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接受《二十一條》,是主動爲之還是迫不得已?

袁世凱接受《二十一條》這一結果及其影響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關鍵問題是袁世凱是主動為之還是在做過一番努力後不得已為之,以及他接受《二十一條》與搞帝制有沒有直接關係。這也是重新評價袁世凱問題繞不開的一個疙瘩。

在這個問題上,學術界也存在“否定”和“否定之否定”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袁世凱接受《二十一條》,是主動為之還是迫不得已?

1、袁世凱是主動還是被動接受《二十一條》

以往的著述和歷史教科書大多認為袁世凱在當上中華民國大總統後,“一心想當皇帝”,“處處討好帝國主義”,“大肆出賣國家民族利益”。

1915年1月,新任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覲見袁世凱時將事先擬好的二十一條秘密條款面呈袁世凱,並承諾“總統如接受此種要求,日本人民將感覺友好,日本政府從此對袁世凱亦能遇事相助”。

袁世凱接受《二十一條》,是主動為之還是迫不得已?

袁世凱聽完日置益的陳述後感到日方胃口太大而無法接受,便以“本件應與外交總長會商”搪塞推脫。事後,袁世凱立即召集會議商討對策,與會人員一致認為,日方所提條件固然苛刻,但又不能不接受。為了使談判不至破裂的前提下迫使日方做出讓步,袁世凱先後採取更換外交總長拖延談判時間、請日本顧問有賀長雄回國斡旋、密令馮國璋聯合19省將軍通電抵制等措施,但都收效甚微,最後以“國力未充,目前尚難以兵戎相見”為藉口,接受了日本的最後通電,即除第五項中各條容日後協商外的所有條款“即行應諾”。

袁世凱接受《二十一條》,是主動為之還是迫不得已?

日本無故向袁世凱提出橫蠻無理的要求,他本來完全可以拒絕接受,但為了在帝制問題上得到日本的支持,他不惜拿《二十一條》做交換的條件。

然而,近年有論者認為:“所謂袁世凱為了當皇帝而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的結論,根本就不能成立。”並且非常同情和理解袁世凱當時的處境,認為,袁世凱在當時國際國內形勢下“不得不以和平手段與日本週旋”。

2、袁世凱接受《二十一條》與搞帝制的關係

傳統的觀點認為,袁世凱為了早日實現當皇帝的美好願望,在日本的威脅利誘下接受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然而,有的論者認為,“日置益既沒有在遞交《二十一條》之前就窺破袁氏的帝制野心,也沒有在遞交《二十一條》之時以支持帝制相引誘”,從而得出袁世凱的這種對日讓步是“在痛苦的兩難選擇中做出的理性抉擇,與袁世凱的帝制野心無關。”

袁世凱接受《二十一條》,是主動為之還是迫不得已?

還有的學者從考據學的視角對袁世凱在《二十一條》說帖上所做的硃批一一進行分析,然後得出:“袁世凱對於日本的《二十一條》說帖總體上認為不能接受,並進行了相當的抵抗,他寄希望於`西人掣制日本',但由於一戰,西方列強無暇東顧,故袁世凱的`以夷制夷'幻想只能破滅,最終還是接受了修正了的《二十一條》。”

從他的結論也可以看出,袁世凱接受《二十一條》與稱帝之間是沒有必然聯繫。對上述觀點,一些學者站在堅持傳統觀點的立場上引經據典進行了相應的駁斥,在此不再贅述。

袁世凱接受《二十一條》,是主動為之還是迫不得已?

我認為,不管袁世凱有沒有以接受《二十一條》作為獲取日本支持這種動機,也不管袁世凱接受《二十一條》時是出於主動還是被動,袁世凱接受《二十一條》出賣了國家民族利益,造成了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卻是鐵的事實。

僅從這一點看,袁世凱就逃脫不了與《二十一條》的干係。從這個意義上說,袁世凱賣國的罪名是任憑你怎麼洗也洗不掉的,如果一味要堅持洗下去的話只會越洗越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