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为什么可以穿龙袍?

宿迁周大大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这是曾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包青天》里的唱词,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也算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了....



包拯,百姓亲切的称之为“包青天”、“包公”、“包龙图”、“包黑子”等等,跃然荧屏的包公形象,额生月牙、皮肤黝黑、龙虎狗三道铡刀,其中狸猫换太子、铡陈世美、棒打龙袍等不畏权贵、六亲不认的事迹,更是深入人心。(欢迎关注头条号:峰子奇观)

不过很多朋友后来似乎发现了一条奇怪现象:包青天身穿一身龙纹的袍服?什么?这不是龙袍样式?铁面无私、伸张正义的包大人穿龙袍,身为臣子,这不是造反吗?

各位亲爱看官朋友,莫急,且听峰子哥为大家一一道来。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历史上的包拯


包拯,北宋时期人,字希仁,庐州府合肥(今肥东县)人。


28岁中进士,曾作为北宋外交大使出使契丹,当过开封府尹(相当于首都市长),曾先后任职于刑部、兵部、户部,历任御使、谏议大夫,多次论劾权贵。最后做到枢密副使,位列朝廷宰辅重臣,位同副宰相。

由于包拯担任过“大章阁待制”和“龙图阁直学士”,人们又雅称他为“包待制”、“包龙图”。


当时大宋京师流传“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可见包公铁面无私、贪腐小鬼如见阎罗王一般。后世认为包拯是奎星转世 ,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其次,再来看一下“龙”和“龙袍”


在古代,龙是天子的象征,也代表绝对无上权威,只有皇帝才能够配穿龙袍(或龙纹袍服),独一无二,具有明确的唯一性和排他性。

龙袍,即皇帝的朝服,上面绣着龙形图案、绣有龙形图纹的袍服。帝王的礼服,皇帝专用的袍服,又称龙衮。其特点:盘领、右衽、黄色。此外,龙袍还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龙章礼服。

按照中国古代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君君臣臣,天道纲常。



君臣有别,两者地位划分的尤为清晰。自汉唐以来,“君权身授”思想酷烈,皇帝皆被称受命于天,皇帝即是真龙天子,上天之子。因此,皇族子孙也被称为“龙子龙孙”。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之外皆为臣,除皇帝外,任何臣子敢穿龙袍等同造反,是杀头灭族大罪。哪怕皇帝的亲儿子们,也不能随意僭越。否则,如同宣告“谋逆”。

另外,黄颜色(明黄、金黄及杏黄等黄色系),也是帝王专用色。一般只有皇帝才可穿明黄服饰,用明黄饰物,其他人绝不可私自滥用,否则就犯了帝忌后果严重。



当然有几种情况例外:一是储君(太子)经皇帝允许也可穿明黄服饰;二是有些朝代一些皇族贵戚,经皇帝特别加恩;三是皇帝为褒奖一些功臣,赐其穿明黄服饰,以彰天恩浩荡。比如,清朝皇帝会赐一些有功之臣穿“黄马褂”,黄马褂代表身份,在当时被视为一种莫大的荣耀。


其三,包大人真的穿了龙袍吗?

我们来看铁面无私、执法六亲不认的包拯包大人,服饰纹路什么颜色?一眼就看得出来:黄色嘛!穿龙纹袍服、还着黄色.....这些可都是禁忌,难道包大人真不知道吗?(头条号:峰子奇观 独家发布)


包大人:本包当然知道,但本包穿的不是龙袍!不是龙袍!不是龙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不是龙袍,那是什么?

原来在唐宋至明清时代,皇帝为褒奖有功之臣,会特赐一种荣耀——蟒袍。

蟒袍,又称花衣,因袍上绣有蟒纹而得名。上绣蟒,非龙,只因爪上四趾,而皇家之龙五趾,故四爪(趾)为蟒。妇女如受封诰者﹐亦有穿蟒袍现象。

遵照古代礼制:“五爪为龙,四爪为莽”。(这里的爪可不是指脚,而是指脚趾。龙袍上的龙每一只脚都有五个脚趾,而衣服上四个脚趾的则称之为莽。)

龙袍是皇帝专用的,皇帝龙袍上的龙纹为五爪金龙。如有僭越,轻则杀头,重者满门抄斩。在古代,蟒袍加身,是大夫们的最高理想,即意味着位极人臣,荣华富贵。

仔细看包大人的衣服,有没有发现是四个脚趾的?



