誠信斯國。”

源於孔孟之鄉的姓氏(17)——武姓

武氏名人:

武臣:秦末陳縣(今河南淮陽)人,隨陳勝起義,後自立趙王,因違抗陳勝命令,被部將李良所殺。

武士彠:唐代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人,武則天之父。以經營木材致富,隨李淵征戰有功,被封官爵。高宗時,以皇后之父身份受封周國公,被賜太原王。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唐高宗皇后,公元六九零年建周代唐,在位二十一年。執政期間,頗多政績,如善用人才,開創殿試,重視農業,加強邊防等。但其任用酷吏,時有冤案。公元七零五年,則天帝被迫讓位與子唐中宗,中宗遂復唐。

武承嗣、武三思:均系武則天之侄,因蔭而權重。後武承嗣爭立太子,不果,怏怏而死。武三思陰謀作亂,事敗被殺。

武元衡:河南緱氏(今河南偃師南)人,唐代建中進士,官至宰相,帝評之曰“是真宰相器。”因剛直不阿,觸犯權貴,被刺客暗殺。

武漳:文水(今山西汾陽)人,五代後蜀著名將領,職山南節度使,重視農業,對當地農田水利建設有所貢獻。

武宗元:河南白波(今孟津)人,北宋著名畫家,學吳道子,行筆流暢,擅佛道鬼神,曾為寺觀作壁畫,人皆稱之。

武允蹈:宋代高詩人,兩貢於鄉,詩文刻意,多膾炙人口,著有《練湖集》。

武元直:金北京人,善畫山水,亦能詩文。有《東坡遊赤壁圖》等傳世。

武漢臣:濟南(今屬山東)人,元代戲曲家,所作雜劇居多,現存其雜劇有十種。

武之望:明代陝西關中人,對醫術有獨到之處,曾參王肯堂之《證治準繩》,編有《濟陰綱目》,另著有《濟陽綱目》。

武祺:元代太谷(今屬山西)人,歷任中書參議、戶部尚書、甘肅行省參政等職。曾參與更改鈔法,鑄寶錢,然時不助祺,物價騰踴,鈔法遂壞。著有《寶鈔通考》。

武億:河南偃師人,清代著名學者,官任博山知縣。曾創辦範泉書院,精於金石文字考訂。著有《經讀考異》、《偃師金石記》等。

武禹襄:河北人,清代武式太極拳創始人。其融貫眾派,自成一體,稱“武式小架”。

武士敏:直隸(今河北)懷安人,威震敵膽的著名抗日英雄,國民黨政府軍第九十七軍中將軍長,抗戰中號召官兵“拼到底,不成功,便成仁!”一九四一年九月二十九日中條山戰役中為國捐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