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春老师彩墨画作品 II 民族情系列——天地人间充满爱

侗族(侗语:Gaeml),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信仰多神。侗族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献中被称为“黔首”,一般认为侗族是从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湖南省的新晃侗族自治县、会同县、通道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

何雨春老师彩墨画作品 II 民族情系列——天地人间充满爱

《天地人间充满爱》

侗族刺绣:

侗族刺绣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富有民族特色的图案、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亮丽和谐彩、高雅凝重的品质和鲜明的民族风格,成为中国有名的绣品之一。在博览会上,侗族织锦、侗族刺绣的制作技艺,精美无比的织绣工艺吸引了数万观众到广西展区参观。侗族刺绣的艺术品繁多,头巾图案、婴儿背带、妇女胸兜、布花鞋、鞋垫、烟袋、挎包刺绣等内容相当广泛。

何雨春老师彩墨画作品 II 民族情系列——天地人间充满爱

《天地人间充满爱》局部一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标准英文译名:Kam Grand Choirs) 是中国侗族地区由民间歌队演唱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音乐。侗族大歌在侗语中俗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之意。它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必须由三人以上来进行演唱。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是产生声音大歌的自然根源。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

侗族大歌"众低独高"、复调式多声部合唱方式是中外民间音乐所罕见的。大歌的演唱场合是比较讲究的,除平时训练外,大歌在重大节日、集体交往或接待远方尊贵的客人时才能在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鼓楼里演唱,所以侗族大歌又被称为"鼓楼大歌"。

何雨春老师彩墨画作品 II 民族情系列——天地人间充满爱

《天地人间充满爱》局部二

民族服饰:

侗族女子上着大襟、无领、无扣衣,俗称为“腕襟衣”,下穿裙或裤。惯束腰带,包头帕。用黑、青(蓝)、深紫、白等四色。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女裙分季节,多用黑色。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

侗族又有南侗和北侗之分,南部侗族服饰十分精美,妇女善织绣,侗锦、侗布、挑花、刺绣等手工艺极富特色。女子穿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精细的马尾绣片,图案以龙凤为主,间以水云纹、花草纹。下着短式百褶裙,脚登翘头花鞋。发髻上饰环簪、银钗或戴盘龙舞凤的银冠,佩挂多层银项圈和耳坠、手镯、腰坠等银饰。三江侗族女子穿长衫短裙,其长衫为大领对襟式,领襟、袖口有精美刺绣,对襟不系扣,中间敞开,露出绣花围兜,下着青布百褶裙和绣花裹腿、花鞋,头上挽大髻,插饰鲜花、木梳、银钗等。洛香妇女春节穿青色无领衣,围黑色裙,内衬镶花边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蓝色围兜,身后垂青、白色飘带,配以红丝带。男子服饰为青布包头、立领对襟衣、系腰带,外罩无纽扣短坎肩,下着长裤,裹绑腿,穿草鞋或赤脚,衣襟等处有绣饰。

侗族的马尾背扇堪称一流绣品,其造型古老、绣工精制,图案严谨,色彩富丽,充分展示出侗族女子的聪慧和高超技艺。

何雨春老师彩墨画作品 II 民族情系列——天地人间充满爱

《天地人间充满爱》局部三

何雨春的中国彩墨画《天地人间充满爱》这幅画的循循渐进,色墨间不断的相融相吸变化,产生众多有形或无形墨线或色线及色块。色墨层层深入重叠,统一色调,运用色与光的对比。再将立体元素植入画面中,打碎组合,让画面有凹凸效果。从可知语言到不可知甚至不须知的语言中,使作品变幻一种神秘主义。从具象抽象到立体主义形式,更加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内含,让我们感悟到艺术的无限魅力。

何雨春老师彩墨画作品 II 民族情系列——天地人间充满爱

创作时的何雨春老师

何雨春艺术主张:在继承中国画传统绘画的同时提出:"色墨并举,色墨同辉"的艺术理念,让传统单一的笔墨语言发生变化。在绘画创作中主张:"艺术无界限"。在中国彩墨画的表现形式上,认为绘画多元素的融合,中国彩墨画已形成新立体主义倾向。

何雨春老师彩墨画作品 II 民族情系列——天地人间充满爱

何雨春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培训中心书画高研班副主任、创作课程导师(主讲导师),

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创作基地副主任、国画艺委会秘书长,

何雨春中国彩墨画工作室导师、人物画专项工作室导师,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理事、艺委会秘书长,

东方彩墨画院院长,

云南大理大学客座教授,

北京石齐画院特聘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