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和親祕聞:朱元璋、朱棣主動提出和親,卻被對方拒絕

許多喜歡明朝歷史的朋友,都有這麼一句口頭禪,“不和親、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國君死社稷”。和親是一種具有政治目的的聯姻,明朝確實沒有對外和親,不過明朝初年,朱元璋、朱棣在位期間,曾想和一個國家和親,不過卻被對方拒絕,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和親是一種政治手段,通過聯姻的方式,與其他政權增進互信,結成政治同盟。明朝建立後,朱元璋雖然推翻了元朝,但蒙古人依然盤踞在北方地區,時刻威脅著大明江山。朱元璋出於多種因素的考慮,於洪武二十二年向當時佔據朝鮮半島的高麗政權提出“和親”的要求。

明朝和親秘聞:朱元璋、朱棣主動提出和親,卻被對方拒絕

在歷史上高麗政權與元朝關係密切,明朝建立後,高麗政權雖然最初想明朝臣服,但之後兩國關係一度惡化,高麗甚至再次與北元聯絡。為了改善與高麗政權的關係,朱元璋在詔書中表示“我這裡有幾個孩兒,恁高麗有根腳好人家女孩兒,與將來與我做親”。

朱元璋詔書裡寫的很清楚,他要的不是那種“貢女”,而是想然讓自己的兒孫與高麗上層貴族女子聯姻。當時高麗很重視,派出使者到南京商談,但很快高麗王朝就被推翻了,第一次和親計劃也隨之宣告結束。但朱元璋並不死心,在李氏朝鮮王朝建立後,再次提出與朝鮮和親的計劃。

明朝和親秘聞:朱元璋、朱棣主動提出和親,卻被對方拒絕

但是此時兩國之間關係出現了許多問題,加上朝鮮王朝態度消極,導致朱元璋“罷姻親之議”。朱元璋死後,朝鮮王朝與明朝的關係得到改善,雙方正是建立宗藩關係,這時候永樂帝朱棣也向朝鮮王朝提出了和親的建議。當時的朝鮮國王是太宗李芳遠,他當即召集重臣,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帝(指朱棣)有結婚於我之意,此非予願”。

為了拒絕明朝的和親,李芳遠甚至編造謊言,他對大臣們說:“世子未婚,而予汲汲於使臣言已婚者,正恐聯姻上國也”。也就是說李芳遠的兒子明明沒有結婚,但他為了不與明朝聯姻,就欺騙明朝的使者。之後李芳遠還說出了自己不願意與明朝和親的原因:

“倘若許婚,或非帝之親女,雖或親女,語言不通,非我族類,而恃勢驕恣,壓視舅姑,或因妒忌,片言支詞,私通上國,不無構釁。且諸閔必將席世子伉儷之勢,益難制矣。”

明朝和親秘聞:朱元璋、朱棣主動提出和親,卻被對方拒絕

李芳遠擔心的是,一旦與明朝聯姻,明朝的公主勢必仗著明朝,做朝鮮國內作威作福,干涉朝鮮的內政,甚至投靠明朝,挑起邊釁,從而對朝鮮王朝造成威脅。因為這樣的事情,在高麗王朝時曾發生過,元朝公主嫁到高麗後,控制影響著高麗的政治。基於這樣的原因,朝鮮王朝婉言謝絕了明朝和親的要求。

既然人家不樂意,朱棣也就沒有強求,因為此時的明朝已經不用擔心來自蒙古的壓力,不過朱棣提出了另外的一種方式,即朝鮮嚮明朝提供“貢女”。對於這個要求,身為藩屬國的朝鮮王朝自然不敢拒絕,自此之後,不斷有出身不高的朝鮮女子進入明朝的後宮,比如朱棣最喜歡的權賢妃就來自朝鮮。

參考資料:1.《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2.《朝鮮王朝實錄·太宗實錄》;3.《明朝與朝鮮的和親外交起因探析》

----------------------------

品讀千年變革,感悟人生冷暖,更多精彩,請關注【縱橫五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