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寶齋:千姿百態的時大彬紫砂壺賞析!

時大彬(1573——1648)是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時朋的兒子。他在泥料中摻入砂,開創了調砂法制壺,古人稱之為“砂粗質古肌理勻”,別具情趣。

時大彬對紫砂陶的泥料配製、成型技法、造型設計與銘刻,都極有研究,確立了至今仍為紫砂業沿襲的用泥片和鑲接那種憑空成型的高難度技術體系,生於明代萬曆年間,歿於清代順治初年。時大彬制壺技藝全面,在泥料配製、成形技法、器形設計以及屬款書法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珍寶齋:千姿百態的時大彬紫砂壺賞析!

清 “時大彬”款紫砂水盂

他精選紫砂泥調配成各種泥色,用以製品,形成古樸雄渾的風格。他的早期作品多模仿供春大壺,後根據文人飲茶習尚改制小壺,並落款製作年月,被推崇為壺藝正宗。傳世作品不多,北京、上海、南京、臺灣等博物館均有收藏。

他在泥料中摻入砂,開創了調砂法制壺,古人稱之為“砂粗質古肌理勻”,別具情趣。在成形技法方面,改進了供春“斫木為模”的製法,把打身筒成形法與鑲身筒成形法結合起來,由此確定了紫砂壺泥片鑲接成形的基本方法,是紫砂壺製法的一大飛躍;又首創方形、圓形壺式,成為紫砂壺造型的典型壺式。時大彬聽從陳繼儒等文人的建議,改作大壺為小壺,使紫砂壺更適合文人的飲茶習慣,把文人情趣引入壺藝,使壺藝與茶道相結合,把壺藝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時大彬所制的紫砂壺在品相上也不拘一格,紫砂壺的品種有龍旦、四方、梅樁、合菱、八角等,可謂“高低粗細各不同,五彩七色閃金星”,琳琅滿目,奪人眼球。就其工藝和調砂的合理有趣,至今尚無人能超越。筆者深有感觸,當代的紫砂壺品種雖多,色彩造型千姿百態,但其砂粗質古、肌理均勻、渾厚洗練的氣勢,無人能超越時大彬作品之右。

珍寶齋:千姿百態的時大彬紫砂壺賞析!

時大彬款包袱皮紫砂壺

最難能可貴之處還在於,時大彬有一定的文化素養,他用山上的青竹切削成竹刀,在將幹未乾的紫砂壺泥坯上刻畫一些簡潔卻其寓詩情畫語的字畫,使書畫與“大彬壺”相映成趣。

時大彬距今約300餘年,據後人扼要統計,其存世著作,包含見於著作的不過數十件罷了,近些年考古發掘所獲,皆處於明人墓葬。其餘均為傳世品,壺式多樣,有園壺、六方壺、三足壺、開光方壺、提樑壺、書扁壺、僧帽壺、印包壺、菱花壺、半瓜水盂等,分藏於北京、上海、南京、香港等地各公私機構及藏家之手,可見精貴之至。海表裡也有許多私家保藏,因無從覆按,莫辨真偽,因而暫不統算在內。時壺大多有「大彬」款識,以此辨認。

紫砂壺從開始的日常生活用品到現在的天價收藏品,其價值可以用飛漲來形容。近年來,紫砂收藏日益升溫。超過千萬元拍賣成交的紫砂壺已經不在少數,單就顧景舟制紫砂壺來說已有12件。紫砂壺已經成為了拍賣場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不同於瓷器、金屬器皿等藝術品,紫砂壺不能只當成藝術品來欣賞,只有不斷使用才能更具光澤,其價值也就越高,而且紫砂壺使用越久,色澤越光亮。

珍寶齋:千姿百態的時大彬紫砂壺賞析!

獅紐倒把紫砂壺

在紫砂拍賣市場熱鬧氣氛的帶動下,紫砂壺收藏的風氣也隨之盛行,眾多藏家看準了紫砂壺的投資價值,紛紛出手。在經歷了幾輪競拍暴漲後,紫砂壺市場正在趨於理性,更多人開始注重紫砂作品中人文與藝術的結合,而不是花錢買“符號”。然而,收藏切忌盲目跟風,目前市場上仍然存在的大量仿製贗品或粗製濫造品讓人難以分辨。

近年來紫砂壺拍賣漸成氣侯,市場價值扶搖直上,無論是明清時期的紫砂壺,還是現代名家制作的紫砂壺,均受到人們追捧。在快速上升的市場行情中,以顧景舟為代表的現代名家制作的紫砂壺的漲幅速度尤其引人注目,比如2010年中國嘉德春拍的一件顧景舟製作的紫砂壺以2450萬元人民幣成交,成為這年紫砂壺的拍賣紀錄。

時大彬紫砂壺欣賞:

珍寶齋:千姿百態的時大彬紫砂壺賞析!

