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出身的陶侃怎样在晋朝咸鱼翻身位极人臣的?说说传奇人物陶侃

最近读《晋书》,无不为晋朝的一位人物所肃然起敬,他就是陶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是他的曾孙。

陶侃惜谷,陶侃运甓, 陶母责子 ,截发延宾,孝子约酒,梦生八翼,双鹤冲天等等流传千古的典故成语,他的事迹影响了中国一千多年。

陶侃出身贫寒,在两晋风云变幻中,竟冲破门阀政治为寒门入仕设置的重重障碍,至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他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寒门出身的陶侃怎样在晋朝咸鱼翻身位极人臣的?说说传奇人物陶侃

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庐江郡寻阳县(今江西九江西)人。出身贫寒,其父陶丹,在三国孙吴时曾任扬武将军,地位不高。陶侃年幼而孤贫,和母亲湛氏相依为命。你想在魏晋时期,朝廷注重门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科举考试还得200多年后的隋唐才出现,魏晋时期朝廷实行九品中正制,来选拔人才,汉朝的荐举制的延伸,只不放有了品级,上品官员实际上大都被士族豪门所拥有。像我们熟悉的王羲之,本为琅琊王氏,基本不用努力就能不断的封官加禄。庶族几乎没有咸鱼翻身的机会。

一次,鄱阳郡孝廉范逵素有贤名,途经陶家。陶家里无积蓄,家徒四壁,而范逵马仆甚多,又冰雪积日,仓促间陶侃无以待客。他母亲于是剪下自己的长发卖给别人做假发,来换粮食和酒菜,又把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剁成草料来喂马。客人畅饮极欢,连仆从也受到未曾想到的招待。这是截发延宾的故事,陶母热情好客,一心为儿子的前程着想。

寒门出身的陶侃怎样在晋朝咸鱼翻身位极人臣的?说说传奇人物陶侃

范逵告别时,陶侃相送百余里。范逵问:“卿想到郡中去任职吗?”陶侃回答:“想去,可苦于无人引荐。”范逵拜见庐江太守张夔,极力赞美陶侃。张夔召陶侃为督邮,领枞阳县令。在任上以有才能而著名,范逵为他人生第一伯乐。

值州部的从事到郡中,想找点岔子处罚他,陶侃关上门严格约束部下,对从事说:“若我们有错误,自当按宪令处治,不应这样相逼,若不按礼法办事,我也能对待。”从事只好离去。陶侃骨鲠正气,不屈不挠。

张夔之妻生病,需要到几百里之外去接医生,时雪天地冻,主簿等僚属们都感到为难,独陶侃说:“侍君侍父是为臣为子之义,郡守夫人,就如同我们的母亲,哪有父母有而子女不孝的。”于是主动前往,不辞劳苦。以至长沙太守万嗣来到庐江见到陶侃时,诚心敬悦,对他说:“你最终一定会有名的。”让自己的儿子与陶侃结为好友才离去。 陶侃有仁有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张夔后来举荐陶侃为孝廉,陶侃到洛阳后,几次拜谒张华。张华为西晋宰相,张华开始认为他是出身卑微,不大理睬他。但陶侃每次去,都神色安然。张华后来与他交谈,大为惊异。陶侃得以除任郎中。伯乐重要,但是才华更重要。

伏波将军孙秀是灭亡的孙吴宗室,名望不高,北方士族都耻于任他的掾属,孙秀因为陶侃出身寒族,于是召他为舍人。当时豫章国郎中令杨晫,是陶侃的同乡,被乡中舆论一致称扬。陶侃拜见他,他评价说:“《易经》上说:‘坚固贞正,足以干事。’陶士行就是这样的人。”杨晫和陶侃一同乘车去拜见江南名士中书郎顾荣,顾荣也很看重他。吏部郎温雅对杨晫说:“你怎么和小人同乘一辆车呢?”杨晫说:“他可不是普通的人。”当时的清谈领袖乐广要会见南方的名士,武库令黄庆推荐了陶侃。遭到了一些人的非议,黄庆说:“这人终会前途远大,有什么可疑的。”黄庆后来任吏部令史,就推举陶侃为武冈县令。英雄不论出身,只是不鸣而已。

