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春老师彩墨画作品 II 民族情系列——壮族三月三处处是欢歌

何雨春老师彩墨画作品 II 民族情系列——壮族三月三处处是欢歌

《壮族三月三处处是欢歌》

壮族(壮文:Bouxraeuz,英文:Bourau),旧称僮(zhuàng)族,民族语言为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的主要分布区。主要聚居在桂西的左、右江和红水河流域,即百色、河池、南宁、柳州 4 个地区。壮族历史悠久,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干栏式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 。

何雨春老师彩墨画作品 II 民族情系列——壮族三月三处处是欢歌

《壮族三月三处处是欢歌》局部一

服饰:

壮族的服装,在桂西乡村中,尤其是中老年妇女,还保存着自己民族服装的特点。如广西西北部,中老年壮族妇女多穿无领、左衽、绣花滚边的衣服和滚边、宽脚的裤子,腰间束绣花围腰,下身穿褶裙和绣花鞋,喜戴银首饰;广西西南部龙州、凭祥一带的壮族妇女,至今仍穿着无领、左衽的黑色上衣,头上包成方块形状的黑帕,下身穿黑色宽脚裤子。

何雨春老师彩墨画作品 II 民族情系列——壮族三月三处处是欢歌

《壮族三月三处处是欢歌》局部二

文化艺术:

壮乡素有“歌海”之称 ,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就是壮族民间歌手的典型代表。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方圆数百里的男女青年都身穿节日盛装,云集一方,对唱山歌,少则几百人,多则上万人,使美丽的壮乡成为歌的海洋 。“歌圩”还是娱乐和青年男女社交恋爱的场所 。在三月三歌节上,有请歌、求歌、激歌、对歌、客气歌、推歌、盘歌、点更歌、离别歌、情歌、送歌等。歌圩期间,还举行还要举行搭彩棚、摆歌台、抛绣球、碰红蛋、择佳偶、放花炮等娱乐活动。这期间,各家各户吃五色糯米饭。云南文山一带还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会。过去,壮族一年种一造(即一季)水稻,三月初三是备耕时间,歌圩就是为春耕农忙做物质的和精神的准备。吃五色饭、五色蛋,是预祝五谷丰登的意思。

何雨春老师彩墨画作品 II 民族情系列——壮族三月三处处是欢歌

《壮族三月三处处是欢歌》局部三

壮锦是壮族的传统纺织工艺品,与湘绣、蜀锦齐名,图案精美、织工精细,享誉海内外。铜鼓是中国青铜文化中的一株奇葩。壮族祖先创造的北流型、灵山型、冷水冲型铜鼓,被称为铜鼓艺术高峰期的代表 。迄今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铜鼓就有300多面。铜鼓声音洪亮,在古代是传递信息、发布号令的重要工具,也是权力和财富的标志 。在广西左江干流及支流明江地区连绵数百里的悬崖峭壁上,分布着 80 余处战国至东汉壮族先民创作的崖画,各种人物、动物、器物的绘画多达1770余幅 。这些画面气韵生动,表现了征战、狂欢、乐舞、祭祀等内容,被统称为“花山崖画” 。这些崖画形成了极为珍贵的人文景观,世所罕见。

何雨春老师彩墨画作品 II 民族情系列——壮族三月三处处是欢歌

何雨春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培训中心书画高研班副主任、创作课程导师(主讲导师),

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创作基地副主任、国画艺委会秘书长,

何雨春中国彩墨画工作室导师、人物画专项工作室导师,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理事、艺委会秘书长,

东方彩墨画院院长,

云南大理大学客座教授,

北京石齐画院特聘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