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將上映,「抗癌神藥」 何時上市?

即將在內地上映的電影《我不是藥神》,或將成為今年最好看的電影之一。影片講述了神油店老闆程勇幫助買不起進口抗癌藥的慢粒白血病人,走私低價印度仿製藥救命,並被病人尊為“藥神”的故事。

影片在上海電影節試映時,千人飆淚、掌聲不息,也引發了觀眾對“天價”抗癌藥的熱議。

近期,國內創新藥企掀起赴港上市熱潮。這家擬上市藥企曾在2017年底,提交了國內第一個腫瘤免疫治療藥物PD-1單抗的上市申請。其抗癌“神藥”讓人期待,同時招股書也提示了各種風險。

“我不是藥神”,但他可能是——

2018年6月28日,腫瘤藥研發企業信達生物製藥在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消息人士透露,信達生物製藥希望能夠從香港資本市場募集3—5億美元。

據悉,信達生物製藥是一家生物製藥公司,主要產品是單克隆抗體。已建立一條由17種抗體候選藥物組成的產品管線,覆蓋腫瘤、眼底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病等四大領域。

目前信達生物處於國內該領域的第一梯隊,與恆瑞醫藥、君實生物、百濟神州並稱四雄。恆瑞醫藥雖然是首家PD-1單抗進入臨床三期的國內企業,但研發進度最終還是落後於信達生物。

信達生物2017年12月作為國內首個提交PD-1單抗(IBI308)的企業,之後又主動撤回,2018年4月已重新提交,與恆瑞、君實的PD-1抗體藥物一同被列入優先審評名單。

招股書顯示,信達生物自成立以來一直備受資本青睞。共獲得了包括禮來亞洲基金、新加坡淡馬錫、中國平安、泰康、Capital Group及君聯資本等多家投資者約5.62億美元的投資。

《我不是藥神》將上映,“抗癌神藥” 何時上市?

虧損、創業製藥公司為何受資本青睞?

信達生物在招股書中表示,於截止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分別,產生虧損淨額人民幣5.445億元及人民幣7.161億元。截止2017年12月31日,累計虧損達人民幣14.92億元。

資料顯示,全球知名的投資管理公司──富達投資集團、新加坡淡馬錫公司赫然在信達生物製藥的豪華投資者陣營中。為什麼一家沒有任何產品商業化並持續虧損上億元的製藥企業會備受資本大鱷的追捧?

據瞭解,信達生物成立於2011年,其創始人俞德超博士從事生物製藥創新研究近20年,是國內唯一發明兩個“國家一類新藥”並促成新藥開發上市的中國科學家。發明了世界上首款基於溶瘤病毒的免疫治療藥物安柯瑞,共同發明及主導開發了國內首款創新型全人源抗體類治療藥物康柏西普。

2017年底,信達生物作為首家遞交國產PD-1單抗上市申請的企業更一舉成為業內關注焦點。

PD-1/PD-L1藥物是一種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可通過封閉T淋巴細胞的PD-1,阻斷其與腫瘤細胞表面PD-L1結合,解除腫瘤細胞對免疫細胞的免疫抑制,使免疫細胞重新發揮抗腫瘤細胞免疫作用而殺傷腫瘤細胞。

目前,PD-1被認為是抗腫瘤治療的明星品種,廣泛應用於各類治療領域,包括腫瘤、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神經科及眼科。以其持久性、廣譜性、低毒性著稱,市場空間巨大。2017年單克隆抗體(包括融合蛋白)的全球銷售收入為1038億美元。

截至2018年5月10日,全球共有五種已上市的PD-1及PD-L1抗體,包括PD-1抗體Keytruda及Opdivo,PD-L1抗體Tecentriq、Bavencio及Imfinzi。

《我不是藥神》將上映,“抗癌神藥” 何時上市?

招股書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稱,中國所有癌症的發病率由2013年的370萬人增至2017年的420萬人,複合年增長率為3.4%。目前可得的臨床數據顯示,部分在中國最常見的癌症,例如肺癌、胃癌、肝癌、腸癌及食道癌均對PD-1/PD-L1抗體有反應。

除百時美施貴寶的Opdivo外,目前中國尚未有第二款PD-1產品上市,市場空間巨大,海外巨頭與國內優秀企業都在加緊跑馬圈地的節奏。

千億美元的市場規模、業內領軍人物帶領的頂尖專家團隊,使信達生物完成了從人才、產品到資本的良性循環。

研發費用靠融資,收入主要靠授權費、銀行利息和政府補貼

招股書顯示,產品尚未獲準進行商業銷售,尚未從產品銷售錄得任何收入。

截至2016年底,並任何收入。截至2017年底,來自許可費、研發服務費的收入分別是1000萬元、853.8萬元。

其他收入包括銀行利息收入及政府補貼收入。銀行利息收入主要來源於存入D系列股權融資的所得款項現金。

截至2016年底,銀行利息收入人民幣450萬元,政府補貼收入人民幣2880萬元。截至2017年底,銀行利息收入人民幣830萬元,政府補貼收入人民幣5640萬元

《我不是藥神》將上映,“抗癌神藥” 何時上市?

招股書表示,信達生物將三種基於信迪利單抗的雙特異性單克隆抗體候選藥物與美國禮來製藥集團共同開發,其中兩種候選藥物正在中國開發。根據有關協議條款,信達生物與禮來在中國共同推廣,平等分享有關IBI-301及信迪利單抗商業化的利潤及虧損。

根據該協議,禮來向信達生物支付3600萬美元的前期付款。此外,倘信迪利單抗達到若干淨銷售目標,信達生物將有權獲得總計高達7500萬美元的階段付款

這是醫藥領域重要研發模式——授權研發。是指從國外製藥公司引入新藥的專利權許可,在指定地區範圍內進行臨床試驗、新藥開發、生產、上市和銷售。但不同的是,此次的授權方是信達生物。

這種模式下,新藥的專利權並不發生轉移,仍然歸屬授權方。授權方從被授權方分階段獲取三筆收入,分別為:首付款、里程碑金、銷售提成

信達生物在招股書中稱,研發活動是業務模式的重點。截至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公司研發開支分別佔總開支及成本的77.6%及80.8%。募集的資金主要用途也是研發活動以及相關輔助行政成本的撥資。

但不得不考慮的是,新藥研發存在研發週期長、失敗等風險。信達生物也在其招股書中提示了近57頁的風險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