没错,包大人穿的衣服就是蟒袍,外形上乍一看有点像“龙袍”样式,其实细看与龙袍差别还是很大的。


最后,蟒袍是一种礼服

其实“蟒袍”一种荣耀象征,是皇帝特赐的额外服饰,跟官服不同,官员平常上朝或办公大多都是穿官服的。

而蟒袍,一般大都是在节庆典礼、皇帝寿诞、祭祀等重要场合才穿的,相当我们今天所说的“礼服”。而有些影视剧里,为了观看效果及视觉冲击,让包青天不管坐堂断案还是日常行走,一律穿着蟒袍,这其实是不符合历史的。


(发现没有?戏中服装有时5爪、有时4爪,混淆着用)


当然,很多现代影视剧毕竟只是为了娱乐,对服装方面没那么严格讲究(四爪、五爪滥用都有),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所以,也不必太过纠结,看过开心了就好。


【原创:峰子哥;点关注更多有趣历史!版权声明:原创版权、侵权必究。欢迎点赞、转发、评论交流!】


峰子奇观

自汉唐,皇帝(天子)皆自诩为受命于天,真龙天子。皇室子孙称龙子龙孙。

唐宋至清末,皇帝以五爪金龙独享,亲王、郡王则以四爪为荣。一般王公重臣则至多三爪蟒袍。如有僭越,轻则杀头,重者满门抄斩。


现在文物鉴定专家,对书画、瓷器等是否官制官窰看龙爪就可判断。

至明清,更规范,文武官员看补子,例:文官一~九品:鹤、锦鸡、孔雀、雁、白鹇、鹭鸶、鹌、鹌鹑、练雁;武官一~九品:麒麟、狮、豹、虎、熊、彪、犀牛、犀牛、海马。

这些基本常识为何在当下电视剧中会颠覆呢?如题主所说包拯也穿五爪龙袍?

可能是对包青天铁面无私、秉公无畏断案、深得民心的尊重,或对古制的戏谑,但这样明显僭越的事历史上是不可能发生的。包拯,权知开封府一年又仨月,龙图阁直学士、包侍制数年,着三爪蟒袍足己。而绝不可能着龙袍。

前朝幸亏有宋徽宗听琴图传世,知图中有徽宗自己及蔡京等人。紫袍为三品以上,绿服为六品以下。


补子,明清为文武官员前胸后背的身份识别,文以禽,武以兽。章法不乱。唯皇室亲王、郡王以四瓜、三爪团龙示之,以彰显贵。


晚亭与落霞同晖

包青天,名包拯(999_1062),字希仁,庐州府合肥人。28岁中进士,先后任扬州,庐州,赢州,开封等知府。后在刑部,兵部,财政部任职。最后做到了朝廷的宰相。曾经当过大章阁待制和龙图阁直学士使。被尊称为(包龙图),(包青天)。

包青天为什么可以穿龙袍?

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包青天穿的,其实并不是什么龙袍,而是蟒袍。只是外形酷似龙袍罢了。龙袍是皇上的御用服饰,怎么可以随便给别人穿呢。所以包拯是不可能穿龙袍的。



那么什么是龙袍,蟒袍,有什么区别?

龙袍,

龙袍,顾名思义真龙天子的袍子,即皇帝的朝服。上面绣有龙形图文的袍服,古代帝王的礼服,皇帝专用的袍,又称龙衮。也叫黄袍。


据史料记载,皇帝的龙袍上面绣有九条进龙,其中胸前,背后各一,左右两肩各一,前后膝盖处各有两个,还有一条隐藏在衣襟里面。前胸和后背的龙也就是面相外的龙被称(正龙)或者(坐龙)。侧身上的龙被称(行龙),行龙也分方向上下不同分为(升龙)和(降龙)。

为什么要绣九条龙呢,原因就是历来帝王受(周易)的影响,崇尚九五至尊,词描,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寓意真龙以飞上天,表达到了最高境界。象征着江山稳定,唯我独尊。

