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領導總是在不斷的開會?

灬輝輝

開會能讓領導體驗下屬俯首稱臣的感覺?

領導開會可以在會上指點江山?

領導開會是圖開心?

領導開會……

每當收到會議通知或者郵件,你和你的同事是不是有著同樣的無奈表情和低落的反應?

第一反應是“唉,又開會……”

然後,第二反應是“唉,一籮筐的工作哪夠時間做?”

最後“又別想準時下班啦”

大多數職場人都有這樣的經歷,

事實上,大多數會議是企業經營過程中必須的溝通方式,主要的功能是統一而有效的溝通。大致分為以下集中會議內容:

一、重要政策傳達

比如公司領導和老闆確定了一個重要的戰略方向,而員工並不知情,這時候只能用會議形式傳達,以確保傳播內容一致併到達及時。如果在會議過程有有某些員工對相關內容不理解或者不清楚,還可以現場提問,其他同事也一併加深記憶,以確保大家達成共識,工作的目標清晰方向一致。

有的人說,發給郵件就可以了。當然郵件也是渠道之一,但存員工是否認真閱讀真正理解,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即使反饋也不及會上面對面溝通來的直接和印象深刻。

二、項目溝通及分工

當我們在進行一個較為複雜,需要多人協調,跨部門協作的時候,每個工作節點環環相

扣,如果不及時統一進度,很容易因為溝通脫節而導致項目滑坡。也讓領導能及時掌握項目過程中容易出現紕漏或者有難點的地方,已增加防禦措施等。

三、領導與員工之間的學習交流

我們有很多頭腦風暴相關的討論會議,主要是為了讓員工在交流過程中,汲取經驗與教訓,取長補短,相互認識,相互瞭解,增進情意。

當然我們不排除有些領導確實在會議過程中稍顯拖泥帶水,時間觀念不強導致員工有怨言,但這屬於領導個人風格問題。不過領導也是人,不可能面面俱到,為了工作大家相互理解就可以了。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精英菌點個贊哦

點擊右上角關注無憂精英頭條號,瞭解更多職場支招!


無憂精英網

首先,會議對於企業的作用在於傳達信息和有效溝通,是企業內部溝通最為重要的溝通方式。

其次,會議的種類較多,如:日常例會、臨時會議、研討會、定項會、專題會、季度會、總結會、彙報會、部門會議等。

最後,瞭解了會議的作用和種類,下面,我們就題主的問題來分析一下你領導喜歡開會的原因:

001 領導比較嚴謹,重視流程

有的領導個人比較嚴謹,擔心自己下達的任務無法有效的到達每一個部門。所以在進行工作分配和討論時,更傾向於用會議的方式傳達。而且他也會將這個氛圍推行至每個部門,讓所有的部門都採用會議的方式來進行有效溝通。

還有的大公司由於部門較多,平時工作彙報也相對繁瑣,領導為了避免漏掉某個部門的彙報內容。所以乾脆採取會議的形式來聽取報告,更便於把控各部門項目的進度,瞭解公司目前的工作氛圍。

002 領導沒有方向感,需要利用會議進行頭腦風暴、獲得任何和方向

有的領導可能本身對於行業趨勢和發展並不敏感,無法判斷自己的未來規劃是否正確。或者是公司進入了瓶頸期,需要一個好的決策讓公司快速晉升,但是他卻沒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和框架。這個時候,他就會通過不斷的開會來聽取其他人的意見,識圖在會議中發現方向、獲得支持。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領導覺得你們的工作態度不端正,所以想借由開會的形式來給你們洗洗腦,從而提升工作效率。

當然,雖然會議對於公司來說非常重要,但是過度開會也並無必要。能幾句話就解決的事就還是不要勞師動眾的開會了,因為這樣非但浪費工作成本,也會讓員工產生牴觸情緒。


彭小六

#精心策劃#職場潘多拉觀點:適度的會議可以加強部門間信息的交流和感情的溝通,但如果會議過量,那這樣的公司管理體制一定存在問題!