西晋是由曹魏权臣所建,司马炎建立西晋,在公元280年统一中国后,上层很快奢侈腐败,司马炎死后发生八王之乱引起江南动荡不安,为陶侃施展才干提供了机遇。西晋末年,秦、雍一带的人民因天灾和战乱,大量流徙到梁、益地区就食。

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年),义阳蛮张昌聚众起义,很快攻下江夏郡,旬月之间,众至三万。朝廷即任命刘弘为荆州刺史率军前去镇压。即辟陶侃为南蛮校尉长史,领大都护,命他为先锋开赴襄阳,讨伐张昌。此时,贼兵势大,刘弘多次战败,荆、江、扬等州大部分地区为张昌所控制。刘弘辟陶侃为南蛮校尉长史,领大都护,命他为先锋开赴襄阳,讨伐张昌。陶侃屡次与张昌交战,大败张昌,前后斩杀数万人,张昌逃窜到下山,他的部众全部投降,荆州平定。

刘弘无限感叹的对陶侃说:“我过去担任羊公(羊祜)的参军,羊公说我日后一定能到他的地位,今天看到你,一定能够继承老夫我。” 后因军功被封为东乡侯,食邑一千户。

晋惠帝永兴二年(305年),扬州刺史陈敏趁北方八万之乱,朝廷无力控制江东,于是起兵占据扬州,又遣其弟陈恢攻武昌,意图割据江南。 刘弘命陶侃为江夏太守、鹰扬将军,率军抵御陈恢。陶侃齐备仪仗,将母亲接到官舍,乡里都大觉荣耀。随郡内史扈怀在刘弘面前挑拨说:“陶侃与陈敏为老乡,他如今在大郡任太守,统领强兵,倘若有异心,荆州东大门大开了。”刘弘回答说:“陶侃忠直能干,我了解他很久了,他一定会尽职尽责的。”陶侃听说后,派儿子陶洪和侄子陶臻到刘弘那里为质,来加强刘弘对他的信任,刘弘任他们为参军,给予赏赐,将他们送回江夏。说:“贤叔要征战出行,而祖母年事已高,你们应该回去。村野匹夫互相交往,尚且不负心,何况大丈夫呢!”再加陶侃为督护,让他和诸军并力抗击陈恢。陶侃以运输船作战舰使用,有人说不能这样作,陶侃说:“用官船来打官贼,有什么不行的?”陶侃与陈恢交战,多次击败陈恢。又和皮初、张光、苗光在长岐共同击败陈敏的部将钱端。陶侃治军严肃整齐,凡有缴获,全部分赏士卒,自己身无私财。

晋朝怀帝永嘉五年(311年),琅邪王司马睿命王敦统领甘卓、周访等沿江击败华轶。华轶兵败被杀后,陶侃升任龙骧将军、武昌太守。当时天下饥荒,山中蛮贼常拦截长江上船只抢劫。陶侃令部下诸将假扮商船引诱山贼,山贼果然前来,活捉了数人,结果审问,得知他们原来他们是西阳王司马羕的部下。陶侃派兵逼司马羕交出盗贼,自己带兵在钓台列阵以为后继。司马羕只好把帐下二十人绑送出来,陶侃将他们斩杀,从此水陆交通安全畅通。返家的逃亡者络绎不绝,陶侃竭尽财力资助他们安家定居,又在郡东设立与夷人交易的市场,大收其利。陶侃经常夜读《孙子兵法》,善于用谋。

