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香通鑑」呂產呂祿兩個「荷花大少」焉能謀反?

衣賜履按:昨天我們講到,呂后死前,把首都長安兩支軍隊分別交給倆侄子梁王呂產和趙王呂祿掌管,叮囑他們要守護好宮廷,一定不能擅離部隊,以免被人算計……然後,帶著隱憂追隨劉邦去了。然而,她的隱憂,很快就變成了現實。

前180年,七月三十日,呂后逝世。

呂氏打算作亂,因懼怕周勃、灌嬰等人,未敢貿然行事。

衣賜履說:這是史書上第一次出現呂氏欲行“不軌”的文字,原文為“諸呂欲為亂,畏大臣絳、灌等,未敢發”,單從這一句,我們無法確知“欲為亂”是什麼意思,因為,目前,皇帝在呂家控制之下,而且身體裡流著呂家的血,京城軍隊在呂家控制之下,大漢相國也是呂家的人,不很好理解呂家打算為什麼亂。這種模模糊糊的行文方式,既是文言文的軟肋,也是文言文的高妙之處,呵呵。

朱虛侯劉章的妻子,是呂祿的女兒,所以得知呂氏的陰謀,就暗中派人告知其兄齊王劉襄(齊王劉肥於前189年去世,子劉襄繼位),讓劉襄統兵西征,劉章跟弟弟東牟侯劉興居為他做內應,圖謀誅除呂氏,立劉襄為皇帝。

衣賜履說:在《呂家班滅亡記之呂后遺言》一文中,我們講到劉章在酒宴上公然殺了呂姓皇族一人,基本上與呂氏決裂了,成為長安劉姓皇族的新一代領軍人物,呂氏作亂,最應防範的就是他,結果最先得知呂氏陰謀的恰恰是他,費解。劉章不與周勃、陳平等商議,而是直接與千里之外的老哥劉襄聯繫,此處必有蹊蹺。

劉襄就與他舅父駟鈞、郎中令(王宮禁衛官)祝午、中尉魏勃暗中密謀發兵。八月底,劉襄任命駟鈞為宰相,魏勃為將軍,祝午為內史,徵發齊國的全部兵員,向西攻濟南國,致書各諸侯王,歷數呂氏的罪狀,表明自己起兵滅呂的決心。

「醬香通鑑」呂產呂祿兩個“荷花大少”焉能謀反?

【這個齊王挺帥】

衣賜履說:呂后七月三十日逝世,不到一個月,遠在齊國的劉襄把一切都準備好了,不知是誰要造反。

相國呂產等人聽說劉襄舉兵,就派潁陰侯灌嬰統兵征伐。灌嬰率軍行至滎陽,與其部下計議說,呂氏在關中手握重兵,圖謀篡奪劉氏天下,自立為帝,如果我們現在打敗齊軍,回報朝廷,這就增強了呂氏的力量。於是,灌嬰就呆在滎陽不走了,派人通知劉襄和其他諸侯,說,咱誰也甭打誰了,等等看,只要呂氏家族一有行動,咱就聯合起來滅了他們。劉襄同意,退兵到齊國境內,靜候消息。

「醬香通鑑」呂產呂祿兩個“荷花大少”焉能謀反?

【灌嬰,雖然是武將出身,但也人老成精,呵呵】

衣賜履說:前文剛說,呂氏想作亂,畏懼周勃、灌嬰,所以一直沒有行動,現在,劉襄發兵,相國呂產卻派自己“畏懼”的灌嬰去迎戰,這是、這是、這是什麼意思?

呂祿、呂產打算政變,但內怕朝中絳侯周勃、朱虛侯劉章等人,外怕齊國和楚國,又怕手握軍權的灌嬰背叛呂氏,打算等灌嬰與齊軍交戰之後再動手,所以猶豫未決。

衣賜履說:內怕,外怕,又怕,那造什麼反?大臣不是自己人,諸侯不是自己人,領兵打仗的不是自己人,造的什麼反?直到此時,都沒有一句實際的呂氏造反的證據。一直強調的是,呂氏造反,呵呵。有沒有一點“莫須有”的意思了?