龙袍的特点是:圆领,右衽,主要以黄色为主,另有朱色和紫色。重点龙袍上的龙每个脚都有五个脚趾。

龙袍是历代皇帝专用的服饰。

蟒袍,

蟒袍又叫花衣,因袍上绣有蟒形图案而得名。古代官员的朝服,也叫礼服。蟒袍与龙袍的区别是,龙脚上为四趾,皇帝龙袍上是五趾图案。因此四趾龙为蟒而非龙。


蟒袍下方斜向排列的线条称(水脚),水脚上有波涛翻滚的水浪。水浪上面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江牙海水)海水又有立水平水之分,立水指袍服下端斜状条纹组成的浪潮。平水指江牙下面麟状的海浪。海水寓意海潮,与朝廷的朝同音。因此做为官服专纹饰。江牙又叫江芽,似姜之芽,寓意饱满旺盛吉祥之意。总体图案代表着太平盛世,江山永固之意。

蟒袍的特点:齐肩圆领,大襟,袖宽,带水袖袍长及足。色彩以金色,银色,紫色为主。

蟒袍是历代朝廷将相和身份高贵之人通用的礼服。

综上所述,大家看到包青天穿的龙袍,确实不是什么龙袍。顶多算是蟒袍而已。因为帝王将相之别,包拯官职在大也不可能随随便便的穿上御用的龙袍。

所以包青天穿的不是龙袍。


任驰赢天下

知名侦探“有书君”今天接获一宗线报:"包青天穿龙袍!"


老包穿龙袍?他是要造反吗?这个问题很严重呀,如果属实,那可是要掉脑袋的呀!“有书君”决心查个水落石出。



1.包青天真的穿“龙袍”了吗?


接到线报后,有书君向报案者详细了解“案情”。报案者说不仅电视剧《包青天》里包青天穿着饰黄龙纹的龙袍,京剧“包公戏”里的包公也穿着一样的服装。言之凿凿,难道包青天真的穿“龙袍”了吗?


大家先别着急,既然有了案情的线索,就让有书君带着大家来玩一个“案情分析”游戏——“数爪辨身份”:


这位穿着“五爪”龙袍,这位一派老子天下第一的气概,没错,这位是“一哥”——皇帝;


这位穿着“四爪”蟒袍,气宇轩昂,这位是亲王;


这位穿着“三爪”龙纹服,挺精神的,这是普通官员。


五爪金龙,每只爪有五个分支,和人的手掌一样,这样的是真龙。龙袍,真龙天子的袍子,即皇帝的朝服。除了皇帝以外,不管哪位仁兄豪姐胆敢穿着五爪龙的服饰等同于宣布造反,斩立决! 而四爪的龙形物,只能叫蛟龙,或蟒 ,似龙非龙也。


蟒,源于明、清时代的"蟒衣"。明代"蟒衣"本是皇帝对有功之臣的"赐服"。至清代,"蟒衣"则列为"吉服",衣上的蟒纹与龙纹相似,只少一爪(趾),即四爪龙为"蟒"。在古代,蟒袍加身,是大夫们的最高理想,即意味着位极人臣,荣华富贵。


“案情资料”分析至此,有书君总结两点:


一是连王爷都只能穿四爪蟒袍,如果硬要说包拯的官服上有龙纹,而且是饰以五爪龙的龙袍,这个跟历史肯定是不符的,身为严明执法者的包大人当然不会让自己“提着脑袋穿龙袍”啦!


二是影视戏剧里包青天穿的是蟒袍,那也是不可能的。虽然从唐宋开始就有五爪、四爪、三爪龙形物的区分,但蟒袍是明朝才出现的。包公是宋朝人,如果说包拯穿的是蟒袍,难道包青天穿越啦?哈哈。



现在影视戏剧里宋朝戏的戏服尤其是官服,实际上并不完全按照朝代设计,宋朝的官服并不是这个样子的。那些戏服是参考了明清两朝的官服并加以美化而成的。因此包公戏服可以用蟒,还可以是黄色的。


至于官服颜色,正宗的宋朝官服并不是黑色的。影视戏剧里包青天穿黑色饰黄龙纹的戏服,是为了衬托包拯的铁面无私。


2.包大人身处的北宋,官服是什么样的呢?


