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改革

前沿: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改革

自中央提出“建立国家空间规划体系”以来,各部委和地区纷纷开展空间规划体系和规划协调机制的探索工作。长期以来,我国国土空间在不同发展诉求和价值引领下,面临着“多规”衔接复杂、部门协调困难、规划立法薄弱等难题。

国务院机构改革后,由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职责,通过资源和事权的整合改善过去条块分割所带来的弊端。因此构建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成为当下城乡规划改革的焦点。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并非过去简单的“多规合一”,而是在统一话语下实现空间治理体系的提升。

本次前沿信息介绍梳理了国家空间规划的中央重点文件和官方权威解读,同时提炼规划和国土学界专家的最新观点解读,为各位读者把国家空间规划体系讨论的最新进展和演化脉络一网打尽。

01

顶层声音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于今年5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重申了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的重视。2017年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的实施为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积累经验、提供示范。近年来对空间规划体系的统一呼声也愈发强烈,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整治的总体部署,建立协调有序的国土开发保护格局,是自然资源管理中的热点问题和工作重心。

习近平: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

前沿: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改革

2018年05月18日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

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调整区域流域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李克强: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和协调有序的

国土开发保护格局

前沿: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改革

要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和协调有序的国土开发保护格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区域统筹、综合治理,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机制。坚持统筹兼顾,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发挥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作用、协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

02

机构改革落地

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将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整合了国家发改委的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城乡规划管理职责,意图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行“多规合一”并监督规划实施,这被认为是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最大突破,也是未来自然资源部门的最重要职责之一。

自然资源部首任部长陆昊履新后,4月份先后到河北雄安新区、海南省、湖北武汉市就多规合一试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5月8日主持召开研讨座谈会,就自然资源部履行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实现多规合一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等听取规划领域有关专家学者意见和建议。种种迹象表明自然资源部迎难而上,力图厘清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筹,展示了要啃这块“硬骨头”的坚定决心。

陆昊:规划既不是城乡规划也不是土地利用规划,

而应该是国土空间规划

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

2018年5月26日武汉调研

前沿: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改革

国土空间划分中,要建立不同层级能够全覆盖的国土空间划分体系(如城镇建设用地、生态区、农业区等),各个分类之间是一级并列的,不能有大规模交叉。合理划分之后,在相应层级、相应分区类型中建立规划体系和管控细则,尤其要搞清楚农业区和生态区的关系。

空间规划体系和理念中,规划既不是城乡规划也不是土地利用规划,而应该是国土空间规划。要集约优先、保护优先,用更少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支撑新的经济总量增长。对建设用地规划,要先搞清楚高效利用区、低效利用区、闲置土地的情况,闲置土地尽快使用,低效利用土地要会同其他部门提高使用效率。

赵毓芳: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重要意义

自然资源部规划司副司长

2018年4月13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重点问题系列研讨会(第二期)

前沿: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改革

一是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引导建立区域协调功能互补的空间格局。二是要推进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生命共同体,统筹谋划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修复,提升国土空间的开发保护利用水平。三是要强化规划的约束性、指导性和引领性,在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形成全域全类型空间管制措施。

中共自然资源部党组会议:

做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工作

会议就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作出部署,一是要对与生态环境相关的自然资源状况科学分类,准确掌握;二是要从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者职责角度,创新谋划工作思路;三是从科学制定国土空间规划、各类权属关系变化、空间用途转换、重点区域管控等方面做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四是对各类开发活动制定标准,防止新的破坏,系统确定已破坏生态修复规划,构建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各司局和各单位要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各项要求和本次大会精神,细化实化政策措施,坚定有序推进工作,协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

前沿: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改革

03

历史回顾

目前涉及城乡空间布局安排的规划主要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划等,由于这些规划的编制管理机构分散、层级结构和编制标准不统一,所以经常出现规划目标相抵触、内容相矛盾等问题。近年来,寻求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屡屡在中央文件中被重点提及。

2013年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开发管制边界,落实用途管制”,以及“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

2015年

2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构建“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关注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构建“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

2017年10月18日

3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2018年2月28日

4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

组建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同时“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推进多规合一,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有机融合。

04

专家之见

针对空间规划体系的融合自洽、真正实现“多规合一”,专家学者对此建言献策,提出构想和建议。

林坚:空间规划是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础,

也是自然资源监管的源头

前沿: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改革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主任/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