另,劉襄造反,呂產不立即逮捕劉章和劉興居兄弟(兩人都是劉襄的親弟弟),還等什麼呢?呂氏兄弟,真是厚道得可愛。

此時,濟川王劉太、淮陽王劉武、常山王劉朝(都是惠帝劉盈的兒子),以及魯王張偃,都因年級小,沒有到封國就職,居住於長安;趙王呂祿、梁王呂產分別統率北軍和南軍,他們都是呂氏一黨。所有侯爵和政府高級官員,人人自危。

衣賜履說:注意,此處把劉盈的幾個兒子,也都當成呂氏一黨,這是為了後面誅殺埋下伏筆啊。

太尉周勃手中沒有兵權。曲周侯酈商年紀大了,成天生病,他的兒子酈寄與呂祿是好哥們兒。周勃就與陳平商議,派人劫持了酈商,讓他兒子酈寄去欺騙呂祿說,高帝與高後共同安定天下,立劉氏九人為王(劉邦弟楚王劉交,劉邦子代王劉恆,淮南王劉長,劉邦侄吳王劉濞,劉邦堂弟琅邪王劉澤,劉邦孫齊王劉襄,劉盈子恆山王劉朝、淮陽王劉武、濟川王劉太),立呂氏三人為王(梁王呂產、趙王呂祿、燕王呂通),都是經過朝廷大臣議定的,並已向天下宣佈,諸侯都認為理應如此。現在太后駕崩,皇帝年幼,您身佩趙王大印,不立即返回封國鎮守,卻出任上將軍,率領重兵,留在京師,必然會受到大臣和其他諸侯王的猜忌。您為何不交出將印,把軍權還給太尉,請梁王呂產歸還相國大印給朝廷,您二人與朝廷大臣盟誓後各歸封國?這樣,齊國軍隊必會撤走,大臣也得以心安,您高枕無憂地去做一國之君,這是造福於子孫萬代的事。

「醬香通鑑」呂產呂祿兩個“荷花大少”焉能謀反?

【酈寄。害你最慘的,可能就是最親密的那一個】

呂祿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就想把軍隊交還給太尉周勃,他派人把這個打算告知呂產及呂氏長輩,有人同意,有人反對,猶豫未決。

衣賜履說:這一段就更逗了,打算謀反的家族,居然有人同意交出兵權!這特麼像是要謀反的人嗎?這不是開玩笑嗎?都死到臨頭了,還在爭執交不交兵權的問題!只能說明兩件事:1.呂家沒打算謀反;2.呂祿、呂產沒有把事情想得很嚴重,壓根兒沒想過呂氏可能被滅族。

呂祿信任酈寄,經常結伴外出遊獵,途中曾前往拜見其姑母呂嬃(呂后的親妹子,樊噲的親老婆)。呂嬃大怒說,你身為上將軍而輕易地離軍遊獵,呂氏如今將無處容身了!呂嬃把家中的金銀財寶全拿出來,扔到院子裡,說,我特麼可不替別人守著這些東西!

衣賜履說:怪不得封呂嬃為女侯爵,如果她是個男的,真謀反了也未可知啊。呂家,看起來真是女強男弱。

呂祿呂產,從他們的表現來看,不但沒做過什麼惡,甚至還有點像是善良的陽光大男孩誒!呂嬃是有著豐富鬥爭經驗的,看到呂祿的作派,立即意識到已經大難臨頭了。

災難說來就來。

九月初十,清晨,行使御史大夫職權的平陽侯曹窋(讀如竹,前宰相曹參子),前來與相國呂產議事。郎中令(宮廷禁衛官司令)賈壽出使齊國返回,批評呂產說,大王不早些去封國,現在即便是想去,還能夠嗎!賈壽把灌嬰已與齊、楚兩國聯合欲誅滅呂氏的事告訴了呂產,並且催呂產迅速入據皇宮,設法自保。曹窋聽到了賈壽的話,快馬加鞭,趕來向宰相陳平和太尉周勃報告。

衣賜履說:都到了這個時候,呂祿呂產還沒有控制皇宮,更加說明他們沒打算“作亂”。但他們犯下了大忌,他們低估了大臣對他們的恐懼和忌恨,這是致命的。

周勃想進入北軍營壘,但被阻止不得入內。襄平侯紀通負責典掌皇帝符節(尚符節),周勃便命令他持節,偽稱奉皇帝之命允許太尉進入北軍營壘(我靠!皇帝是呂家立的,下詔書下命令呂家的人不知道,這不是瘋了嗎?)。事先,周勃命令酈寄和典客(外籍官民接待總監)劉揭先去勸呂祿,說,皇帝指派太尉周勃代行北軍指揮職務,要您前去封國,立即交出將印,告辭赴國!否則,將有禍事發生!呂祿認為酈寄不會欺騙自己,就解下將軍印綬交給典客劉揭,而把北軍交給周勃指揮。