關於過量會議,我以前還真沒感受太深,但前幾天,我一個體制內的朋友給我講了他的故事,讓我腦洞大開。

他剛為領導做了一份年終總結的PPT,據他領導的不完全統計,2017年全年,領導參加了大大小小有會議記錄的會議500多次,換句話說,平均每天都會開會,密集期一個星期都在開會。

其中,100多次是例行會議,如週一的碰頭會、週五的總結會、總經會、黨委會等;400多次是臨時會議,如項目協調會、財務雲鏈會等,看的我眼花繚亂、大開眼界。

之所以讓朋友幫著做,一個原因是領導想讓朋友多學習工作總結的寫法,二是他兼職兩個部門的領導,確實沒有時間專門去做一份PPT。

其實,開這麼多會,對於公司和參會者都是一種傷害:

1、對於參會者,是一種壓力。

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參加各種會議,根本沒有時間去處理日常繁瑣的事務。對於責任感強的領導,加班加點做好所有事情的同時,會嚴重影響到正常生活節奏;對於責任感一般的領導,疲於對部門輸出的嚴格把關,會直接導致部門工作質量的下降。

2、對於公司來說,是一種損失。

由於公司制度的缺失,導致部門之間責任劃分不清晰,進而使得很多事情都需要臨時會議來解決。問題簡單是一種浪費時間,問題複雜會引起無休止的扯皮和推諉。不僅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嚴重的會惡化部門之間的關係,實在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現代社會變化日新月異,競爭日趨激烈,當別人在為未來努力奮進時,如果你的公司還深陷低水平勤奮的陷阱無法自拔,那如此低效的運營組織一定會被這些大小爛會拖垮。

歡迎關注職場潘多拉,更多精彩職場乾貨期待與你分享!

本文為職場潘多拉原創並首發悟空問答,如果喜歡,歡迎點贊轉發!


職場潘多拉

說起開會,估計會有一大波噴子趕來,我想應該沒有人會喜歡開會吧,好好的工作時間卻都被這個會議那個會議浪費掉了。其實開會本身並沒有錯,只是方式如果不對才造成了效率的低下,想要做到高效率的開會,會議前的準備工作就必須做到位!目的,議程,方式,結論,缺一不可,不然無效的會議只會讓公司走向毀滅的道路!

頻繁開會降低員工幸福感,導致員工辭職率變高

前天,一個朋友從一家公司辭職了,原因很簡單,就是老闆愛開會。

而且是你想象不到的那種程度,每天一例會,三天一大會,每次會議還至少一兩個小時,最讓人反感的居然是佔用員工的下班時間,每天工作就累得半死,還得聽老闆嘰歪兩小時,不僅錯過了回家的末班車,打個車回家都得百來塊。

霸佔員工下班時間開會的公司是最無恥的,開會還胡亂七扯八扯,給員工畫大餅,5分鐘講完的事情,用了55分鐘的時間來聽老闆吹牛B。

遇到這樣的公司,我想不出除了辭職還給你什麼建議。

胡亂開會的公司助長企業官僚主義,導致企業滅亡

以往的開會都是為了召集員工商討問題解決問題,但現在越來越多的會議都已經變味了。

現在很多公司開會不像是開會,反而更想一場表演秀,我見過一家公司,老闆不僅愛開無效的會議,還存在嚴重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公司員工就20人不到,個個頭銜都是xx經理,xx總監,開會就是下級在阿諛奉承上級,上級就更加吹捧老闆,老闆就享受這個眾人吹捧的虛榮,越講越起勁,到後來整個企業文化都變味了,真正做事的人越來越少,開會只是面子會議。

最後呢,這個公司沒開半年就倒閉,想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你為什麼要開會?

創業公司裡,注意力是一種稀缺資源,員工參加的會議越多,時間越久,成本就越大,能不開的會就別開,能5分鐘解決的會就別拖到50分鐘,這樣員工才能把更多的精力用於認真工作。

小米雷軍曾說過小米就基本不開會,有什麼問題都是用郵件和企業聊天工具處理。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還提高了溝通質量。

企業並不是不需要會議,而是不需要無效的會議。領導愛開的無效會議只會讓員工怨聲載道,甚至讓企業倒閉,只有提高會議的效率才能提升工作的效率,而工作效率就決定了企業是否能做大做強。再者,能否將一場會議開好,也是衡量一家企業的管理水平,要是連開會都開不好的公司,還談什麼未來?


