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評分網站,專業影評人的話還管用嗎?|政見CNPolitics

有了评分网站,专业影评人的话还管用吗?|政见CNPolitics

有了评分网站,专业影评人的话还管用吗?|政见CNPolitics

在法國,專業影評人的地位不僅沒動搖,還有所上升。

聶可/作者

有了评分网站,专业影评人的话还管用吗?|政见CNPolitics

在歐美,影評人的評價可能左右一部電影票房的“生死”。

如果你看過第8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Birdman),你應當對片中男主角瑞根·湯姆森怒噴專業劇評人塔比莎·狄金森的場面記憶猶新。瑞根雖然不屑於劇評人只有嘴上功夫,卻也對她操控觀眾口碑的能力頗為忌憚。專業評論家的威力,可見一斑。

不過,有聲音認為,網絡時代正讓專業評論家的地位開始動搖。爛番茄網除了展示專業影評人的評論,也有普通觀眾展示評論的地方。專業影評人的意見似乎變得沒那麼重要了。

然而,兩位學者Debenetti和Ghariani近來刊登在《詩學》(Poetics)雜誌上的研究卻駁斥了這一觀點。他們認為,專業影評人的地位不但沒有下降,反倒上升了。

打不倒的專業影評人

兩位學者的結論,是基於他們對於法國雜誌上電影廣告的經驗研究。他們挑選了法國4種不同類型、面向不同讀者群體的雜誌,選取了2007至2016年這些雜誌上的電影廣告共1329篇,並對它們的內容進行了分析。兩位學者認為,電影宣傳文案惜字如金,不重要的內容不會頻繁地出現在文案上,而引用影評人的評論一度是電影宣傳的慣用套路。如果影評人地位下降,普通人評論更重要,那麼隨著時間推移,宣傳文案上所用的影評人評論應該越來越少甚至消失,而普通人的評論則會越來越多。

然而,兩位學者發現了相反的現象。首先,在每一年的樣本總量以及構成基本穩定的情況下,引用專業影評人評論的電影宣傳文案比例反倒越來越大。2007年,有40.5%的電影宣傳文案至少引用了一條專業影評人評論;而到了2016年,這一比例達到了70.6%。其次,平均每條宣傳文案引用專業影評人評論的個數越來越多,從2007年的2.3條上升到了2016年的2.9條。相比之下,普通人評論只是在2007年和2010年的宣傳文案裡出現過1次,在2013年出現過3次,到了2016年甚至就消失了。從比例上看,有至少一條普通人評論的宣傳文案佔該年總文案數量的1%都不到。因此,總體上看,專業影評人的位置並未動搖,電影宣傳文案裡引用專業影評人的力度反而更大了。

兩位學者通過控制雜誌類型、投放廣告的大小、官方對電影的分類(主流/藝術片)、法國電影評分網對電影的評分等可能影響宣傳文案引用策略的變量,來考察他們的觀察在統計學上的顯著性。結果顯示,在這些變量被控制之後,引用專業影評人評論的文案仍然隨著時間有著明顯地增加。此外,在這些引文中,使用了專業影評人慣常術語的文案數量也沒有減少,引用的評論也大多出自權威媒體。

兩位學者認為,這些證據進一步說明了專業影評人位置始終穩固,甚至仍有上升的趨勢。有意思的是,數據還體現出引文的長度是在逐年減少的,兩位學者將其解釋為文案對引文“更為挑剔,更需要切中要害”。

結論的前提:“獨立文化中介”

我們必須要注意到影評人地位上升這一結論的兩個前提。首先,我們需要理解專業影評人和他們工作的性質。專業影評人和電影出品商以及觀眾的互動十分複雜,簡單來說,他們往往充當文化中介(cultural intermediary)的角色——對琳琅滿目的電影作品做出價值判斷,來影響觀眾的選擇和審美,進而影響電影出品商的生產。

專業影評人受到認可有多重原因:一方面,觀眾認可其作為知識分子所擁有的文化資本,因為他們名義上並不為電影出品商所僱傭,所以他們的觀點顯得獨立、不留情面,對觀眾來說有參考價值;另一方面,正是因為專業影評人的“獨立”特質,讓電影出品商更加樂意拿其評論來打廣告,以炫耀影片如何受到“權威”的評價和讚賞。換句話說,專業影評人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電影出品商和觀眾都需要他們。

另一個前提是,宣傳文案上的文字都必然有用。宣傳文案的根本目的是刺激票房。如果宣傳總監發現一種文案風格並沒有效果,那麼這種文案風格必然會被撤掉。這是一種相對功能主義的視角,也就是說凡呈現出來的東西必然承擔著某些作用。只有在這個前提成立的情況下,我們才能說,對專業影評人引用的增加意味著他們的地位並沒有下降。

獨立知識分子還是軟文大v?

然而,上述前提都有可能成問題。就第一個前提來說,專業影評人的性質可能會不斷變化。既然研究的大背景是互聯網對於專業影評人的衝擊,那麼專業影評人的概念和範疇應該也有所改變——一方面,專業影評人並不一定都是“獨立”的,網絡大V成為軟文專業戶的例子比比皆是,甚至他們之所以能稱為大V,也許就正是因為他們是軟文專業戶。換句話說,我們沒辦法判斷影評人評論數量的增加,是因為他們作為獨立知識分子地位的提升,還是被裹挾進資本遊戲中的結果。

另一方面,許多專業影評人也是網友,他們的評論很可能因為水平更高、文采更好、名氣更大等等因素被高亮、置頂。儘管普通網友確實也有機會一鳴驚人,但專業影評人卻也能夠利用網絡的特性博取更多的關注;反過來,有一些普通網友在一鳴驚人後,獲得了成為專業影評人的機會。這使得什麼是普通網友、什麼是專業影評人的界限顯得模糊。

就第二個前提來說,宣傳文案並不一定是“靈活響應”的。兩位學者承認,引用專業影評人的數量愈發增加,有可能只是出於一種職業習慣或行業標準。他們還提出一種可能性:正是因為電影行業的競爭愈發激烈複雜,讓宣傳策劃者難以分辨出最好的宣傳策略,從而傾向於反覆使用過去的套路來求穩。因此,引用專業影評人的策略可能並不意味著他們地位的上升。

該研究存在一些侷限,比如只研究了法國的情況(當然,兩位學者認為法國由於其電影產業的特性是一個不錯的案例,並且若牽涉到話語,跨文化的研究會十分困難),只研究了雜誌這一種媒介,對於評論的來源以及上下文都有語焉不詳的地方。儘管研究在設計和分析上還有諸多可斟酌之處,但這一研究通過第三方的宣傳策略來研究文藝評論的思路頗為新穎,對於認識文化中介的價值和性質也有一些值得參考的角度。

我們很難確認專業評論家的地位究竟變高還是變低了,但“鳥人”們必然仍將與評論家們繼續“糾纏”,這也必將是文化工業中難以動搖的事實。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請輸入標題 bcdef

參考文獻

Debenedetti, S., & Ghariani, G. (2018). To quote or not to quote? Critics’ quotations in film advertisements as indicators of the continuing authority of film criticism. Poetics, 66, 30-41.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電子書下載

《勞工的全球化》

鏈接一:http://t.cn/RWNTJpr 提取碼:rnyp

鏈接二:https://goo.gl/rmDxgs

《粉絲公眾》

鏈接一:http://t.cn/RqsTD7J

鏈接二:https://goo.gl/iNWKBx

建議將鏈接複製到瀏覽器打開。

近期文章推薦

有了评分网站,专业影评人的话还管用吗?|政见CNPolitic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