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爲何成爲經典,從李雲龍及他的部隊身上發現「亮劍」精神

《亮劍》主要描寫了我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八路軍129 師獨立團團長李雲龍帶兵打仗的故事,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極具個性色彩的有血有肉的軍人的故事。

《亮劍》為何成為經典,從李雲龍及他的部隊身上發現“亮劍”精神

可以說,在《亮劍》中,從李雲龍及他所帶的部隊身上體現出來的“亮劍”精神絕不是單一的價值觀,而是有著豐厚意蘊的氣質,它是由勇氣、氣魄、大氣、威信等諸多要素綜合而成的軍人的氣質。

對此,我們可以從李雲龍及他所帶的部隊身上發現“亮劍”精神的這種豐厚意蘊。

《亮劍》為何成為經典,從李雲龍及他的部隊身上發現“亮劍”精神

“亮劍”精神體現了一種勇氣。人們常說:狹路相逢勇者勝。何謂勇者,勇者不僅僅是指那些敢於直面敵人炮火的革命英雄,同時也是指那些敢於面對困難,在困境中也可以求生存、求發展的人。

古人也曾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可見勇氣的重要。在戰爭年代,兩軍對峙,雙方爭奪的是陣地,退一步就等於是把自己的陣地讓給了敵人,也等於是把勝利的希望讓給了敵人。

《亮劍》為何成為經典,從李雲龍及他的部隊身上發現“亮劍”精神

正因為我軍將士在敵人面前表現出了勇往直前,毫不退縮的精神,才將鬼子趕出了中國,把國民黨趕出了大陸,成為真正的勇者,成為笑到最後的勝利者。

《亮劍》中孔捷在遇到日本山本大隊的時候,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慘敗。當他被撤職的時候,對李雲龍說過這撥鬼子是如何的神勇。如果在這個時候李雲龍害怕了,失去戰鬥的勇氣的話,何談後來的全部殲滅山本大隊?

其實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困難的,關鍵看我們如何去看待困難、正視困難。如果每次遇到困難就躲開,那麼永遠只能遠觀勝利,只能在通往勝利的道路上迂迴,永遠無法站立在勝利的陣地上。人,要有勇氣,但不能逞匹夫之勇,否則就是蠻幹,也將會一事無成。李雲龍的可貴就在這裡,他身上體現出的勇氣,決不是匹夫之勇,更不是個人英雄主義,而是在充分挖掘團隊每個成員的勇氣基礎上形成的團隊意識。

《亮劍》為何成為經典,從李雲龍及他的部隊身上發現“亮劍”精神

不是嗎,我們在劇中常常會看到,李雲龍不時要犯錯誤,可是這種錯誤並沒有掩蓋住他身上散發出熠熠光輝,其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因為,他把自己的個性融入到了自己部隊,從而他帶出了一支具有鋼鐵般堅強意志的軍隊。這才是李雲龍的可敬、可愛之處。

為了打造自己部隊的團隊精神,他常常對戰士們說:“狹路相逢勇者勝。明知是死,也要亮劍。倒在對手的腳下不丟人,那叫雖敗猶榮。”

有情有意、有霸氣、身先士卒、敢作敢當。他正是用這種勇氣時時影響著他的團隊。讓大家都明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將個人的力量有機地凝聚在一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呼吸、共命運,真正做到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從而保證了他的部隊始終凝聚著無窮的戰鬥力,形成了空前的凝聚力。

《亮劍》為何成為經典,從李雲龍及他的部隊身上發現“亮劍”精神

此外,在這部男人劇中,出現的唯一女主角秀芹,一個純潔、勇敢、敢愛、敢恨的好姑娘。當我們看到,在她被俘後,站在敵人的城門上大聲喊著:“李雲龍,別管我,開炮!開炮啊!”這一幕時,哪一個觀眾不為之動容,不為之震撼呢?隨著山本舉起砍殺的大刀,我們的炮轟掉了敵人的城門,秀芹也心甘情願地犧牲了。

《亮劍》為何成為經典,從李雲龍及他的部隊身上發現“亮劍”精神

還有地方部隊的縣大隊、區小隊,拿著亂七八糟的土槍就可以打強於自己十倍的鬼子的阻擊;還有那位北大的學生——趙剛政委,是個多麼好的知識分子,可親可信,是個“知識分子工農化”的典範,是我們軍隊裡少有的文武雙全的英雄,無不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給我們闡釋了亮劍精神的精髓——充分發揮每一位成員的勇氣,從而形成強大的合力。

“亮劍”精神宣傳的就是建立在團隊精神基礎上的勇氣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