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里創始人楊守彬:「智能互鏈」時代的教育創業有三板斧

摘要:過去的10個月,有著“投資花襯衫” “創投人脈王”之稱的投資界網紅——春光裡產業資本集團創始人、豐厚資本創始合夥人楊守彬潛心閉關,趁出關之際,鯨媒體專訪到他,這次出關,他帶來了一個跨時代的新概念——“智能互鏈”。

目錄

通往“智能互鏈”時代,教育行業創業者如何備戰?

技術驅動下的教育公司,“海量”“精準”可兼得?

縱向投資,投資人也會被機器替代?

導語

過去的10個月,有著“投資花襯衫”、“創投人脈王”之稱的投資界網紅——春光裡產業資本集團創始人、豐厚資本創始合夥人楊守彬屏蔽掉主持、採訪、演講等社會活動,潛心閉關。趁著出關之際,鯨媒體專訪到彬哥,這次出關,他帶來了一個跨時代的新概念——“智能互鏈”。

楊守彬說道,在“智能互鏈”時代更加看好有技術內核和技術驅動的項目及企業,“未來,有著技術驅動的新商業時代,可以做到海量又精準。”

本身就是大IP的彬哥告訴鯨媒體,“教育培訓行業相對於其他行業更加需要企業家IP,這代表了這家企業的價值觀、文化和思想。尤其是在當下和未來,創業需要生態支撐、技術驅動和IP聚能。”

現在,楊守彬創辦的春光裡定位於新型的產業資本,以縱向產業鏈投資模式,設有專門的泛教育基金、文娛體育基金、科技基金、新能源基金等,楊守彬主導的基金曾在教育領域投資了凱叔講故事、互動作業、瘋狂老師、三好網、微語言等公司,對於教育投資,彬哥則鼓勵創業者“寧願做一個大池塘裡邊的小魚,而非小池塘裡邊的大魚。”

1、通往“智能互鏈”時代,教育行業創業者如何備戰?

Q&A

鯨媒體:我們知道您之前一直是“閉關”狀態,最近出關提出了“智能互鏈時代”的概念,能向大家介紹一下“智能互鏈時代”嗎?

楊守彬:在5月份之前,我大概將近有十個月時間在閉關,不演講、不主持、不參加社會活動、不接受採訪、不旅遊,其實主要的時間是用來思考,得出智能互鏈的概念。

智能互鏈指的是以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學習、區塊鏈等新的思想和技術所引發的一個新的時代。

其實每一個時代更迭的背後是生產力、生產關係的徹底改變。人類從遠古的類猿人進化成人用了幾萬年,隨後進入到刀耕火種的農耕社會,在農業時代,中國以四大發明領先其他國家;在農業社會停留了幾千年發展到蒸汽時代,英國人發明蒸汽機,開啟工業革命;又經歷幾百年時間進化到了電氣時代,兩百多年後進化到了信息時代,過一百多年又進化到了互聯網時代,在互聯網時代只用了五十年的時間進入到移動互聯網時代。

信息時代由美國主導,並逐漸登上寡頭;到了互聯網時代,美國依然強大,但是在互聯網後半程,錯過了此前幾個時代的中國開始覺醒,重新奔赴互聯網的後半場,併成為世界互聯網舞臺上的主流國家。

從人類形成到進入農耕社會、工業時代、信息時代、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更新迭代的時間越來越短,越來越快。這說明不管是人、組織還是國家,誰掌握了這個時代最先進的生產力,誰在一定程度上就主宰這個世界。

而在智能互鏈時代,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學習和區塊鏈將徹底改變社會背後的生產力。

未來,大數據或者數據會是新的生產資料、新能源,人工智能是新生產力,區塊鏈則是新生產關係。2018年會是一個從歷史到未來的橋,是一個大裂谷,有的人會被列到舊時代,有的人會被列到新時代。

Q&A

鯨媒體:您認為在智能互鏈時代,個人以及企業應該怎麼更好地求生存?

楊守彬:對未來失去想象力是最不可想象的。無論從科技層面,還是行業、產業層面,可能過去是這個時代的革命者,下一個時代就被革命了,所以我覺得個人也好、公司也好,要以對未來的判斷做今天的事情,積極擁抱和掌握新的變化,而不是拒絕、排斥、不屑。

當今時代給予了創業者、投資人很多機會,創業的門檻越來越低,但是創業成功的門檻卻越來越高,過去幾年的移動互聯網行業可以說是神奇且快速,幾年時間就創造多個百億美金的企業。

同時,這些領域的霸主們崛起的時候是踩著一堆屍骨而上,血腥而慘烈。任何一個細分領域,到最後的結果是老大老二打架,把小三小四乾死,最後老大老二合併變成唯一最大的寡頭,這就是這個創時代慘烈的地方:贏家通吃、勝者為王。

很多人看到新的風口喜歡趕時髦、耍花槍,例如以過去做現在,以現在做現在,通俗講看到誰成功了就去模仿和複製,但是這樣永遠無法超越過去,因為很多機會是歷史給予的,錯過就不會再有。趕時髦、耍花槍不如扎穩馬步,以對未來的判斷做今天的事。我認為把這件事情想清楚至關重要。

Q&A

鯨媒體:在您看來,智能互鏈時代會給創業和投資帶來什麼影響或挑戰?

