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春老師彩墨畫作品 II 民族情系列——天地人間充滿愛

侗族(侗語:Gaeml),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侗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信仰多神。侗族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獻中被稱為“黔首”,一般認為侗族是從古代百越的一支發展而來。侗族主要分佈在貴州省的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銅仁地區,湖南省的新晃侗族自治縣、會同縣、通道侗族自治縣、芷江侗族自治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三江侗族自治縣、龍勝各族自治縣、融水苗族自治縣,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

何雨春老師彩墨畫作品 II 民族情繫列——天地人間充滿愛

《天地人間充滿愛》

侗族刺繡:

侗族刺繡以其獨特的製作工藝、富有民族特色的圖案、豐富深刻的文化內涵、亮麗和諧彩、高雅凝重的品質和鮮明的民族風格,成為中國有名的繡品之一。在博覽會上,侗族織錦、侗族刺繡的製作技藝,精美無比的織繡工藝吸引了數萬觀眾到廣西展區參觀。侗族刺繡的藝術品繁多,頭巾圖案、嬰兒揹帶、婦女胸兜、布花鞋、鞋墊、菸袋、挎包刺繡等內容相當廣泛。

何雨春老師彩墨畫作品 II 民族情繫列——天地人間充滿愛

《天地人間充滿愛》局部一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標準英文譯名:Kam Grand Choirs) 是中國侗族地區由民間歌隊演唱的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和聲的民間合唱音樂。侗族大歌在侗語中俗稱“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之意。它是一種“眾低獨高”的音樂,必須由三人以上來進行演唱。模擬鳥叫蟲鳴、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編創的一大特色,是產生聲音大歌的自然根源。它的主要內容是歌唱自然、勞動、愛情以及人間友誼,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和諧。

侗族大歌"眾低獨高"、復調式多聲部合唱方式是中外民間音樂所罕見的。大歌的演唱場合是比較講究的,除平時訓練外,大歌在重大節日、集體交往或接待遠方尊貴的客人時才能在侗族村寨的標誌性建築鼓樓裡演唱,所以侗族大歌又被稱為"鼓樓大歌"。

何雨春老師彩墨畫作品 II 民族情繫列——天地人間充滿愛

《天地人間充滿愛》局部二

民族服飾:

侗族女子上著大襟、無領、無扣衣,俗稱為“腕襟衣”,下穿裙或褲。慣束腰帶,包頭帕。用黑、青(藍)、深紫、白等四色。黑青色多用於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於夏季,紫色多用於節日。女裙分季節,多用黑色。講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種顏色為主,類比色為副,再用對比性顏色裝飾。主次分明,色調明快而恬靜,柔和而嫻雅。

侗族又有南侗和北侗之分,南部侗族服飾十分精美,婦女善織繡,侗錦、侗布、挑花、刺繡等手工藝極富特色。女子穿無領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鑲有精細的馬尾繡片,圖案以龍鳳為主,間以水雲紋、花草紋。下著短式百褶裙,腳登翹頭花鞋。髮髻上飾環簪、銀釵或戴盤龍舞鳳的銀冠,佩掛多層銀項圈和耳墜、手鐲、腰墜等銀飾。三江侗族女子穿長衫短裙,其長衫為大領對襟式,領襟、袖口有精美刺繡,對襟不繫扣,中間敞開,露出繡花圍兜,下著青布百褶裙和繡花裹腿、花鞋,頭上挽大髻,插飾鮮花、木梳、銀釵等。洛香婦女春節穿青色無領衣,圍黑色裙,內襯鑲花邊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藍色圍兜,身後垂青、白色飄帶,配以紅絲帶。男子服飾為青布包頭、立領對襟衣、繫腰帶,外罩無紐扣短坎肩,下著長褲,裹綁腿,穿草鞋或赤腳,衣襟等處有繡飾。

侗族的馬尾背扇堪稱一流繡品,其造型古老、繡工精製,圖案嚴謹,色彩富麗,充分展示出侗族女子的聰慧和高超技藝。

何雨春老師彩墨畫作品 II 民族情繫列——天地人間充滿愛

《天地人間充滿愛》局部三

何雨春的中國彩墨畫《天地人間充滿愛》這幅畫的循循漸進,色墨間不斷的相融相吸變化,產生眾多有形或無形墨線或色線及色塊。色墨層層深入重疊,統一色調,運用色與光的對比。再將立體元素植入畫面中,打碎組合,讓畫面有凹凸效果。從可知語言到不可知甚至不須知的語言中,使作品變幻一種神秘主義。從具象抽象到立體主義形式,更加豐富了畫面的表現內含,讓我們感悟到藝術的無限魅力。

何雨春老師彩墨畫作品 II 民族情繫列——天地人間充滿愛

創作時的何雨春老師

何雨春藝術主張:在繼承中國畫傳統繪畫的同時提出:"色墨並舉,色墨同輝"的藝術理念,讓傳統單一的筆墨語言發生變化。在繪畫創作中主張:"藝術無界限"。在中國彩墨畫的表現形式上,認為繪畫多元素的融合,中國彩墨畫已形成新立體主義傾向。

何雨春老師彩墨畫作品 II 民族情繫列——天地人間充滿愛

何雨春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培訓中心書畫高研班副主任、創作課程導師(主講導師),

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創作基地副主任、國畫藝委會秘書長,

何雨春中國彩墨畫工作室導師、人物畫專項工作室導師,

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理事、藝委會秘書長,

東方彩墨畫院院長,

雲南大理大學客座教授,

北京石齊畫院特聘畫家,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