既然造反嫌疑排除了,龙袍、蟒袍包青天都穿不成了,可是身为北宋官员的包大人总得穿官服吧,那么包大人威风凛凛,帅气大拍惊堂木时究竟穿的是什么样的官服呢?


宋朝官员的朝服沿袭了唐代官服的特点,朱衣朱裳,里面穿着白色罗中单,外面扎系罗料的大带,身上挂着锦绶、玉佩、脚上穿着白绫抹黑皮履。


朝服的样式是统一的,官职的高低是以搭配的不同来区别的。主要是在有没有禅衣和锦绶上的图案体现级别变化。官员穿着朝服的时候,必须戴进贤冠貂蝉冠和獬豸冠。手里要拿着笏(手板)。


宋代官服中最有特色、最有创新的是男子的首服——幞头。这个时期的幞头已经完全脱离了隋唐时期巾帕的形式,而变成一种帽子。


由于幞头变成了帽子,并成为文武百官的规定服饰,官吏上朝面见皇上时带的幞头大多是直脚的,有一尺多长的帽翅,这种幞头还有一个名字叫“交头接耳”。


据说,这是皇帝防止臣子上朝时交头接耳而设计的。(呵呵,原来是皇帝也怕官员的开会开小差呀!)


宋朝的官服一般是以等级分,一、二品饰以龙(五爪以下),三、四、五品饰以山水,再往下官阶饰以花鸟。



找到了,终于找到包大人可以名正言顺穿的官服了。


包拯是进士出身,从知府做到开封府府伊(四品)再到枢密副使(一品),后被加官为龙图阁大学士。龙图阁大学士就等于皇家图书馆荣誉馆长。在戏曲中,他穿的戏服上有龙,是大家喜爱他的表现。实际上,包拯的官服并没有真龙的图案。包大人不同时期穿的官服纹饰的图案会随着他官职的升迁而变化。


好了,有书君分析至此,案情已经水落石出了,“包青天穿龙袍”根本是子虚乌有的事,大家都不用为包大人担心了。


人们之所以说:“包青天穿龙袍”,有书君觉得一是人们把“包青天”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为人民伸张正义,就算穿龙袍也不过份;二是被影视戏剧美化了的戏服误导。


包拯一生清正廉洁,铁面无私,最高峰时做到了副宰相之职,相当于现在的纽约市市长加国家司法机关最高长官兼皇家图书馆荣誉馆长,真是好厉害呀!


有书君在此对一心为民的包大人深鞠一躬,同时为破解了“包青天穿龙袍”之谜还包大人清白,没砸了"有书君"知名侦探的名牌而窃喜。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题主看到的包青天形象,应该来自电视剧《包青天》。而电视剧《包青天》的包拯服装,则照搬自京剧“包公戏”的戏服。但是,“包公戏”的戏服是完全不合历史的,宋朝人的官服并不是那个样子的。

宋朝官员的公服为曲领(圆领)大袖,下裾加横襕,腰间束革带,头戴幞头,脚登靴或革履。三品以上公服为紫色,五品以上用朱,七品以上绿色,九品以上青色。元丰年间改为四品以上紫色,六品以上绯色,九品以上绿色。凡绯、紫服色者都加佩鱼袋。

下图这样子的才是宋代官员的公服——


那么“包公戏”里的包公戏服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来自清代官员的“蟒服”。按清制,“凡有庆典,百官皆蟒服,于此时日之内,谓之花衣期。如万寿日,则前三日后四日为花衣期。花衣期内,官署皆停止刑事”。下图就是清代的蟒服——


清代蟒服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继承自明代的“蟒衣”。蟒衣始见于明朝,是皇帝赏赐给臣下的荣耀之服、恩宠之服,正统初年,只赏赐给各个部落的首领;不知何时开始,又赐给司礼监的太监;弘治年间,内阁大学士也得到大红蟒衣之赐。嘉靖以降,蟒衣就泛滥开来了。


