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危局迎轉機,中企該如何亡羊補牢?

5月13日,持續近一個月的中興危局迎來重大轉機,這對於中興通訊8萬名員工和31萬名股東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然而,對於中興通訊此次遭遇,中國企業在全球化的過程中,該吸取哪些教訓?對於中國的芯片產業,我們又該如何亡羊補牢,突破“缺芯”的困境?

中興迎來及時雨

中興危局迎轉機,中企該如何亡羊補牢?

受美國製裁的影響,6天前,中興通訊發佈公告稱,“本公司主要經營活動已無法進行。”正因如此,當特朗普宣佈解除這道“緊箍咒”時,對中興人來說可謂是一場及時雨。

回顧這充滿煎熬的29天,中興通訊為了度過難關積極奔走,就連76歲高齡的創始人侯為貴也臨危受命,親自出山。

當曙光初現的時候,中興通訊可謂喜極而泣。代表中興通訊在美國的供貨商集體利益的訴訟律師“喜出望外”地表示:“我完全沒有想到!”

對於這個讓中興通訊大感意外的消息,美國網友也發了不少評論。有網友認為,“如果現在全世界都來對美國製裁,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怎樣?我對此非常害怕。”也有網友表示,“這的確讓人驚訝,不過話說回來,當初貿然對中興進行制裁,本身就是個錯誤。”

中興危局迎轉機,中企該如何亡羊補牢?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中興通訊的PCT專利申請數量為2965件,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華為(4024件)。這是中興通訊連續8年排名全球前三,意味著中興成為全球通信產業主要專利持有者之一。WIPO預計,隨著華為和中興的卓越表現,中國將在兩三年內超越美國,成為全球通信領域最大的專利申請來源國。

中企該如何“補芯”?

中興危局迎轉機,中企該如何亡羊補牢?

在中興危局出現轉機的時候,我們或許該盤點一下,中興此次遭遇,帶來的經驗和教訓了。

細捋事件的整個過程,正是對遊戲規則的有意或無意忽視,中興把自己送上了刀口。當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開始了國際化的征程,如何成為一家在全球範圍內遵守遊戲規則的企業,毫無疑問是此次事件的重要教訓。不僅僅是通訊行業,所有涉及跨國經營的中國企業都應該從中興身上吸取教訓:要參與國際競爭和分工,就要遵守法律;不僅要遵守中國的法律,也要遵守其他國家的法律。

對中興這家生意遍佈全球 160 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營收上千億的跨國企業來說,一紙禁令就足以讓其生產和運營頓時陷入絕境。這說明在全球高科技產業鏈的分工上,中國企業整體尚處於中低端環節。正因如此,加強自主研發,不僅能強化技術儲備,也能保證供應鏈的安全。

面對中國半導體芯片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擔憂,亡羊補牢,猶未晚也。中國該怎樣突破“缺芯”之困境,走上一條國產自主可控替代化的發展之路?

中興危局迎轉機,中企該如何亡羊補牢?

有業內人士認為,半導體芯片是一個需要高投入、規模效應的產業,投資週期長、風險大,很多人不願涉足。從中國的產業現狀來看,現在最缺的不是半導體生產線,而是設計公司。沒有芯片設計,生產線就不可能有自主可控芯片為“米”下鍋,最終回到給別人代工的老路。中國“補芯”,不僅要面對科技巨頭的激烈競爭,還面臨巨大的行業人才缺口。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家對於創業人才的政策已不錯,但需大幅傾斜到可在大公司長期奮鬥的人才,“芯片需要大規模作戰,需要有統領千軍的能力,而不是發表文章的能力”。

中興危局正迎來巨大轉機,但對參與其中的中國企業來說,這一教訓還是足夠深刻,唯有痛定思痛,亡羊補牢,方可積累好自己的核心技術,不再受制於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