時大彬款虛扁壺

底款「時大彬制」

紫砂中的扁壺,最早見於明代時大彬款製作的調砂「虛扁」,亦可稱「扁圓壺」。虛扁壺以其扁圓的器型,給人一種虛懷若谷,逍遙自在之感。個性鮮明,造型美觀,令人玩味不盡。

扁壺的造型最早出現於春秋時期,宋元明清歷代均有製作。紫砂從業者在創作過程中考慮到實用性,對多作酒壺使用的扁壺造型加以改造,不會因水位太高而悶茶,擺放更加穩定。因壺身高度恰巧和當時一本線裝書的高度差不多,同時也是放在書桌上使用,亦稱「書扁」。

制壺人都說「砂壺,宜矮不宜高,宜圓不宜方」。「虛扁」是紫砂傳統全手工成型中最難得的器型,行話「造型扁一分,成型難一分」,先從圍身筒做成筒型,然後用「泥拍子」一下一下的拍成這麼扁,力要勻,扁又不能塌,對於全手工操作技巧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此「時大彬虛扁壺」與上海博物館藏「大彬虛扁」如出一轍,與宜興陶瓷陳列館藏陳鳴遠制「調砂虛扁壺」異曲同工。以「紫茄泥」為坯,光素質樸,自然大方,雍容華貴,氣質高雅,藏紫輕紅,清秀溫潤,為泥中極品。壺底「時大彬制」四字楷書款識似初唐大家褚遂良「孟法師碑」結體,筆筆堅實,刀刀挺健,系名家所為。

珍寶齋:千姿百態的時大彬紫砂壺賞析!

明萬曆 時大彬制紫砂醴泉壺

此壺原為海上收藏大家龔心釗舊藏。龔氏所藏文物,必有精緻考究之包裝,如此壺就有度身定做的癭木囊匣,面板陰刻填金古物名稱及“合肥龔氏瞻麗齋記”鑑藏印,內襯精緻的織錦包面,臥囊以柔軟的絲綢填墊,製作精良,本身亦可作為單獨的藝術品欣賞,收藏家對文物的愛惜之情表露無遺。囊匣內貼有先生手書的考證文字及鑑藏印章,不單說明此壺的珍貴,先生嚴謹審慎的個人收藏風格,也體現出他雅緻的文人情懷和品味,同時也是他個人氣質和修養的表露,所謂“雅玩”,當是如此,值得我等後輩學習。此“瞻麗齋”珍藏舊物早年流散制日本,如今重返故土,值得藏家珍視。

珍寶齋:千姿百態的時大彬紫砂壺賞析!

明末清初 時大彬鋪砂菱形壺

時大彬在紫砂中的地位和成就毋庸置疑,正是在以時大彬為代表的一批傑出能工巧匠與文人雅士交遊探研,汲取漢文化的精髓,結合嫻熟精湛的技藝,開創了紫砂歷史上的巔峰時期,使紫砂器從實用器走上了藝術殿堂,同時受南方茶文化的影響,將紫砂“大、笨、粗”演變成“精、稀、雅”的風格,創作了諸多驚世駭俗之作。

壺作菱形式,鼓肩下斂,蓋和流、把皆作菱方式,呼應一體,造型獨特,構思精巧,存世此紫砂器芸芸萬眾,無一與其雷同者,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泥料精煉,呈明末清初典型特徵,鋪砂裝飾,燦若繁星;窯燒極致,紫中泛青,俗稱“蟹殼青”,此髮色與“鱔魚黃”並稱窯燒上中之上。壺底鋼刀鐫刻“萬曆甲辰 大彬”,字體端莊雋秀,秉承魏晉之風。此器原為英國某博物館舊藏,幾年前由國內藏家高價購回,實為幸事。

珍寶齋:千姿百態的時大彬紫砂壺賞析!

清 時大彬仿供春式紫砂壺

壺底呈淺褐色,砂質隱現。圓形鼓腹,腹上漸斂,平底,灣流且長,口朝天,把手體圓,起凸圓蓋,扁圓鈕,與壺體協調。此壺造型似仿明永樂甜白三系把壺的形制,並加飾龍帶變化。龍帶自壺口四周肩部由上而下地向左右兩邊展開,線面清晰。壺底刻有陽文“大彬仿供春式”六字楷書款識。整器造型簡練大方,古樸雅緻,這是早期的幾何形圓器與筋紋器相結合的佳作。

時大彬(1573—1648),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時朋的兒子。

他對紫砂陶的泥料配製、成型技法、造型設計與銘刻,都極有研究,確立了至今仍為紫砂業沿襲的用泥片和鑲接那種憑空成型的高難度技術體系,生於明代萬曆年間,歿於清代順治初年。時大彬制壺技藝全面,在泥料配製、成形技法、器形設計以及屬款書法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