蟒衣是什么样子的呢?见上图。另按《万历野获编》的记载,“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耳”。蟒衣的图案看起来跟龙袍很像,区别在哪里?龙袍上的龙图案为五爪龙,而蟒衣上的蟒只能是四爪。

但到了清代,这个区别也消失了,出现了五爪蟒袍。据《清稗类钞》,“文官之蟒袍,一品至三品,九蟒五爪;四品至六品,八蟒五爪;七品至未入流,五蟒五爪,均不拘颜色。至蟒袍之金彩织绣,则各从其便,不论品级。武官之蟒袍,一品至三品,九蟒五爪;四品、五品,八蟒五爪;六品、七品,五蟒五爪。”

清代蟒袍与明代蟒衣虽然一脉相承,但样式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包公戏”里的包公蟒袍,样式跟清代的蟒服更接近,包括蟒的图案,也是五爪。

说到这里,纠正题主的一个错误:包公戏里的包公,穿的并不是龙袍,而是蟒袍。但是,真实的包拯是不可能穿蟒袍的,因为明代才开始出现蟒衣。事实上,宋朝的皇帝也几乎不穿龙袍。你能找到一幅宋代皇帝身着龙袍的画像吗?

编撰“包公戏”的文人,没什么文化,大概以为宋代的包拯也像清代官员那样穿着一身丑陋的蟒袍。而电视剧《包青天》的制作方,肯定也没多少文化,直接拷贝了舞台上的戏服。


吴钩的钩沉

这种衣服叫蟒袍,不是龙袍,虽然外形很像。龙袍是皇帝专用的,而蟒袍则是皇帝为了表彰有功的大臣,特别赐给他们的,是一种荣耀的表示。按照古人的说法, “五爪为龙,四爪为莽”。所谓的爪可不是脚,而是脚趾。龙袍上的龙每个脚都有五个脚趾,而莽的脚上都是四个脚趾。仔细看题图里的衣服,是不是发现是四个脚趾的。

不过电视剧中的样式是被艺术加工过的,历史上真实的蟒袍样式有严格规定的。每个品级所能穿戴的蟒袍都有严格要求。

这种衣服跟官服不同,平时是不穿的。官员平时办公、上朝时候都是穿的官服。蟒袍是什么时候穿呢?一般都是重大节庆典礼、祭祀什么的重要场合才穿的,就相当于礼服。

五爪的龙袍

蟒袍都是皇帝嘉奖有功劳的臣子的,如果你没有突出的表现是得不到这样的赏赐的,跟现在的军功章一样。所以有什么重要场合的,比如皇帝请臣子们吃饭了,被赐有蟒袍的就会传出来嘚瑟,没有的就只能穿着官服眼馋了。

宋代官服样子

而电视里这样,包青天不管断案还是平时,都是穿着蟒袍,这其实是错误的。包拯是北宋时候的官,他在电视里出现都是作为开封府的知府。放到现在就是首都的市长。这个官职在当时是个四品官,他平时穿的官服应该是下图这样的才对。


漂浮菌

给你说个常识,五爪才是龙,四爪是蟒,这叫蟒袍,不是龙袍,

在古代,蟒袍加身,是大夫们的最高理想,即意味着位极人臣,荣华富贵。

蟒袍在明代以前是礼服,在明代是官员的朝服,到清代才放宽限制,上至皇子下至未入流者都可穿服,只在颜色、蟒数上有区别限制。


南朝四百八十寺

我看到这个题,真的吓了一跳。包青天怎么可能穿龙袍?他是要造反?

包拯穿的肯定不是龙袍,只是蟒袍而已。当时宋朝的大臣都穿蟒袍,如果蟒蛇没有脚的话,看上去不够威风,所以呢,就画成了这种四角的大蟒。而我们都知道画蛇添足的故事,实际上这个给蛇画脚的人并没有错,因为他是照着当时很多大官的官服上面的蟒图来画的,那上面的蟒蛇都是有脚的。

