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口气来了6个诺贝尔奖得主,就为了它!

文/杭州硅谷小报 沈积慧

6位诺贝尔奖得主,9位全球顶级专家!这两天,杭州这座城市的整体智商被一群特殊的人拉高了。

这15位人类“最强大脑”在杭州悄悄开了两天特殊的“闭门会议”,讨论的都是人类终级话题!

杭州一口气来了6个诺贝尔奖得主,就为了它!

杭州头一遭来了6位诺贝尔奖得主

这次的“闭门会议”,吸引了6位历届诺贝尔奖得主和9位全球顶级专家。一次pick这么多诺贝尔奖得主,在杭州还是头一遭!

这支全球级别的“超强大脑”包括——

2001年得奖的美国社会科学院院士Michael Spence (迈克尔·斯宾塞),提出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广泛的市场理论奠定基础、形成现代信息经济学核心;

2010年得奖的伦敦经济学院教授Christopher A. Pissarides(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是市场搜寻理论和宏观经济方面的大牛;

2011年得奖的纽约大学教授Thomas Sargent(托马斯·萨金特),是理性预热学派的领袖人物;

2012年得奖的哈佛商学院教授Alvin E. Roth(阿尔文·罗思),是博弈论、市场设计与实验经济学的大咖;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Lars Peter Hansen(拉尔斯·彼得·汉森),是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2016年得奖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Bengt Holmstrom (本特·霍姆斯特罗姆),是契约理论奠基人。

杭州一口气来了6个诺贝尔奖得主,就为了它!

Michael Spence教授

杭州一口气来了6个诺贝尔奖得主,就为了它!

Bengt Holmstrom教授

还有9全球顶尖学者,简历随便翻一翻都吓死人。比如——

Patrick Bolton (帕特里克·博尔顿),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英国科学院院士、美国金融学会院士,当代最著名的金融学家之一;

Markus Brunnermeier(马科斯·布鲁纳米尔)是普林斯顿大学Bendheim金融中心主任,美国国家经济研究中心和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成员;

Josh Lerner (杰斯·勒那)是哈佛商学院教授,100位对私募行业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

Preston McAfee (普斯顿·麦法宜)是前谷歌战略技术主管、微软首席经济学家,重视根据微观经济学基础,提出商业战略和竞争解决办法。

还有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钱颖一等。

杭州一口气来了6个诺贝尔奖得主,就为了它!

王能教授

杭州一口气来了6个诺贝尔奖得主,就为了它!

魏尚进教授

杭州一口气来了6个诺贝尔奖得主,就为了它!

熊伟教授

这两天,一起出现在杭州的有4位诺贝尔奖得主,有两位通过电话接入参与了“闭门会”。

他们在杭州都说了些啥?

这场在西湖边召开的史上“最强大脑”闭门会议,还吸引了几位特殊人物,包括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以及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管理层参与。

杭州一口气来了6个诺贝尔奖得主,就为了它!

那么,他们来杭州到底做什么呢?

在他们来杭州之前,人民日报向网友征集提问这些学者的问题,3天时间收到27万条网友提问。其中,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基因工程相关的问题最多。

比如,人工智能(AI)技术到底是人类的福音,还是人类文明的终结者?

这个曾经让霍金生前一直很悲观的问题,长江商学院教授、香港大学经济学教授、2013年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许成钢认为,人工智能作为一个研究的题目已经半个多世纪,真正突然进入实用阶段是很近的事。但是,进入实用阶段,并不意味着它已经成熟了。

他说,任何技术都是双刃剑,在AI之前,最令人震撼的重大技术,就是原子裂变反应和二战结束时候原子弹的使用。同理,如果人类没有管理好自己,盲目自信、滥用技术,可能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杭州一口气来了6个诺贝尔奖得主,就为了它!

他们也讨论到了数据隐私。比如,前谷歌经济学家和微软首席经济学家的Preston McAfee (普斯顿·麦法宜)讲了一个有趣的案例:你在网上买一块巧克力,网站说可以便宜到1欧元,但需要你提供家庭地址、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给网站另做他用。

这个话题也引发了一场大讨论,比如有学者就认为,当你使用智能收集、上facebook、在亚马逊网站买东西,对那几百页服务条款点击接受的时候,你就已经没有隐私了。

在杭州成立的这两个机构为全世界服务

闭门会后,宣布正式成立研究机构罗汉堂。这些超强大脑们还一起发表了《罗汉堂使命宣言》。

杭州一口气来了6个诺贝尔奖得主,就为了它!

