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找到一些寧夏同齡人,快來聽聽他們的故事!下一位會是你嗎?

我们找到一些宁夏同龄人,快来听听他们的故事!下一位会是你吗?

今年

寧夏回族自治區

迎來了她60歲生日

我们找到一些宁夏同龄人,快来听听他们的故事!下一位会是你吗?

在這片土地上,

很多人出生在1958年。

60年,60歲,他們與自治區同齡。

他們回憶著一個個屬於自己的“同齡人”故事

講述著一段段

曾見證寧夏發展的經歷

這走過的60年人生

即使再平凡再普通

也值得被書寫、被銘記

今天

發佈君要介紹5位

與寧夏同歲的人與大家認識

讓我們一起聽聽他們的故事吧

01

啤酒廠裡的親密愛人

我们找到一些宁夏同龄人,快来听听他们的故事!下一位会是你吗?

楊永鳳、楊舒寒

1958年8月,剛滿月的楊舒寒跟著父母從東北吉林來到寧夏,並在銀川糖廠的家屬區安下家;而就在三個月後,楊永鳳在寧夏同心出生。兩家自然遠隔兩地,但很快,在楊永鳳1週歲時,因父親工作調動,一家搬到了銀川,在當時銀川飯店附近安了家。

兩人的相識,要從銀川啤酒廠(前身為銀川糖廠)說起。“我是1980年去的啤酒廠,那時他已經是廠子裡的技術員了。有一次聊起來才知道我和他都是1958年出生的,他比我大4個月,就覺得很巧。”正是因為這樣的巧合,讓兩個年輕人有了很多聊天的話題,也漸漸互生情愫,並在1982年喜結連理。

我们找到一些宁夏同龄人,快来听听他们的故事!下一位会是你吗?

1993年,楊舒寒一家人搬進了80平方米的新家;2000年,140平方米的大房子承載了一家人的幸福。如今說起曾經的日子,楊永鳳感慨地說:“60年,寧夏真的是大變樣了!現在,我們一家人都在大武口創業,開了一家公司,經過幾年的努力,現在已經步入正軌了。”在她看來,現在雖然工作還是很忙,但每天能去體育館打打羽毛球、和老朋友坐下聊聊天,感覺就像是回到剛參加工作那會兒一樣,還是很有活力。“我們還年輕呢,日子也會越過越好的。”楊永鳳笑著說。

02

生活好了 家也越來越暖了

我们找到一些宁夏同龄人,快来听听他们的故事!下一位会是你吗?

年輕時的高佔盈

1958年8月,距離自治區成立還有兩個月,才5個月大的高佔盈,跟隨來寧支援建設的父母,乘火車從蘭州來到了銀川。那一年,作為銀川橡膠廠首批進場的工人,高佔盈的父母很快便投入到了忙碌的生產建設中,而他的童年,也就是在橡膠廠裡度過的。

問他60年寧夏變化最大的地方是什麼?高佔盈不假思索地說:“採暖方式先進了,冬天家裡不冷啦!”對於這一點,高佔盈說自己絕對是“職業病”,因為從1987年成為寧夏鍋爐廠的工人開始,之後的十幾年時間裡,從工人到管理層,他始終在和這座城市的鍋爐供暖打交道。

我们找到一些宁夏同龄人,快来听听他们的故事!下一位会是你吗?

“寧夏鍋爐廠的前身是新城區建一公司安裝分公司的機械分隊,也是整個銀川地域第一座鍋爐加工廠,可以說,那裡見證了寧夏的供暖歷程。”高佔盈介紹說,最早寧夏居民採暖主要靠火爐、火牆和火炕,這樣的採暖方式一直延續到了上世紀70年代末。在此之後,城市居民逐步用上了暖氣,家家戶戶也結束了冬天儲煤、堆煤餅的日子。“從七幾年開始,市場上出現了許多新的質量更好的散熱器產品,不過最大的變化是進入90年代後,很多大型笨重的鑄鐵暖氣,都換成了四柱、板式的暖氣,材質也有鑄鋼、鋼製和鋁質的,讓大家有了更多的選擇。”高佔盈說,大概從2000年開始,銀川才開始逐漸使用地熱供暖,而採暖設備的更新換代,也溫暖了家家戶戶。

03

生動笑臉,60歲“越活越年輕”

我们找到一些宁夏同龄人,快来听听他们的故事!下一位会是你吗?

蘇發蘭(左)年輕時與友人合影

蘇發蘭的父母,是土生土長的銀川人。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這一年,她也呱呱墜地。“真是會選時候,將來肯定有福氣。”蘇發蘭說,長大後她常聽父母提起當時他們說的這句話。

1976年,18歲的蘇發蘭下鄉去了永寧。那時的記憶裡都是大片的田地,人們忙碌著挖渠、挖溝、種糧食……五年後,她調回城裡,在銀川第二毛紡織廠上班。“那時候二毛廠有上千名職工,我的工種是負責修復毛料上的瑕疵。後來做檢驗員,每天更忙了。只要一上新毛料,就要加班到半夜,那時候我們廠子的毛料都賣到了北京、上海等地,銷售特別好。”蘇發蘭回憶。

我们找到一些宁夏同龄人,快来听听他们的故事!下一位会是你吗?