楊守彬:我按照對未來戰略的判斷做了5點總結:

一是未來沒有生態支撐的創業服務和投資機構是沒有生命力的。要靠生態發現企業、投資企業、賦能企業,靠生態整合和退出企業。

二是沒有技術驅動的投資和創業服務會遇到極大的挑戰。未來沒有技術驅動的企業會喪失核心競爭力。

三是沒有產業縱深的投資和創業服務沒有競爭力。縱向的產業鏈投資模式更易於紮根產業、理解、整合產業以及在產業中發現機會,也是最好的投資風險和收益佈局。

四是未來將是一個無邊界商業競爭的時代。你的競爭對手可能是與你毫不相關的行業,而非同業競爭。

五是未來是一個只有頭部IP才能贏的新寡頭時代。

Q&A

鯨媒體:您在很多場合都提到企業家IP的重要性,但我們瞭解到不少教育公司在去IP化、去名師化,同時又有很多創業公司在塑造自己的IP、創始人IP,您怎麼看待這一現象?

楊守彬:我們首先需要分析清楚,名師和知名創始人是兩個概念,如果教育培訓行業過度依賴名師在一定程度上證明它的授課模式或商業屬性沒有可複製性。在我看來,教育培訓行業能做大的模式一定是複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標準化,標準問題極致化,極致問題規模化。

一個企業家的IP對於一個企業來講非常重要,就現在的整個趨勢來講,企業家IP實際上叫企業人格化,一個企業的價值觀、文化、品牌形象都在逐漸被人格化。那創始人就是最好的企業品牌代言人,創始人的故事是最好的品牌故事。

我覺得教育培訓行業相對於其他行業更加需要企業家IP,因為這代表了這家企業的價值觀、文化和思想。尤其是在當下和未來,創業需要生態支撐、技術驅動和IP聚能。

Q&A

鯨媒體:但在教育行業,很多創始人的IP形象其實就是名師的形象,創始人的故事就是名師的故事,如何看待這個現象?

楊守彬:這個現象目前的確存在,但是一個企業創始人不一定是課上得最好的那個人,也不一定非得是名師,而是對教育的理解、對學習的理解以及對未來的理解更加深刻的那個人。例如VIPKID的創始人米雯娟,她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名師,她是以創始人IP的形象對外的。當然她對教育、對學習、對未來的理解很深刻,所以能把VIPKID經營得很好。

不排除有創業公司以名師作為招牌,那麼這些公司不能長大的原因也在於此,即停留在工具層面。我過去講過打造超級IP的五個層次——魂道法術器,“器”就是工具,以講課為主的企業並不能快速成長且巨大。因此,教育行業的創始人在打造自己IP的時候儘量不要講名師的故事。

Q&A

鯨媒體:您能聊聊一個企業家的IP應該如何打造?

楊守彬:我認為打造超級IP需要五層次系統:魂、道、法、術、器。

“魂”就是IP基因,找到屬於自己的IP基因。“道”是本質,做IP的核心本質和規律。無論是哪個圈子,得到別人認同、社會認同、行業認同才是IP,核心的哲學是利他。你一定是讓別人覺得你對他們有價值,而不是高高在上。

“法”就是打造IP的系統,就是策略。一個CEO、一個投資人最核心的能力是對未來的判斷能力。方向對了,路就不怕遠,所以一定要站得高,看得遠,喊得響,決定幹什麼事就要幹得狠。

“術”指的是打造IP的戰術、打法。一個IP形成是要持續不斷積累、曝光和衝擊。“器”就是工具,就是打造IP的工具,每個時代成長起來的IP都是非常好的借用了當下的時代工具。

2、技術驅動下的教育公司,“海量”“精準”可兼得?

Q&A

鯨媒體:在外界看來,教育行業是一個重人力的行業,如果有技術的加持,技術會給教育帶來哪些明顯的變化?

