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是個怎樣的人?

笑看人生172872934

閻錫山,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畢業生。

1883年,出生於小地主家庭,讀過私塾,後隨父親進行投機生意慘敗。

1902年,考入了山西武備學堂。次年被保送赴日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1905年,加入同盟會,會見孫中山,自此登上政治舞臺。

1909年,畢業回國,任山西陸軍學堂教官。赴京參加留日歸國士官考試,成績優秀。獲得舉人稱號並授予軍銜。隨幾個月內高升至即山西新軍第四十三協第八十六標標統(上校團長)。

1911年10月,在辛亥革命爆發後,閻錫山等同盟會人員決定太原新軍起義,攻入城內殺死山西巡撫陸鍾琦,公推閻錫山為山西都督。12月,清軍攻佔娘子關。閻錫山決定分兵繼續戰鬥,其率一部北上綏遠,攻克包頭、薩拉齊並向呼和浩特進軍。但同時進行的“南北議和”,因袁世凱的實力,閻錫山擁護袁世凱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後支持袁世凱建都北京,袁遂命閻錫山為山西都督,主掌山西。

1912年,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袁世凱大肆鎮壓國民黨之時,閻錫山隨即退出國民黨,併為虎作倀。袁任其為“同武將軍”。

1915年,閻錫山擁護袁世凱稱帝,被袁封侯。

1916年,護國戰爭爆發,閻錫山仍支持袁世凱,不遺餘力。袁世凱稱帝失敗後,段瑞琪上任,閻錫山即追隨段反對護法運動並抗擊護法軍,全軍覆沒。

之後,閻錫山因為“擁袁稱帝”“反對護法”失敗,便開始奉行“三不二要”(不入黨、不問外省事、不為個人權利用兵,要服從中央命令、要保衛地方治安)簡單來說就是守土一方,保境安民。因此很久一段時間,山西境內非常安定,人民安居樂業。

1924年,閻錫山在韜光養晦,軍隊大量訓練擴編後加入第二次直奉戰爭,阻截直軍北上。

1927年,北伐爆發後,閻錫山就任國民革命軍北方總司令,指揮討伐奉軍,山西晉軍鉗制相當部分奉軍,對全局有重要意義。

1928年,受蔣介石拉攏,任閻錫山為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總司令,此後閻錫山擁蔣北伐。

1929年唐生智聯閻倒蔣,後閻錫山出爾反爾擁蔣反唐。此後,閻蔣關係惡化,中原大戰爆發,最終以蔣介石的勝利告終。1930年,閻錫山下野。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閻錫山東山再起,蔣命閻錫山為太原綏靖主任。之後為緩和與蔣介石的矛盾,提出“自強救國”口號,制定山西十年建設計劃,全力以赴進行經濟建設,蔣介石的重大決策,表面上完全擁護。

華北事變後,日軍大舉入侵,閻錫山在擁護蔣的前提下,確立聯共抗日的路線。

1937年,盧溝橋事變,全民抗戰。閻錫山擁護抗戰,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8月,赴雁門關太和嶺口指揮作戰。 9月,日軍入侵山西,晉綏軍阻敵失敗。後國共兩黨軍隊配合,平型關大捷。接著,晉綏軍與中央軍扼守忻口,與日展開大規模戰鬥。因太原失守,閻錫山南撤。

1939年,閻錫山積極貫徹國民黨“防共、限共、溶共”措施,併發起“十二月事變”閻錫山聯共抗日終結。

1940年,閻錫山秘密同日軍代表接觸和日本參謀長楠山秀吉談判,達成雙方合作,日本為閻提供大量裝備,雙方停止敵對,以此閻錫山陷入聯日反共的境地,之後大肆捕殺共產黨人,和日軍相互利用勾結。