寒门出身的陶侃怎样在晋朝咸鱼翻身位极人臣的?说说传奇人物陶侃

晋愍皇帝建兴元年(313年),荆州刺史周顗被杜弢围困在浔水城。陶侃派部将朱伺前去救援,杜弢退守泠口。陶侃判断杜弢必由陆路偷袭武昌,火速率军抄近路,连续行军三昼夜,在武昌周围设下埋伏。杜弢果然来攻,陶侃令朱伺率伏兵迎头痛击,大破杜弢,缴获大批辎重,杀伤众多敌兵。陶侃用兵如神,兵贵神速。

杜弢败军退入长沙。陶侃向王敦报捷,王敦感叹道:“伯仁(周顗)刚到任,就被贼兵败,何为刺史?没有陶侯,荆州有失啊。”王贡说:“荆州正值多难之时,非陶龙骧(陶侃)治理不可。”王敦同意,即上表拜陶侃为使持节、宁远将军、南蛮校尉、荆州刺史,管领西阳、江夏、武昌等郡。

贼寇王冲自封荆州刺史,占据江陵。王贡回到竟陵,假借陶侃的命令,以杜曾为前锋大督护,进军杀了王冲,收降他的部下。陶侃召杜曾前往,杜曾未到,王贡害怕假传命令的事会获罪,就和杜曾一起反叛。王贡在沌阳向陶侃的参军郑攀发起攻击,将其击败,又在沔口打败朱伺。陶侃准备移师退守,又被部将张奕迷惑,于是按兵不动。不久,王贡军到达,陶侃被打得大败。叛军钩住了陶侃的乘船,幸亏他跳上一只小船,而朱伺奋力苦战,陶侃才得以脱险。张奕投奔叛军,陶侃也被免职。但王敦还是上表请陶侃以布衣身份领职。

陶侃再次率周访等进兵入湘,让都尉杨举为先锋,将杜弢击败,屯兵于城西。陶侃的部下致辞于王敦,为陶侃辩白,王敦于是上奏请恢复陶侃的官职。

后来杜弢部将王贡率三千精兵,出武陵江,诱骗五溪蛮夷相助,以水师截断官军道路,直逼武昌。陶侃派郑攀及伏波将军陶延连夜进军巴陵,出奇兵大败王贡,斩首千余级,归降者达万人,王贡只好退回湘城。叛军内部产生了矛盾,杜弢因怀疑张奕而杀了他,叛军都不自安,降者日益增多。王贡又来挑战,陶侃在远处对他说:“杜弢是益州的小吏,盗用国库钱财,父亲死后竟不奔丧。你本是好人,为何要跟随他胡为?天下难道有善终的叛贼吗!”王贡开始将脚横架在马背上,一副傲然无礼的样子,陶侃说罢,王贡肃然放下脚来端坐,神色言辞显得很恭顺。陶侃知道他可以改变,再次予以说服,并截发起誓,王贡于是归顺陶侃。杜弢败走,陶侃率军攻克长沙,俘获了杜弢部将的毛宝、高宝、梁堪后回师,杜弢起义被平定。陶侃收复王贡,孙子曰:上兵伐谋,攻心为上。陶侃活用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

东晋元帝太兴元年(公元318年)陶侃后遭王敦嫉妒,调入广州逢杜弢余部杜弘与温劭等占据交州。闻陶侃将至,杜弘企图利用诈降偷袭。陶侃识破他的计谋,布兵设阵,一举将杜弘击溃。“诸将都请求乘胜进攻温劭,陶侃笑着说:“如今我已是威名显赫,何必再动刀兵,只需要一纸布告就可以解决。”于是下书告谕,温邵因害怕逃走,追兵在始兴将他抓获。陶侃因功被封为柴桑侯,食邑增至四千户。此时陶侃已经近花甲之年,老骥伏枥,威名大震。

东晋明帝太宁三年(325年),王敦之乱平定后,晋明帝司马绍为避免重蹈覆辙,在一方面重用庾亮、郗鉴等制约王导的权力,同时任命陶侃为都督荆、湘、雍、梁四州军事、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其他职务如故。荆楚民众听到这个消息后都互相庆贺。