楊守彬:我覺得教育行業恰恰是一個非常好的證明和實踐技術手段的領域。

過去教育行業都是靠一對一、一對多這樣的教學模式,靠人來傳道授業解惑。但是在未來,教育行業至少50%以上人的工作會被機器替代。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以及機器學習,會產生很多新的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精準,更個性化、更好效果的教育模式/培訓模式/學習模式。

過去依託線下傳統的以擴張校區、招募老師和學生的重運營模式,這種強烈需要依託人力的模式,其實正在被革命。

現在新出現的、最有發展潛力的一定是與技術結合的教育模式。包括我們投資的智能化的一對一教學平臺三好網、移動端外教平臺微語言背後都有技術驅動。

依託於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的公司正在迅速崛起,正在替代過去傳統沉重的線下教育模式也恰恰說明了教育公司需要藉助技術的力量以加速發展。

未來這種趨勢會越來越猛烈,原來傳統的線下擁有成百上千校區的重運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來自有新的技術支撐下運營模式的衝擊

Q&A

鯨媒體:以後您還會投資線下教育機構嗎?例如盈利性較好的線下民辦學校、國際學校、幼兒園等。

楊守彬:我不會投資純線下的培訓機構,即通過不斷的開校區、裝修、招聘老師和學生的模式為生的培訓機構。

無論是教育培訓行業,還是其他行業,不帶有技術驅動屬性的項目,我基本都不太會投。我認為未來成功的創業其實應該屬於懂技術和擁抱技術的人,純粹靠燒錢、圈人頭、圈地、重資產建校區這種簡單的規模相加模式過於陳舊,也不具備競爭力。

一個創業項目、一個公司背後一定要有技術的驅動,有技術因子,有技術團隊和技術人員,來解決問題、提高效率、提升質量、協助管理。這是我在投資教育培訓行業所非常關注的要素。未來一定要抱科學家的大腿,抱技術大拿的大腿,抱有技術力量的公司的大腿。

Q&A

鯨媒體:您覺得在教育投資裡,技術的重要性應該如何評估?一個公司的技術內核可以體現在哪些方面?

楊守彬:對於我來說,如果沒有技術內核、沒有技術驅動的項目我一般不會投,這是我判斷未來投資教育培訓項目的唯一決定性因素或者最高因素。

技術是否在產業或者在行業中應用,會產生一個新商業和舊商業的區別。

舊商業我概括它的特徵是無法做到海量又精準。在舊的教育培訓行業時代,招了多少學生,背後就得做同樣多的教育諮詢,就得匹配相應數量的師資,它是一個線性增長模式,即收入的高低來自於招生多寡。

同時這會引發另一個問題——規模不經濟。可能這家公司做到很大規模,每年營收幾十億,但是利潤只有可憐的幾千萬或幾百萬,一旦遇到競爭,規模越大、線下體量越大,受到的競爭越激烈,越不能轉身,“眼看它起高樓,眼看它宴賓客,眼看它轟然倒塌”,這就是舊商業時代的教育培訓。

因此,在舊商業時代無法做到海量又精準,因為數量大了無法實現個性化,實現個性化就沒有辦法做大規模,做大規模就沒有辦法精準聚焦個性化的痛點需求以及解決方案

但是在技術驅動下的新商業時代,則可以做到海量又精準。海量又精準地洞察每個人的需求,我們可以靠機器和數據,精準地解讀每個人需求。在未來,我們每個人都會是一個移動的數據生成器,所有的行為和學習習慣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而智能的教學工具可以非常好的理解和解讀數據,然後再製定個性化解決方案,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做到海量又精準。

Q&A

鯨媒體:但現在教育行業存在一個矛盾,技術人員和人才似乎投身教育行業的意願不強,您怎麼看待這一現象?

楊守彬:我們無法讓所有技術人員都聚集到教育培訓行業,也不是所有技術人員都適合教育培訓行業。人才有他自己的選擇方向,或者可能有價值最大化的領域去讓他施展技術才能。

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的智能互鏈+教育培訓會釋放無限的機會,新的技術與教育培訓結合會對行業帶來巨大的改變,同時也會產生非常大的價值,這就看什麼樣的技術人員能夠洞察、看好和理解教育與技術相結合所帶來的潛能。

3、縱向投資,投資人也會被機器替代?

Q&A

鯨媒體:您在教育領域的投資邏輯是什麼?