大家之所以有这种误会,可能也是从包龙图这个名字上来的。因为之前并没有龙图这个官职,只是包拯帮宋仁宗找到了老娘,皇上感激他。这位宋代皇帝特别擅长画画,就给包拯画了一幅画像。但是皇帝画的像呢,又不能让他自己随便拿回家,只能专门盖了一栋楼给他挂上,这个地方就叫龙图阁,让给包拯住。后来又封包拯为龙图阁大学士。从此以后,龙图阁就正式成为了一种官名,包拯包青天包龙图就成了一个人。所以包龙图跟龙跟皇上确实有关系,但是跟他穿的衣服却没什么关系。



龙袍当然只有皇帝一个人能穿了。包公的蟒袍上面的蟒蛇可以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什么色儿都行,但是衣服本身绝对不能是黄色的。所以包公一般穿的是黑色或者紫色的衣服,而只有皇帝能穿黄袍,就是黄颜色的龙袍。而蟒袍跟龙袍的图案之所以有点儿像,是因为龙是一种中国古代神化创造的神异动物,他本身原型就是蟒蛇,具有蛇身,蜥腿,凤爪,鹿角,鱼鳞,鱼口,虎须,额下有珠的形象,能腾云驾雾,并吞云吐雾。所以如果仔细分辨,龙和蟒的形象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三个书童吃西瓜

包拯是北宋时期的一名官员,最高峰做到了开封府府伊,开封府府伊相当于现在的,纽约市市长,职位的确很厉害了


但是并不是像电视剧里面一样,包拯有那么厉害,连当时的王爷都不放在眼里,说包拯可以穿龙袍更是无稽之谈,当时的包拯连穿蟒袍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穿龙袍了!北宋初当时的朝廷对衣服都有着严格的标准,三品以上的穿着紫色,五品以上的穿着朱色,七品以上穿绿色,九品以上穿青色,老百姓的话只能穿黑白色!包拯被大家广为流传的时候是开封府府伊那是正四品,其实历史上包拯最高做过副宰相,那应该是一品了!但是他绝对没有一个传龙袍的!连王爷都只能穿蟒袍,包拯不可能穿龙袍的!

很多都是电视剧里面夸大其词!事实上包拯没有那么厉害的!民间把包拯称之为包青天,也就是说这个人断案很公平公正,铁面无私!


他额头上的月牙有人说包拯小时候淘气被马踩的,也有人说那个月牙包拯一生下来就有的!他这个月牙可以日断阳,夜断阴,白天可以断阳间的案子,等晚上了包拯往他的游梦仙枕一靠就去阴间断案去了!其实这也是大众百姓对当时的不公平一种想法,希望在阳间得到的不公去了阴间能够得到公平!
很多历史问题都被电视剧给误导了,大家就以为是这样子的!包括电视剧里面包拯有三口闸刀,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这些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尤其是龙头铡可以铡皇亲国戚,这怎么可能呢,即使皇亲国戚犯了大罪也轮不到包拯来处置的!!


雲山耕田人

在戏曲里,这个有个专用名词叫【蟒】分红蟒、白蟒、黑蟒,另外还有佘太君一类人物穿的女蟒。皇帝穿的才叫龙袍。戏曲服装不是历史时代服装的还原,与历史时代并不相符,在戏曲里,汉、唐、宋、明服装基本相同。

大龙蟒。

《马前泼水》是汉代戏,朱买臣是西汉官员,但戏台上他的官服也有补子,实际上官服上出现补子是在明朝。两者相距一千多年,隔着很多朝代,官服相差很大,但在戏曲里不会细分。

佘太君的女蟒

因为清朝官服与以前的官服差距太大,不能通用,出此意外,几乎全都是以明代官服为蓝本,根据人物身份不同在稍加改动而来。戏曲舞台上穿蟒袍的一般都是朝中大员,丞相、王爷、侯爷一类的人物,其他官员还是以明代朝服为蓝本的。甚至在一些外族人身上也会体现明代官服的样式,为了区分,一般是在帽子上加两个雉鸡翎,也有下边垂两条狐狸尾。比如四郎探母里的杨四郎,就是再帽子上加雉鸡翎。

很多影视剧,特别是一些港台剧,大多参考了戏剧中的服装,而不是追探历史原型,这个和戏曲较早出现,并为人们所接受有关。但一些比较严肃的历史剧则还原了相应朝代的服装。比如央视版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都是比较符合历史服饰特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