宣言里这样说:世界正在迈入全新的数字经济时代。但就像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曾在争吵与忧虑中最终清晰方向,我们的社会并未准备好应对由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其他数字技术而营造的全新的世界。社会科学家们有责任更好地协作,帮助人类社会适应这场数字革命。

罗汉堂是由阿里巴巴倡议,全球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领域的顶尖学者们共同发起,将一起研究与科技创新伴生的社会经济形态变化等课题。比如,在层出不穷的新技术的包围之下,这个世界会变成怎么样?人工智能是拯救还是毁灭人类文明?

杭州一口气来了6个诺贝尔奖得主,就为了它!

“科技的高速进步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好处的同时,更要理解科技给社会带来的挑战并思考解决方案。作为一家科技公司,阿里巴巴有责任倾尽全力研究如何帮助社会适应科技进步并迎接随之而来的挑战。这也是我们倡议成立罗汉堂的初衷。”马云在和这些超强大脑交流时说,罗汉堂不是为阿里巴巴而建,而是通过罗汉堂累积的观点、研究报告和成果,为全世界服务的。

去年10月,阿里巴巴在杭州宣布成立“以科技创新世界”的达摩院,3年投入1000亿元探索前沿科技。

当时,达摩院学术咨询委员会阵容堪称之最,比如有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美国工程院院士Henry M. Levy;美国三院院士,人工智能领域世界级泰斗,两位根目录人物之一,众多知名AI科学家的导师Michael I. Jordan;美国工程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提出分布式存储设计思想李凯;以色列数学家、计算机学家,美国科学院、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士Avi Wigderson;最年轻的中科院女院士,纳米尺度新型半导体器件、工艺技术及相关应用技术领域学者黄如等10位。

杭州一口气来了6个诺贝尔奖得主,就为了它!

事实上,达摩院成立8个月以来,已经有20项技术获得世界第一。

比如,今年4月,达摩院宣布正研发一款神经网络芯片——Ali-NPU,该芯片将运用于图像视频分析、机器学习等AI推理计算。为中国创新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5月,达摩院量子实验室宣布,研制出世界最强的量子电路模拟器“太章”,这一模拟结果,对谷歌的“量子霸权”构成了挑战。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教授 Itay Hen形容这一发现,“使量子计算的游戏规则发生改变”。

此外,达摩院已经引进数十位国际顶尖科学家,并将在全球成立研发中心。

杭州一口气来了6个诺贝尔奖得主,就为了它!

不过科技快速进步,也伴生出经济和社会形态、社会治理、人们生活方式等各领域的变革。那么,社会各个层面应该如何预见、拥抱和适应这些变革?这些课题将由罗汉堂来进行研究。

“简单来说,达摩院是研究解决未来问题的先进生产力,罗汉堂是研究随之而来的生产关系。”罗汉堂负责人陈龙教授说。

附:罗汉堂学术委员会首批委员名单

BengtHolmstrom(本特·霍姆斯特罗姆)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契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201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Lars Peter Hansen(拉尔斯·彼得·汉森)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Alvin E. Roth(阿尔文·罗思)

美国经济学会主席, 201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先后任教于伊利诺伊大学、匹兹堡大学、哈弗大学与斯坦福大学(2012)。

Christopher A. Pissarides(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

伦敦经济学院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2010年因在市场搜寻理论和宏观经济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Michael Spence(迈克尔·斯宾塞)

美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200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2017年,斯宾塞等的《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和转型:国际视角的思考与建议》获第17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Thomas Sargent(托马斯·萨金特)

纽约大学教授, 201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Patrick Bolton(帕特里克·博尔顿)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英国科学院院士、美国金融学会院士,当代最著名的金融学家之一。

Markus Brunnermeier(马科斯·布鲁纳米尔)

普林斯顿大学Bendheim金融中心主任,美国国家经济研究中心和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成员,撰写有大量关于金融危机和货币政策的著作。

Preston McAfee(普斯顿·麦法宜)

前谷歌战略技术主管、微软首席经济学家,重视根据微观经济学基础,提出商业战略和竞争解决办法。

YingyiQian(钱颖一)

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2012年当选为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会士、2018年当选为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获2009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2016年度首届中国经济学奖。

Steve Tadelis(史蒂文·泰迪里斯)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教授,研究致力于理解企业和市场的契约机制如何影响价值创造,著有《博弈论导论》等。

Neng Wang(王能)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研究领域包括公司金融学,宏观经济学,资产定价理论,私募及对冲基金等。

Shangjin Wei(魏尚进)

美国哥伦比亚商学院金融学经济学教授,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中国经济研究组主任。2014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Wei Xiong (熊伟)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院长,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Finance》联合主编, 2015年首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

ChengangXu (许成钢)

长江商学院教授、香港大学经济学教授,中国政府治理研究专家,2013年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