聽文化發聲音

不說領導總是在不斷開會,要說一個公司總是在開會,那麼只有兩種原因,一種是公司制度不成熟,第二種是公司領導層能力低下。

一個公司總是在開會,無非是效益不理想,沒有達到領導層的要求,而且暴露的問題多。

一個公司暴露的問題越多,那麼肯定是制度上的問題,首先可以理解為,公司權力分佈不夠合理,權力和責任是對等的關係,有多大的權力,就要負多大的責任。權力分佈越合理,那麼責任覆蓋的範圍就越細緻。所謂的細緻化管理,就是權力和責任的細緻化,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把權力放下去,讓責任背起來。一個公司出現問題,肯定要有相應的處理,而這個相應的人,就是權力細緻化的結果,任何一個員工在他崗位上經常遇到的問題,他有相應的處理權力,那麼就可以快速的把問題解決,把解決問題的成本降到最低點。如果每個崗位上的員工都能把他經常遇到的問題第一時間解決,那麼公司還需要開什麼會,下面都處理的很好了,也都有執行的標準和相應的權力,那麼還開會幹嘛?問題在源頭上解決了,就不會出現連鎖性的反應。如果出現問題源頭的員工沒有相應的權力去處理,那麼結果肯定是開會處理。

這個屬於在制度上把問題在源頭上解決,一個制度是否成熟在於這個制度能否在源頭上把問題解決。而解決相應的問題,就需要有相應的執行標準和相應的權力。

一個公司如果有成熟的制度去執行,還要經常開會,那麼肯定是這個公司的領導層無能,首先可以理解成,這個公司領導層不稱職,直接可以理解成判斷分析能力不足。由於領導層的判斷分析能力不足,導致在公司經營的戰略上出現誤判,從而使得公司的計劃運營和實際運營中,出現嚴重的脫節,導致在修補和調度中頻頻出現問題,所以要經常開會處理問題。

公司經常開會就是這兩種原因,如果你所在的公司經常需要開會,那麼就仔細從這兩個方面去深入分析。到底是公司制度原因,還是公司領導層能力的原因,如果兩者都有,建議考慮跳槽。


一號風手


這個問題問的很有水平,但是略失水準。


還請筆者見諒,並無詆譭之意,之所以這麼說,說明你在思考一個問題,這或許是你進步的一大表現。讓然若是隨口問問,那就不好說了。


針對開會這個問題,如果我是一名基層員工,我想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一定是“閒的沒事蛋疼才開會”。


大家可以當做一句笑談來看,但是我想很多朋友都會曾經有過這種想法。


本人從車間一名基層員工一直做到人資副總,其實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一直是動態變化的。下面就從我的認知階段談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明確一下會議是什麼?個人認為一般規範化的企業裡面,會議室解決問題的工具。因為溝通的原因,傳話成本太高,所以會議相關部門坐在一起,當場開會,當場討論,當場定奪,這是效率最高的一個途徑。懂得利用這個工具的人,能有效解決部門之間、人與人之間的推諉。


當然,我想筆者提問的重點不在這裡,而是在領導組織的會,為什麼這麼多?


這就是下面我要提到的:


領導開會,其實就是十二個字“統一思想、統一認識、統一行動”別小看這12個字,企業自上而下的管理運作,全靠它來實現。而通過什麼形式讓大家達成共識呢?那就是開會。


再直白一點,就是洗腦。一定要讓大家深刻的認識到某一件事或者某件工作的重要性,執行過程的嚴肅性,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工作準確的落實。


也許你會說,交代一下我可以去做啊?


這裡其實缺乏的就是一個細節溝通的問題。工作其實是環環相扣的,有一個環節出問題,有可能影響全局,所以,有些工作馬虎不得。


舉個例子,你家庭中有問題需要朋友幫忙,你是不是在沒有達到結果之前,也是惴惴不安,隔三差五的給朋友打電話催促進度詢問過程?其實還原到公司管理過程中,這就是會議的作用。


會議管理是企業管理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更是企業生存必須的產物。所以關鍵還是我們去認真領悟。


如果現在你正在反感開會,給你以下建議,你認真領悟了,幫助會很大。


* 讓自己習慣於會議,這個過程中你可以觀察會議過程中的每個人,仔細分析他說什麼,為什麼說,這其實對個人管理能力提升很大的。


* 站在領導的高度去考慮會議的問題,你會發現,會議真的很有必要。


* 將會議管理作為自己解決工作難題的工具,慢慢你會喜愛上開會。



我是大哥但不老

開會本來是在信息傳輸不夠發達的時期,佈置任務、統一思想、展示成果的形式。以前人們只知道幹活,住的也比較分散,需要人力口頭或書面通知到需要知悉事項的單位和個人。為了提高時效,保證傳達的信息完整性(信息傳遞過程衰減非常嚴重,著名的觀看哈雷彗星的段子、三人成虎的故事都是講信息衰減和信息變異),所以採取集中會議的形式,讓信息靜止,讓人動起來,可以減少人力傳輸程序和次數。本來是挺好的行為。

