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四萬塊一瓶的格列寧到底有多黑?

看完電影的時候,身邊的朋友就問了一句,怎麼可以售賣這麼貴的藥品?這些人沒有良心嗎?

《我不是藥神》:四萬塊一瓶的格列寧到底有多黑?

我也頭腦發熱的點了點頭。轉念又認真思考了一下,一瓶藥憑什麼賣四萬多?如果他的成本可能只需要幾百塊。有時候,我們難免在感情的催化下把事情本身看的更加片面。這一瓶原研藥可能製藥成本只需要幾百塊,可是它在從無到有的過程中,經歷了多少製造成本以外的程序?最貴的是科研費用,華為能夠穩步向前立於不敗之地,它每年將銷售收入的百分之十全部用來研發,到去年其投資近120億美金。所以,在針對慢粒性白血病進行針對性藥品研發的投入,是它的高昂成本之一;當藥品研製出來之後,在獲得批准之前,需要進行多年的臨床動物和人體臨床研究,這是之二;當藥品成功之後,申請專利等所走的程序、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是成本之三,而這一切都存在於原研藥中,仿製藥是不需要的。

《我不是藥神》:四萬塊一瓶的格列寧到底有多黑?

到底什麼是仿製藥?百度百科解釋:仿製藥是指與商品名藥在劑量、安全性和效力、質量、作用以及適應症上相同的一種仿製品。對於仿製藥,不需要重複進行創新藥批准之前進行的多年臨床動物研究和人體臨床研究,而是通過證明和原創藥的生物等效性即可獲得批准。

一瓶仿製藥的成本真的很低,可能只需要幾百塊,以幾千塊的價格售賣也是鉅額利潤。所以,也不需要一面倒覺得印度是良心製藥商家,只是印度比中國先行一步,在仿製藥市場佔了先機,早在2012年印度就要至少20家制藥企業通過了美國FDA認證,在美國取得了10%的市場份額。這本身就是從經濟效益出發的一場市場選擇。

原研藥的保護期過後,仿製藥的市場將佔據大部分份額。這在很大程度上為我國醫療體制改革,滿足國民用藥需求提供了路徑。在百度百科上統計,我國從1950年道2012年,上市的新藥絕大多數為仿製產品,仿製藥佔97%以上,然而,我國的仿製藥生產與美國、印度等國家的差距還處在低水平仿製和低利潤混戰中。

《我不是藥神》:四萬塊一瓶的格列寧到底有多黑?

仿製藥最大的好處是極大的降低了藥價,在保證規範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它是極大促進經濟效益的一種有效途徑。

當然,影片當中,“無良商家”依然有無良之處,畢竟,研發藥物的根本目的不是盈利而是治病救人。只是我們在說出批判的時候,不要過於片面,就像“蘇格蘭黑山羊”的故事。

《我不是藥神》:四萬塊一瓶的格列寧到底有多黑?

謹言慎行。其實在我自己發表言論的時候考慮再中立,也會心慌。畢竟在互聯網的世界裡,信息傳播的速度如此之快,之廣,說不得一句無心之言,就造成蝴蝶效應。所以,身為作者,請對讀者負責;身為讀者,請保持自我判別能力,不要在人云亦云裡將他人的思維當成自我的思考,對自己負責。

我不知道四萬塊一瓶的格列寧到底有多黑,但是我堅信,萬事萬物都在分寸間,過猶不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