楊守彬:如果是早期投資,有三點最基本的判斷標準——事在先,人為重,錢跟上

“事在先”是你做的這件事情,這個模式,這個產品,這個服務要具備未來的發展空間,因為投資是投未來。另外一定要解決你所針對用戶群體的痛點需求。

首先,我認為教育培訓行業是一個無比廣闊的、幾乎不會消亡的市場,因為學習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一切偉大的成功者都是偉大的學習者,而一個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斷學習之中。但是你能否找到每一個年齡段、每一個特定人群的痛點和剛需,你能為他們解決什麼問題?因此我認為創業就要從痛點和需求開始。

其次,你在解決他們痛點的時候,有沒有比過去或現在的正在解決這些痛點的競爭對手,解決得更加徹底、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效果更好。

如果“事”沒問題,那我就看“人”。看這個創始團隊與他們要做的事是不是“人劍合一”,這把劍就是為這個人鑄造的,而這個人握這把劍最合適,這是最好的狀態。我們在過去投的這些項目,回到本質上就可以發現成功的企業基本是人劍合一的企業。

Q&A

鯨媒體:對於教育創業項目而言,有哪些指標是咱們必須考慮的?

楊守彬:第一個指標一定是商業模式的先進性,商業模式是否代表了未來。第二個指標是所處的市場容量有多大。因為夕陽產業所面對的細分市場容量相對較小,我們常說“寧願做一個大池塘裡的小魚,也不要做一個小池塘裡的大魚”,創業者一定要找到大的市場,最大的魚塘,最肥沃的土壤。第三就是創始團隊的實力如何。這些是我們對一個項目的判斷標準。

其實我們的這些判斷,越來越不以人的意志為主,而是應該依據於數據的判斷,依據於智能和機器的判斷,我們要用更多的數據來判斷一家企業的優劣。

以往投資機構通常通過盡調得知一個企業的數據,例如用戶量、留存率、ARPU值、活躍度、收入等等,未來所有的數據都能通過掃描和解讀。所以我覺得在未來創業和投資這件事情上,人的作用會下降,而是依託於背後的智能和技術,因為數據是最理性的、最客觀的、最準確的。

Q&A

鯨媒體:春光裡目前的投資傾向是怎樣的?

楊守彬:春光裡不是按傳統的早中晚期、Pre-IPO以輪次的推進來進行投資,而是按照縱向產業鏈投資模式,比如說我們有專門的文娛體育基金、科技基金、新能源基金、影視娛樂基金,我們也會成立專門的教育培訓基金、泛教育基金。我們定義這個產業基金可以囊括早期中期晚期Pre-IPO全階段投資。

我們認為這種縱向產業鏈投資模式更易於紮根、理解、整合產業以及在產業中發現機會,同時我們也認為這是最好的投資風險和收益佈局。

比如我們整個基金裡面可能有30%的資金用來投資教育培訓行業的早期項目,例如我們的豐厚資本就是一家投早期項目的投資機構;然後用40%的資金投資A、B、C輪,用30%的資金投資Pre-IPO的項目。

Q&A

鯨媒體:我們瞭解到,春光裡非常注重為創業者賦能,您能介紹下咱們具體是如何進行的嗎?

楊守彬:春光裡的整體定位為新型的產業資本。所謂新型的產業資本,即非兩三個合夥人帶著十幾個投資經理做投資的精英化投資了。我們是一個生態型的基金或投資機構,並且為創業賦能,為產業加速,為資本支撐。

過去我們累計投資約200多家企業,也鏈接了幾萬家企業,那麼為這些企業之間的產業賦能和整合也變得非常重要。我們在賦能方面做了很多投入,比如我們圍繞產業舉辦產業峰會、產業培訓、產業加速、產業社群以及產業大數據等一系列服務。

從創業角度來講,我覺得創業有三大成本——認知成本、機會成本和時間成本。不少創業者創業三四年才突然發現創業是怎麼回事,把創業需要經歷的坑,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都走一遍才明白創業需要的元素,這在時間成本上是巨大的浪費。

我們會用大量服務和培訓來提高創業者的認知,節省認知以及時間成本,例如我們的“獨角狩沙盤”,讓創業者通過實戰性對抗的沙盤遊戲,把整個創業的全要素全部經歷一遍,省去了交高昂學費去認知到一些創業基本概念的成本。

Q&A

鯨媒體:其實創業培訓也是教育培訓領域的一部分,您是怎麼看待創業培訓的,創業培訓有效的衡量標準是什麼?

楊守彬:其實在國內有很多機構在做創業培訓,我本人可以算是國內創業培訓和投資人培訓領域的開創者之一。

創業需要培訓,創業培訓的類型也多種多樣,例如有認知型的培訓,有理論型的培訓,有戰略性的培訓以及戰術型的培訓等等。簡而言之,如果以成敗論英雄,創業培訓可以幫助創業者成功,但無法決定成敗。

我們說創業很大程度上失敗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所以我認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和減少犯錯誤的概率、及早地健全創業者對創業的系統認知,並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創業培訓最大的意義和價值,通常能跑到最後的企業就是那些犯錯誤最少的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