現在會議已經演變成領導權威的一種體現了。當領導才能召集會議,為了體現重視還必須全員到會,最可氣的是為了保持會場規模和會場氣氛,還要找無關人員陪會,當模特鼓掌。

本來在一線幹活的人和組織幹活的人本來就是落實工作的,基本不能離開現場,現在必須要去開會,一線工作和一手工作必然斷線。開會的內容又是要求落實,一線的人實在無奈。

現在信息傳播手段和能力都很強,很先進。介質有文本、音像資料、轉播、錄播,隨時回放等形式,媒體有互聯網的各種終端,手機、平板電腦、等便攜式手段,會議就不要實時參加會議了,保證在規定的時間內把會議內容學習完就行了。為什麼還勞民傷財的召集那麼多人到指定場所,指定時間去集體開會。關於開會現場睡覺,做小動作,精力不集中的現象隨處可見。

若果是決策,謀劃,合議等重要會議還是要開的,重會議準備,輕會議現場拉鋸,或者會議現場閉門造車,搜腸刮肚。


如夢人生5769951

領導總是很忙,忙著幹嘛呢?忙著開各種會。

大家會有種認識,好像大領導除了開會啥事也不會幹,再說了,公司就那麼多人,有必要天天開會嗎?

你別說,只要你大小是個領導,就離不開各種會議,只是或多或少罷了。

有些“會”不能不開

  • 股東大會

舉個例子,每年的股東大會,這個是法定的必須召開的會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零一條 股東大會應當每年召開一次年會。

如果你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董事長或者董事,這種會議你不開,就是違法。

  • 業務會議

再舉個例子,公司每年、每個季度、每個月甚至每週的業務會議,這些也不能不開。如果作為一個總經理、高管,不定期的去掌握公司的銷售情況,不去制定年度、季度、月度的計劃,這個公司還能很好的運營下去嗎?顯然這些會議也必不可少。

  • 監管會議

另外一些外部審計、外部監管部門、國家機關組織的審計、檢查、監管會議,領導們為了體現重視的態度,也必須參加,至於大領導參加了真的起到了什麼作用嗎?可能未必,但是參加不參加,本身就是一種是否“重視”的態度,如果擺譜不參加,後果你懂的。

有些“會”不得不開

  • 動員會

公司要開展新的業務,實施新的戰略,執行新的項目。就少不了全體動員,要將各個部門的資源向新的業務、戰略和項目投放,這個時候,領導是否出席,什麼層次的領導出席,出席的時間都成為了各級部門觀察的重要“指標”。

舉個例子,BAT一個新業務新戰略,吹得比山還響,但是一看Robin、Jack、Pony都沒出席,大家心裡就涼了半截,再看更低一級的資深副總裁也只是匆匆出現5分鐘,好了,這個項目基本上沒戲了,大家心裡也大概知道要投入多少精力去做了。

不要怪大家實際,事實就是如此。高層領導就是燈塔,領導照不到的地方你做再多的成績也是沒人關注。

  • 撕逼會

前面說了動員會,還有一種情況也是不得不開的,這種會叫的好聽叫做“協調會”,實際上就是“撕逼會”,撕到最後,只有請更高層級的領導出馬來平衡,最後定出個子午卯酉。

這種會議在一般公司裡面是最多的,也是最低效的會議。業務部門和業務部門搶食吃,分贓不均,撕;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等支持部門互相看不爽,撕;項目組和項目組搶資源,撕;公司兩個高管互相看不慣對方戰略,撕。

一旦出現了這種意見嚴重相左的情況,底層員工最無辜,左右都不是,只能等高層領導撕逼撕完了,才能知道最終往哪裡走。

大部分公司裡的領導,最起碼有40-50%的精力用在這種撕逼會上,上演一處處經典的大公司內鬥劇。

有些“會”完全可以不開

有些不懂得領導藝術的高管、經理,經常有事沒事就把手下拉到一起開會,屁大的事情也開會,早上開晨會,晚上開總結會,臨時再開個通氣會,久而久之下屬聽到開會就頭大,提起開會就沒精神,碰到開會就開始打瞌睡。

這種文山會海,才是最令人討厭的!

