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语文成绩特别差的学生,平时都在读什么书?

那些语文成绩特别差的学生,平时都在读什么书?

前几天看到一篇关于北京高考语文状元孙婧妍的文章,这位高考语文考出了148分的逆天语文学霸,谈到她的语文学习经验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读书应当是一件精细而持续的事情。与填鸭般在假日里一天读十本书相比,培养细水长流的读书习惯无疑更为重要。读书的目的不在快、不在多,而在于从书中汲取营养,在于通过整个阅读过程修养一颗宁静而富有感知力的心灵。我从在小学学会选择正确的书开始,阅读的动作在十年里从来没有一天间断过,我读名著、读国学经典、读诗歌、读历史、读哲学文学的理论、读时事。

这位语文考出148分的学霸,谈到语文高分的秘诀,概括起来,无非也就是"坚持读书"四个字。

作为一个大学读中文系的人,我对于这位单科状元的说法深以为然。

高中时期的我,在别的同学疯狂地买了一套又一套的习题来做的时候,总是默默的跑去书店蹲着看一下午书;在别的同学谈论最新的电视剧的时候,我为看到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而兴奋;在别的同学因为语文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绞尽脑汁的时候,我脑海里已经飞速的罗列了好几个可以使用的素材……

这些,也全部得益于我从小的阅读习惯。

那些语文成绩特别差的学生,平时都在读什么书?

但是,这种阅读不是像一些"功利"的同学一样,买一本《高考作文素材大全》,然后背熟里面所有的例子以便作文时可以随时套用,更加不是买来了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只学会了如何照搬文章套路而不懂得写作的内核……

真正有效的阅读从来不是这种快餐式的消遣,而应该是培养对于文字、对于文学,对于阅读的真正兴趣,只有这些,才能最后内化为属于你的素材,也才能真正的变成语文能力。

回想起来我的中学时期,我没有读过一本高考满分作文,却在高考中取得了比别人高的多的作文分数;我没有背过一个作文素材,却能够信手拈来更多的让老师眼前一亮的事例,因为,我的阅读范围,为我提供了更广的视野,无论是写作材料还是文笔上,我都有都好更多的选择。

那些语文成绩特别差的学生,平时都在读什么书?

那么,我高中时候读什么书呢?

高中时读的书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是经典名著,比如说双城记、巴黎圣母院这类大部头的小说;第二类是名家散文随笔,那时候最喜欢张晓风、席慕蓉和三毛这些浪漫细腻的女作家;三是一些杂文、现当代的小说等,我开始喜欢读王小波的书,就是从那时候开始。

除此之外,还开始喜欢另一位作家,就是梁衡。

那些语文成绩特别差的学生,平时都在读什么书?

那时候经常在书店里看他的《把栏杆拍遍》,那本放在书店架子上无人问津的散文集,硬是被我花了几个下午在书店里看完,而后,才发现我之前竟然错过了这么一位作家。

我想我不必对梁衡的书有过多的溢美之词,因为作为一个当代非常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已经在中小学的课本中出现了多次。

那些语文成绩特别差的学生,平时都在读什么书?

而我之所以想要推荐这套书,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想要告诉家长:给孩子看的阅读书籍,有另外一种选择。梁衡的作品,绝对会让孩子受益匪浅。

对于中学生来说,为了提高写作水平而进行的浅显简单的阅读,或许可以让你在分数上有一点点提升,但是提升整体的写作水平和语文能力,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靠做题、靠背诵就能得到的。

最好的办法,是从现在起,锻炼自己对于优质文学的品味和兴趣,从这些书籍中获得的东西,不止能体现在试卷成绩上,其实也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那些语文成绩特别差的学生,平时都在读什么书?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