陶侃治荆州,重农辅桑,王敦之乱后,荆州百姓多饿死。陶侃在秋熟收获之时常买米,等到饥荒时又减价卖出救济。使得官民欢悦,都依靠他救济得以生存。而且军队边练兵务农,以军民勤于农稼,家给人足。在他治理下,自南陵迄于白帝数千里中,路不拾遗。上马能打仗,下马能治世。

东晋成帝咸和三年(328年),苏峻之乱爆发,建康被叛军所占,儿子陶瞻被叛军所害。温峤邀陶侃出兵勤王。并推他为盟主。此时陶侃已经近古稀之年了,于是慨然戎服登舟而行,昼夜兼程,连陶瞻的丧礼也未参加。与温峤、庾亮等人齐会在石头城下。诸军要攻城,陶侃认为贼兵强盛,不可硬攻,当等待时机以智而破之。,连夜修城,天亮时就造成。叛军看到新建成的营垒,大为惊恐。叛军进攻大业营垒,陶侃准备救援,长史殷羡说:“陆战我们不如苏峻,如果派人去救大业,那大事难成。现在应该急攻石头城,苏峻必定会救援,这样大业就解围了。”陶侃听从了殷羡的建议,苏峻果然丢下大业来支援石头城。最后斩杀苏峻,

在平定苏峻之乱的过程中,陶侃是勤王军的盟主。当时庾亮率军攻苏峻,反为其所败,于是把符节交给陶侃谢罪。陶侃却说:“古人曾有三败,君侯您才败两次。现在是紧急关头,不该计较这些。”陶侃对庾亮如此宽容,诸将都奋力作战。苏峻之乱终于得以平定。东晋政局危而复安。

东晋是建立在王谢等世家大族的辅佐下建立,皇帝没有真正实权,苏峻之乱后,江南保持了七十余年的安定局面,没有出现大的动乱。社会的安定对江南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这用来评价陶侃一点不为过。

后朝廷拜陶侃为大将军,赐予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殊荣,被陶侃上表坚决辞让。 陶侃到晚年时深感物极必反的道理,因此不参与朝政,多次想告老还乡,但被佐吏们苦苦相留。

东晋成帝咸和九年(334年)六月,陶侃病重,上表逊位,派人将官印节传等送还朝廷。离开荆州前,军资、器仗、牛马、舟船等,都有簿录统计,封存仓库,由陶侃亲自上锁。陶侃将后事托付给右司马王愆期,加职都护,命他统领文武官吏。陶侃于樊溪去世,享年七十六岁。根据遗嘱,众人把他葬在长沙南二十里的地方,他的旧部又在武昌城西为他刊石立碑、作画像。成帝下诏追赠陶侃为大司马,赐谥号“桓”,以太牢礼祭祀。

陶侃在广州,闲时早上把一百块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别人不解,他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难担大任。”这是成语“陶侃运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这就是人生磨炼。

寒门出身的陶侃怎样在晋朝咸鱼翻身位极人臣的?说说传奇人物陶侃

陶侃生性谨慎,为官勤恳,整天严肃端坐。做事繁而不乱,不曾有片刻清闲。招待或送行有序,门前没有停留或等待之人。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陶侃惜时的典故。

陶侃的部下有喝酒赌博而荒废职事,陶侃命令将其酒器、赌具都投入江中,并鞭打吏将,对他们说:“樗蒱赌博是牧猪奴的游戏,《老子》、《庄子》浮华不实,不是先王的明法正言,实不可行。君子当正其衣冠,振其威仪,那有蓬乱着头发来培养声望还自称豁达的人。”有送礼物给他的,都要询问来由,若是自己出力得来的,即使礼物轻微也很高兴,回赠的东西更多。若这礼物来路不正,则严厉斥责,绝不收取。

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陶侃惜谷千古流传。

在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0

1700年前的陶侃就是这样传奇的人物,我们今天的人应该多学习。

作者 孟 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