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懂吳承恩,讀懂已是中年人!滿腹才華,他因何窮困潦倒終生

年少不懂吳承恩,讀懂已是中年人!滿腹才華,他因何窮困潦倒終生

“少年不懂孫悟空,讀懂已是中年人”。

小時候看西遊記,覺得它是一部喜劇,孫悟空師徒四人一路打怪到西天。

人到中年,方能讀懂孫悟空命運的坎坷和處境的無奈。沒有極度的苦悶,就沒有戰天鬥地的孫悟空。

經典的文藝作品都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孫悟空的原型裡,處處都有《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的影子。

一、石頭縫裡蹦出天生靈猴:江南才子的孤窮身世

孫猴子與其說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不如說是從吳老先生孤窮的困境中蹦出來的。

孫悟空出生於一塊天生的靈石,粗看起來來頭很大:以天地為父母,吸收日月精華,充滿傳奇。

年少不懂吳承恩,讀懂已是中年人!滿腹才華,他因何窮困潦倒終生

但細究起來,這所謂的以天地為父母,不過是無依無靠罷了。

反觀吳承恩的出身,據說祖上曾經做過官,不過後來衰落了,無奈從商。

明朝年間,“士農工商”,商人地位很低,而據相關學者考證,吳家不是什麼大商家,應該就是在河下這個地方從事諸如鐵匠、吃食這樣的小作坊。

這樣看來,吳家當時無緣做官後,一沒土地,二沒手藝,只好做最末的行當:小商人。

吳承恩的父親吳銳就是個小商人,雖為人豁達樂觀,但一生受盡了官府胥吏的敲詐勒索。

就這樣,樂觀但屢屢受氣的吳銳在生了一女後,又娶了張氏女,中年生下吳承恩,這一年是1500年。

小吳承恩生在小商販群裡日漸長大,由於家裡祖上有做官先祖,吳銳從小就讓吳承恩讀書識字,沒事時,吳銳帶他到處遊山玩水,遊覽江蘇附近名勝,給他講歷史,講趣聞。

吳家只此一子,吳銳便把所有的愛和改變命運的希望都給了吳承恩。

但這仍不能改變吳承恩沒有靠山的事實,如果說現在社會講究拼爹,在古代社會人的一生更要仰仗家族的力量。

顯然,在出身這一點上,吳承恩和孫悟空都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沒有一點靠山,也沒有上下打點的金錢,要想出頭,唯有仰仗自身的拼搏。

二、十萬八千里筋斗雲逃不出五指山:孤膽英雄82年經歷“81難”

縱觀吳承恩的一生,都像一個孤膽英雄,用50年的努力當上官,用一場牢獄看破世事。

如果說一個人有與生俱來的使命的話,吳承恩的家族使命就是能夠當上官,改變家族命運。

年少不懂吳承恩,讀懂已是中年人!滿腹才華,他因何窮困潦倒終生

吳承恩從小就感受到來自外界的壓迫,有著強烈地改變命運的願望。

以前看《西遊記》時,一直不理解,一個從石頭裡蹦出的猴子,哪來的那麼大的勇氣尋仙訪道。

在求學的過程中,孫悟空可謂吃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苦楚。

想那孫悟空,在花果山時,身無長物就敢冒生命危險勇闖水簾洞,一架木筏,一根竹篙就敢漂洋過海,到天外之地的南贍部洲,學人禮、學人話。

書中沒寫,但想一隻方外的猴子,隻身跋涉高山、大海間,風險和孤獨定然難耐。

而孫悟空勇往直前的勇氣與其說是來自對長生不老的渴求,不如說是改變猢猻命運的努力抗爭。

商販的兒子吳承恩,在少年時就特別勤奮,而且特別有天賦。

他讀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繪畫、書法、填詞度曲無一不精。

年少不懂吳承恩,讀懂已是中年人!滿腹才華,他因何窮困潦倒終生

生於江蘇淮安的吳承恩很早就因為文才在故鄉出名,受到當時官府、名流、鄉紳的賞識。認為他要去考科舉,就如彎腰撿一根柴火那樣輕鬆。

當時一個很有聲望的名人朱應登,說吳承恩能夠讀盡天下的書,並將自己私藏的書籍給了吳承恩一半。

這時的吳承恩很像大鬧天宮後的孫悟空,“齊天大聖”的名頭惹得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獅駝王、獼猴王、禺狨王等主動來與他結交,義結金蘭。

想必這時的吳承恩一定也認為自己是個人物了。

三、官場失意,正直清廉遭聯手排擠,不幸入獄

然而這只是吳承恩自己的臆想,猶如在天宮,沒有人會把“齊天大聖”當人看一樣,蟠桃會遍請諸仙,卻唯獨沒有孫悟空。

年少不懂吳承恩,讀懂已是中年人!滿腹才華,他因何窮困潦倒終生

可是打擊接踵而來,由於沒有有力的官方支持,又沒有銀錢打點,才高八斗的吳承恩一連考了幾十年的科舉,直到44歲才補了一個貢生,在北京等待分配官職。

又是因為孤窮無靠,吳承恩一等又是六、七年,吳承恩終於等到新野知縣的小官。

吳承恩在做官任上很清廉,整治地方,興修儒學,興修水利,可謂是一個造福地方的好官。

雖然吳承恩當了官,卻是一個沒有品的芝麻官。

吳承恩做了官,看似已經跨進上流社會體系,然而以天下萬民為己任的吳承恩一點都不瞭解上流社會的“潛規則”。

在吳承恩平調到浙江長興知縣後,因為過於清廉,讓上司、下屬、同僚很是看不慣,因此聯手排擠,讓吳承恩下了牢獄。

雖然幾年後,吳承恩被平反出獄,但是,封建體系的實質,吳承恩是看透了。

出獄後的吳承恩面臨著兩個選擇:要做官,就得拋棄為國為民的大義,要堅持理想,就要放棄一生的理想。

年少不懂吳承恩,讀懂已是中年人!滿腹才華,他因何窮困潦倒終生

吳承恩選擇了第二個出路。

晚年的吳承恩以賣文為生,窮困潦倒。

然而也是在這個時期,吳承恩完成了偉大的小說《西遊記》,讓一個猴子在他的精神世界裡大鬧天宮,將那個封建官僚體系打一個天翻地覆。將他看到的官場黑暗,寫進了書中。

1582年,82歲的吳承恩在貧困交加中離世。也許孫悟空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也難以講盡吳承恩82年間經歷的種種艱難。

他將畢生心血,悉心著作成一部《西遊記》。而這本流傳已久的經典神話名著,正影響著一代又代人。

這,足以告慰他一生的不如意,吳承恩以另一種形式,告訴世人,他也終於修成了正果。

“年少不懂吳承恩,讀懂已是中年人”。

就此話題,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見,歡迎留言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