或許正像當年家人的期許,今年蘇發蘭60歲,但生活狀態卻是“越活越年輕”。“那個年代出生的人,好像都要強得很。年輕時,我們像上一輩人那樣努力學習、踏實工作,爭著在自己的崗位幹出成績來。現在年紀大了,還一個個不服老,像我周圍的同齡人,有的在老年大學每天又唱又跳,還總有演出;有的還專門報班學攝影、學書法……”

04

他鄉早已變故鄉

我们找到一些宁夏同龄人,快来听听他们的故事!下一位会是你吗?

昔日吳平工作時的照片

1972年,14歲的吳平隨父母舉家搬遷到寧夏。她的父親是軍人,用她的話說,“哪裡需要他,只要一聲令下,他就會第一時間出發。”吳平生於1958年,與自治區同齡。雖並非生於寧夏,但自少年時代起即在寧紮根46年,他鄉早已變故鄉。

我们找到一些宁夏同龄人,快来听听他们的故事!下一位会是你吗?

上世紀70年代末,吳平在平羅走上了工作崗位。80年代初,工作又調到銀川的賀蘭山賓館。再次回到熟悉的西夏區,然而眼前早已換了一番模樣,讀書時學校周圍的湖水,已被住宅區、工廠所替代。“現在的西夏區更不一樣了,比如原先的文化宮一帶,如今已是繁華的商業圈,棉紡廠的舊址也變成了熱鬧的夜市……”

西夏區的變化,只是這座城市的縮影。1994年,吳平和家人第一次坐飛機,高空下的寧夏顯得有些荒涼。“現在不同了,從高空望下去,銀川是一片片的綠色。城市各方面的發展太快了,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吳平笑著說。

05

行業裡的時代之變

我们找到一些宁夏同龄人,快来听听他们的故事!下一位会是你吗?

年輕時的吳萍(後排右一)與家人

1952年,吳萍的父親從陝西咸陽來到寧夏中寧。六年之後的1958年,吳萍來到了這個世界。她曾聽父親無數次講過,因為自治區的成立,這一年的10月25日,中寧縣城裡一片歡騰。

1979年,吳萍走上工作崗位。在中國人民銀行寧夏分行中寧縣支行上班,這在當時是讓很多人羨慕的一份工作。然而,好工作並不意味著輕鬆。以幾年後吳萍在銀行下屬儲蓄所工作的經歷為例,“當時,儲蓄所連專門的押運車都還沒有。我每天得騎自行車七八里路,到主管銀行取上錢,再用牛皮紙包好,騎車帶回到所裡。”吳萍說,當時儲蓄所每天營業額不超過十萬元,四五個工作人員,業務好壞全憑手中一把算盤。

我们找到一些宁夏同龄人,快来听听他们的故事!下一位会是你吗?

“上世紀80年代之前,中寧縣只有一家銀行,現在銀行越來越多,分工也越來越明晰。”1992年,吳萍去湖南金融幹部管理學院進修,第一次接觸到電子貨幣的概念。“那時覺得不可思議,難以想象人們取錢將不再需要面對面,一張卡就能解決問題。”

怎麼樣

看完他們與寧夏的故事

你是不是也心動了?

那就快來報名!

如果你是1958年出生

或者

名字中含“寧”字

的寧夏人

就是我們要尋找的人!

我们找到一些宁夏同龄人,快来听听他们的故事!下一位会是你吗?

參與通道

您可以通過郵箱

[email protected]

將您的故事和個人資料發給我們

(來稿請註明“尋找寧夏同齡人同名人”活動)

或者撥打0951-5921738

諮詢相關信息聯繫我們

聯繫我們

地址:銀川市金鳳區寧安大街ibi育成中心主樓311室

我们找到一些宁夏同龄人,快来听听他们的故事!下一位会是你吗?

我們願意

傾聽你的

故事

分享你的

感受

我们找到一些宁夏同龄人,快来听听他们的故事!下一位会是你吗?

你來講述,

我來記錄。

你負責參與,我負責送福利

我们找到一些宁夏同龄人,快来听听他们的故事!下一位会是你吗?

— 1 —

您的故事由我們來記錄

或許您有可能參與到視頻拍攝

在鏡頭裡為寧夏送上生日祝福

與更多的人分享走過的歷程

— 2 —

您有可能獲邀參加主題活動

認識其他同齡、同名的夥伴

與他們歡聚一堂

共同為寧夏慶生

— 3 —

最重要的是

您可以入選寧夏六十年見證者

並獲得珍貴的證書

這是一件超有意義的事

有木有!

我们找到一些宁夏同龄人,快来听听他们的故事!下一位会是你吗?
我们找到一些宁夏同龄人,快来听听他们的故事!下一位会是你吗?我们找到一些宁夏同龄人,快来听听他们的故事!下一位会是你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