衣賜履說:呂祿之平庸和單純,估計他的敵人都想不到。皇帝是你家立的,相國是你兄弟,而且皇帝現在還是個毛孩子(估計十歲左右),在毫無徵兆之下,直接奪了你的軍權,這不是開玩笑嗎?退一步講,皇太后是張嫣,相國是呂產,太傅是審食其,你交出兵權之前,先去問問行不?在政治鬥爭上,呂氏兄弟就是兩根廢柴,呂后肯定早就發現了這個悲催的事實,所以臨死前特別交待,我的葬禮你們都不要參加,你們在呆在軍隊裡,千萬不要出去!我寫到這裡,都感覺悲催。

「醬香通鑑」呂產呂祿兩個“荷花大少”焉能謀反?

【周勃坐鎮,作用還是很大的】

周勃進入北軍時,呂祿已經離去。周勃集合官兵,說,擁護呂氏的袒露右臂膀,擁護劉氏的袒露左臂膀!軍中將士全都袒露左臂膀。周勃就這樣取得了北軍的指揮權。然而,南軍尚在呂產手中,右宰相陳平召來朱虛侯劉章輔佐周勃,周勃令劉章監守軍營大門,又令平陽侯曹窋告訴統率宮門禁衛軍的衛尉說,不許相國呂產進入殿門!

衣賜履說:前面我們說過,衛尉是南軍指揮官,他應該是呂產的嫡系才對,居然,也是太尉周勃的人!

呂產不知呂祿已離開北軍,進入未央宮,準備作亂(作什麼亂啊!進宮謀求自保罷了)。呂產來到殿門前,無法入內,在殿門外徘徊往來。平陽侯曹窋害怕無法制止呂產入宮,飛馬告知周勃。周勃還擔心未必能戰勝諸呂,沒敢公開宣稱誅除呂氏,就對劉章說,立即入宮保衛皇帝!劉章請求派兵同往,周勃撥給他一千多士兵。劉章進入未央宮門,見到呂產正站在庭院中。時近傍晚,劉章率兵向呂產衝擊,呂產逃走。突然狂風大作,呂產的黨羽親信慌亂,不敢戰鬥;劉章追逐呂產,在郎中府(宮廷禁衛官司令部)的廁所中將呂產殺死。

劉章殺了呂產,少帝劉弘派謁者(皇家禮賓官)持皇帝之節慰勞劉章。劉章要奪皇帝之節,謁者不肯,劉章就強迫他一同上車,到處奔走招降,斬長樂衛尉(長樂宮保安官)呂更始。

衣賜履說:顯然,少帝被突發情況嚇懵了,身邊兒人出主意派個謁者持節出去瞭解一下,不管哪邊勝了,都打賞!結果不成想,謁者竟然被劉章劫持了,呵呵。

之後,劉章進入北軍,向周勃報告情況。周勃那當然起身,向劉章拜賀說,最令人擔憂的就是呂產,現在呂產被殺,天下已定!於是,周勃派出部隊,分頭逮捕呂氏家族,無論男女老幼,全部誅殺!

衣賜履說:劉章的老婆是呂祿的女兒,不知道殺了沒有。

第二天,九月十一日,抓獲呂祿、呂嬃,對呂祿立即處斬,對呂嬃,則用藤條把她活生生抽死。再派人誅殺燕王呂通,罷黜魯王張偃。

衣賜履說:從殺呂祿和呂嬃的方法和態度上看,呂祿恐怕並沒有做多少壞事,只是不死不行罷了。但女侯爵呂嬃恐怕人神共憤,生生被抽死,不知幹了多少壞事。

「醬香通鑑」呂產呂祿兩個“荷花大少”焉能謀反?

