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知興:爲什麼說多數老闆是「商業天才、管理白癡」?

本期觀察家:肖知興(著名管理學者、領教工坊聯合創始人)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站在這樣的時空節點上,應該說:商業的暴利時代早已過去,而利潤已經更多地建立在管理水平提升的基礎上,但中國企業的管理現狀如何?以前的時代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商業的巨人,管理的矮子。著名管理學者肖知興甚至一再用“商業天才、管理白痴”來形容不少中國老闆。

這種現象會讓企業陷入什麼誤區?出現什麼惡果?更關鍵的是,問題該怎樣解決?

近日,“中外管理觀察家”邀請到了著名管理學者、領教工坊聯合創始人肖知興教授來“把脈”中國式領導力。

1

千萬別做“商業天才、管理白痴”

《中外管理》:您曾經說:中國多數老闆是商業天才、管理白痴,這種現象的根源是什麼?

肖知興:一開始,老闆很容易找到管理的“替代品”。比方說:最簡單的“替代品”是事無鉅細,事必躬親;稍微複雜一點的,是想辦法找幾個親信,結交幾個哥們兒,讓這些親信、哥們兒幫他去打理企業,當然也包括家人。

肖知興:為什麼說多數老闆是“商業天才、管理白痴”?

老闆總覺得商業是用來換“真金白銀”的,所以管理很容易被忽視掉。但是,企業順著這個軌道走下去,到兩三百人的規模時,再想去換軌道,轉向職業化管理的道路,會發現已經沒法換道了,已經積重難返了!這個代價、這個成本太大了!

而優秀企業家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他們在企業僅有二三十人,甚至更小規模時,就以最大的決心和毅力去植入職業化管理的種子,這就避免了未來換軌道的成本。慢慢地,企業就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這是衡量一個優秀企業家很重要的維度。

《中外管理》:什麼時候多數老闆才會對管理有敬畏之心?

肖知興:生意不好做了,錢不好掙了,就重視管理了。

很多人說最近兩三年經濟在往下走,但是,諮詢公司的日子反而好過多了。在此之前,你怎麼跟老闆講管理重要?他日子好過得很,他不需要管理。

肖知興:為什麼說多數老闆是“商業天才、管理白痴”?

2

輕視管理,源於老闆思維中的bug!

《中外管理》:很多重經營、輕管理的老闆,他們思維中存在的誤區是什麼?您的建議是什麼?

肖知興:中國老闆普遍忽視管理,背後更深層的原因,還是中國缺乏人本主義思想。中國幾千年來沿襲的都是等級制,強調的是權力、命令、控制,而缺乏對個體平等和尊重的文化傳統。

除了這些因素,還有商業環境的影響。因為中國出現的是一種被壓制了很多年後,像“爆米花”一樣迸發出來的經濟增長,在這種大環境下,人們很容易滋生一種短視、浮躁、特別想掙快錢的心態。

再加上,在過去的1950-1970年代,企業家普遍接受的教育水平是偏低的,有些即使是名牌大學畢業生,他們接受的也不是真正的通識教育或者說博雅教育、自由教育。因此,他們對人性的理解、對組織深度的把握是缺乏的,所以我經常勸老闆們要多看書,儘量多看一些人文類、社科類、心理學類的閒書。因為這通常對把握人性有很大的幫助。現實中,做事比較能夠從容的、駕輕就熟的,往往是那些對人性有很深把握的老闆。

比如,華為的任正非、海底撈的張勇。他們懂“人”,能夠把握人性的陽光面和陰暗面,努力去建立一套系統,發揮人們的優點,克服人們的缺點,這是這些優秀企業家的共同之處。

肖知興:為什麼說多數老闆是“商業天才、管理白痴”?

3

老闆找到自身“天命”,是管理落地先決條件

《中外管理》:您有一個觀點:管理是一種類宗教的存在,它需要一種靠使命感去驅動的機制。對中國企業來說,怎樣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

肖知興:首先還是一把手的問題。一把手得知道自己要去哪裡,做企業到底是為了什麼。如果只是為了自己發財致富,那他們的財富早就夠花幾輩子了;如果是為了出名,為了開企業家峰會時坐主桌,坐上位,那這個目標也許永遠達不到。

所以,一把手要找到自己的天命,找到自己的天職,找到自己的使命,這個問題不解決,管理團隊的建設、系統的建設、流程的建設都是不太容易真正落實到位的。

只有老闆有非常清晰的天命,從更高、更大、更遠的地方來看自己,才看得清自己的缺點,然後才有可能發揮別人的長處,而彌補自己的不足。各路人才才有可能在你的企業留下來,真正地發揮作用。

肖知興:為什麼說多數老闆是“商業天才、管理白痴”?

每個企業都有不同的側重點,有不同的入手點,但是底層邏輯都是一樣的,就是想辦法建立一套可複製、可延展、可持續的職業化的管理體系。

4

觸摸到天命、天職,才能用熱愛驅動自己

《中外管理》:在現實層面,為什麼有些在改革開放40年中成長起來的中國企業家曾經很成功,在今天卻跟不上時代了?中國企業家今天面臨的領導力挑戰是什麼?

肖知興:這和上面的問題是相關的。因為他們沒有找到自己的天命、天職、使命,在掙了幾輩子都花不完的錢後,企業家精神就沒有了。

有些人總想走捷徑、抄近道,主業沒守住,就想方設法搞投資,以為投資更容易掙到錢,更容易保住自己的江湖地位,但最後發現路越走越偏。

《中外管理》:這其實還是一種“投機主義”的思維,是不是跟改革開放初期的創業心態相似?

肖知興:找捷徑,抄近道,就是投機主義。

肖知興:為什麼說多數老闆是“商業天才、管理白痴”?

一開始做企業,99%的人都是生存驅動,那個階段是談不上太多企業家精神。而且往往是遊離在社會邊緣、體制邊緣的一群人,更快地擁抱了市場經濟,抓住了改革開放的機遇。

但是走過40年以後,走到今天,就好像馬拉松跑了20公里的感覺,一個老闆再去靠本能驅動、生存驅動,也驅動不了了,因為內功不足了,毛病也會暴露出來。於是他們開始焦慮、開始恐懼起來……

《中外管理》:如何找到自己的天命?

肖知興:我在新書《以熱愛戰勝恐懼》裡總結了企業家的三種驅動力:第一種是生存驅動,企業家創業的第一個階段普遍是為了生存,為了讓家人過好日子;第二種是恐懼驅動,患得患失,總是被怕失敗、怕落後、怕別人笑話的恐懼感所籠罩;第三種是熱愛驅動,你是為你熱愛的事業做事情,不在乎外在的評價、不在乎人家是衝你吐口水還是扔大棒。

所以,希望企業家朋友要增強自我覺察能力,知道現在自己是處於生存驅動還是恐懼驅動,進而努力走向第三種驅動——找到自己的使命,找到自己的天命,讓熱愛的事業去驅動自己。

就像喬布斯說的:“找到你熱愛的事業,如果沒有找到,那就繼續找,不要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