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7岁的少年才上小学,他的前途会怎么样?结局大家都知道!

1910年,一个17岁的少年离开了家乡,去到那繁华的县城里上小学。你没有看错,17岁才上小学!原本在人家乡下,家境还挺殷实,不愁吃喝,无忧无虑,在同村的小朋友里边那可是自信心爆棚的节奏。可一到了城里,同学们各个时尚时尚又时尚,摩擦他们的滑板鞋。纷纷对这位来自大山旮旯里的少年,摆出了嘻哈的鄙视手。

17岁的少年人虽然不懂什么手势,可是人家不带自己玩啊,这还不明白吗?自己一下子处在了鄙视链的最底端,好不郁闷。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有志之人都是这么安慰自己的,从古至今,由来如此。于是他改《咏蛙》诗一首,以鸣其志。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做声!

大意如下:青蛙像一只老虎一样,独自坐在池塘边的柳树下闭目养神(威武雄壮的样子,自行脑补)。春天到了,要是我不先开口呱唧几句,我看哪个虫虫敢叫唤?!

一个17岁的少年才上小学,他的前途会怎么样?结局大家都知道!

有点不对啊,这个诗不符合我们对青蛙的传统认知啊,这分明是一只霸气侧漏的青蛙啊。这个改诗的少年叫毛泽东,古人云:有志不在年高。你们尽可以看不起我,但是我的青云之志,岂是汝辈能窥探的么?

说到青蛙,我们可能会想到“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旧时茅店社林边,听取蛙声一片”这种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也会想到“井底之蛙”的浅薄和狭隘,可能还会想到“温水煮青蛙”的残酷。从小到大,我们都知道青蛙是益虫,它会吃害虫,不能去伤害。

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并不是他与生俱来的气质,而是在不断的苦苦追寻和摸索,前进的道路充满荆棘和挫折,只是人家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从未放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