【劉章功莫大焉,然而鬱鬱而終】

九月十八日,派劉章去齊國,就政變事,向齊王劉襄彙報,令齊罷兵。灌嬰所統率的軍隊也從滎陽撤回長安。

衣賜履說:注意,注意!這段雖然短,含意很深刻!為什麼派劉章去通報劉襄?難道僅僅是因為劉襄是他的哥哥嗎?非也!陳平、周勃這些老江湖(老狐狸)厲害著呢!劉章在這次誅滅呂氏的行動中,居功至偉,周勃都沒辦法比(實際上,周勃在整個滅呂的過程中,猶猶豫豫,左顧右盼,毫無可圈可點之處,似有他慮)。劉章滅呂的初衷是什麼?讓他老哥劉襄當皇帝啊!然而,後來當皇帝的是誰?文帝劉恆啊!誰確定劉恆當皇帝的?陳平、周勃等人啊!討論誰繼承大統時,劉襄如果在,那場面多不和諧啊,所以,乾脆一竿子給你支到齊國去,等你知道了新皇帝是誰的時候,黃花兒菜都涼了。這就是官場老江湖和生猛的新兵蛋子的區別,呵呵。

好了,我們現在捋捋,究竟呂氏家族有沒有謀反?

先看呂后。呂后殺了不少皇室成員,比如,趙王劉如意、戚夫人,劉邦的另兩個兒子劉恢、劉友,還有前少帝劉恭,但這不足以說明她要謀反,只是心狠手辣罷了。因為,在重大人事任免上,她完全遵守了劉邦的遺言,蕭何死了用曹參,曹參死了用王陵、陳平,用周勃為太尉,這怎麼看也不是要謀反、取劉家而代之的節奏。

她被人詬病的是,違背劉邦的白馬之盟,非要封呂氏為王而已。我理解,這不過是她想光大呂氏門楣、永保榮華富貴罷了,與謀反有個茄子的關係。

我們前面也討論過,一旦走上這條路後,就必須得走下去。先封死了的為王,再封一個活著的為王,發現宗室和大臣有反彈,那麼,為了維護呂家的地位,呂后唯一能做的就是繼續封更多的王,來平衡力量。然而,也怪了,呂家的豪傑都是女子誒,呂后,呂嬃,劉友的王后,劉恢的王后,都不是善茬子,偏偏就剩呂產、呂祿這兩棵苗苗,按柏楊先生的話來講,叫“荷花大少”,非但沒啥野心,簡直就是暖男誒,誰的話也信,對誰也下不了狠手,以致於呂后臨死時交待的是這哥兒倆的個人安全問題,真是造化弄人。有人可能會問,那呂家兄弟怎麼如此仁慈?不奇怪,劉邦的兒子,以惠帝劉盈為首的八個兒子,幾乎也都是這個路數,包括文帝劉恆,也溫良恭儉讓得可以。誰讓人家姓劉呢,呵呵。

再看看呂產呂祿。關於這哥兒倆並沒有謀反的理由,在文中已經說過很多了,最主要的是,文臣不是自己人,武將不是自己人,皇帝身邊的工作人員不是自己人,封國諸侯也不是自己人,在這種情況下要謀反,會被人笑話的誒,呵呵。另外,謀反、叛亂得有個目標,得有步驟,先幹什麼、再幹什麼,聯合哪些力量,依靠哪些力量,堅決除掉哪些人,對諸侯王怎麼辦,是滅了姓劉的,換成姓呂的,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些東西,什麼都沒安排,非要說人家要謀反,我只能:噗嗤……

所以說,呂氏造反,一定是冤枉的。

沒錯,他們是被“誣以謀反”。

為什麼?無非就那幾個原因。

指導思想:高祖說過,非劉姓封王的,天下共擊之!

直接原因:呂后、呂嬃兇狠,想殺誰就殺誰,大家害怕,呂后活著時沒辦法,呂后一死,立即開始行動。

附加原因:呂氏無功,憑什麼封王?周勃、陳平、灌嬰、酈商立功無數都沒封上王!還有,那個給周勃、陳平牽紅線的陸賈,也是立過大功的人,連侯都沒封上,你呂家的荷花大少憑什麼當王?!是可忍,孰不可忍?

根本原因:權力的誘惑。只要有一丁點兒機會,就一定要往上爬。

最後一個問題:為什麼要誣以謀反?因為,只有這一條,可以將呂氏一網打盡、斬草除根,永遠翻不了身。

其實,陳平早就告訴我們了。當初,呂后要給呂氏封王,右宰相王陵反對,而陳平、周勃支持。王陵質問他們,陳平說,於今,面折廷爭,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劉氏之後,君亦不如臣。

看到了吧?

目標:定劉氏之後。

方法:滅呂氏之後。

措施:誣以謀反。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