還有那種反人性的領導,上班時間啥也不說,臨下班把所有人組織起來,現在開個會,然後一拖就是好幾個小時,這種就是最最令人氣憤了!

估計哪個公司有這樣的領導,也快離倒閉不遠了!


談者無語

開會就是領導的主要工作,如果你認為開會不重要,就永遠被人使喚吧。

老話說:文官一張嘴,武將跑斷腿。文官在朝廷上和皇上開會,一群不懂打仗的人紙上談兵,然後讓武將去執行。這和職場多麼像啊。

古代的皇帝每天都要上朝,其實也就是開會,需要處理朝廷這麼多的事情,很多事情要通知、要商量、要聽取反饋,這個會確實是很有必要的。如果皇上不上朝了,這個國家也差不多要完了。

不過在公司裡,有的老闆沒有皇上命,偏偏一身的皇上病,有的領導每天開會翻來覆去就是那幾句話,員工都聽膩了,這種就是通過開會顯擺職份,刷存在感,享受權力並一再立威。好像這樣就能把員工拴在腰間一樣。

1.實幹型的領導開會,安排事情,果斷麻利,他們的會開得很有效率,開完會大家就去幹活。任務分配得很明確,不會讓員工可以扯皮、踢皮球。

2.領導開小會,以商量為主。有的事情領導自己沒拿定注意,就需要商量,通常在大會上時不適合商量的,一來是有的東西不適合讓所有人知道,二是大會上更容易冷場。所以,對於不確定的事情,領導召集幾個重要人員開小會商量討論。

3.領導開大會,以通知為主。大會上,主要就是通知了。

開不開會,我認為不應該成為一種文化,主要看事情吧。


傅一聲

要是不開會,你說領導每天還能幹啥呢?需要動手乾的工作,都已經分批到各個工作崗位了,沒啥具體事需要領導動手幹。因此,領導唯一需要做的,不就是時刻了解大家乾的如何嘛!而開會就是達到這一目的,最高效的手段。

馬菠蘿職場這麼多年,大大小小的領導也都幹過一圈了,其實挺討厭開會的。但是沒辦法,必須要開會,那麼多老闆還天天飛來飛去開會,為啥呢?核心原因有以下兩點:

第一點:開會,是收集決策輔助信息的最佳方式

基層工作情況瞭解得越充分,才能實現更科學的決策。中國曾經的首富萬達的王健林,每天的重要工作其實就是一波接一波的開會。常常是坐上私人飛機,全國各地飛來飛去的參加各種會。老人家也累啊,但一些重大的決策需要你來拍板,而你又沒有參與很多具體的執行,那隻能通過開會的形式從大家的身上收集你所關心的決策輔助信息。就怕有什麼瞭解不清楚的,從而導致了錯誤的決策。這樣就理解了,為什麼領導有這種無奈和危機,卻又只能通過開會這種形式來化解。

第二點:通過跨部門會議來解決溝通協作的問題

但凡公司稍微大一點,都會形成很多內部的利益團體,每個部門都會為自身的利益做一些不利於公司整體利益的行為,這就是典型的大公司病。其實在很多中小公司,也會有利益小團體,互相的排斥與不配合,導致很多需要配合完成的工作遲遲得不到落實。京東的老闆劉強東,經常會約個各部門的領導一起吃飯喝酒,從而融洽多部門之間的關係,強化溝通協作,化解部門間的利益紛爭。

【馬菠蘿】扎心總結

很多官員天天會山會海,發言講話,真正為了啥?這咱還真不好說。但是在企業中則不同,領導總開會,是整體性瞭解工作情況的唯一信息通道。雖然無奈,但卻是必須做的。你知道老闆和領導們內心最擔憂的是什麼嗎?就是底下發生了什麼事,大家都瞞著他,直到公司快倒閉啦,他是最後一個知道為什麼的人!這麼一想,當領導確實沒什麼好的,大家覺得呢?

歡迎關注【菠蘿扒職場】,與職場老咖“馬菠蘿”一起扒開職場真相,歡迎關注,點贊,分享與評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