八年抗戰,閻錫山在山西多半和日偽合流。

解放戰爭,國民黨敗北,閻錫山逃亡臺灣。於1960年病逝臺灣。

以上簡單淺述,可以這麼說,閻錫山在掌權山西的幾十年,雖然主張保境安民,不參與戰事,山西境內輕重工業、軍事、教育各方面長足發展,人民富裕安居樂業,一片祥和。也曾在辛亥革命立下大功,並參與北伐,但其太出爾反爾,時不時調轉槍口,反蔣擁蔣,聯共反共,尤其抗日戰爭中後期作為甚少,並且大量和日偽軍勾結利用,企圖利用日寇消滅在山西八路軍。解放戰爭時期,立場堅定與共交戰。

說到底,他只是一個一切只為自己生存考慮的舊軍閥。

以上。


木劍溫不勝

在民國政壇上,閻錫山絕對是一個神一般的存在,沒有哪個軍閥像他一樣,在山西屹立38年不倒,而有的省,比如像四川,走馬觀花式的出現了數十位領導人。閻錫山是從辛亥革命就開始起家的,參加過討袁護國戰爭,參加過護法運動,參加過北伐戰爭,參與過中原大戰,參與過長城抗戰,在全面抗戰中,閻錫山也是堅持抵抗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而評價一個歷史人物,不能泛泛而論,或者堅持已有定論,而應該從人物的生平和他的經歷以及言行中去發現他的人生軌跡。

清末新政時期(1904年),閻錫山考取官費留學生,留學日本,在日本期間,經人介紹,閻錫山加入同盟會,同時還是留日學生中最為鐵桿的“鐵血丈夫團”的一員,1909年,閻錫山學成回國後,任山西新軍副標統,後來在光復山西的過程中,閻錫山居功至偉。

辛亥革命後,面對日益嚴峻的蒙古形勢,閻錫山一度致電袁世凱,請求援助,以利於他能夠出兵蒙古,防止蒙古成為俄國人的勢力範圍。為了鞏固邊防,閻錫山曾經提出《晉邊屯田辦法》,想要師法古人屯田的辦法,在晉邊、內蒙進行屯田,以鞏固邊防。

北伐戰爭期間,閻錫山和馮玉祥在北方起到了策應南方革命軍的作用。

中原大戰,閻錫山與蔣介石鬧翻,一度把國民政府遷到太原,如果不是因為張學良入關協助老蔣,最終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

1935年前後,日本人策劃的華北自治運動達到高潮,日本人也曾經找過閻錫山,希望與蔣不睦的閻錫山能夠參與華北自治運動。但是日本人低估了閻錫山的民族主義情懷,閻錫山沒有中日本人的圈套。

抗戰爆發後,閻錫山任二戰區司令長官,組織了太原會戰,雖然最終以失敗告終,但是實事求是講,閻錫山還是盡力的。不過在抗戰陷入低潮的1940年前後,閻錫山也跟日本人接觸過,這或許是他的一個汙點吧。

解放戰爭時期,閻錫山丟了山西后,到了南京,後來又到了廣州,一度成為行政院院長,後來隨蔣介石到了臺灣,在臺灣終老。

閻錫山的一生有革命元勳、軍閥、愛國者、反動派等多個標籤,他的一生是複雜多面的一生。


青年史學家

對自己,閻錫山摳門,早飯基本就是一碗尋常稀飯,有時候請客時也不過醋溜豆芽和一盤花生米,然後再加上一罈山西老酒。

閻錫山不好色。民國軍閥很多都是妻妾成群,但他只有一個妻子徐竹青,後來也是因為徐竹青多年不育,為了傳宗接代才娶了一個妾室徐蘭森,

對山西百姓,閻錫山是對得起的,短短十多年就將山西從一個內陸落後省份,發展成兩個民國模範省之一。他建設實業,創辦工廠,如西北實業公司和太原兵工廠等;發展銀行金融業,推行“物產證券”,籌集資金高達7000萬元;建設同蒲鐵路。

在山西,他還提出“三事”(種棉、造林、牧畜)、“六政”(禁菸、天足、剪髮、水利、種樹、蠶桑),最重要的是嚴厲推行義務教育,據1933年《教育部督學視察山西省教育報告》,1932年的教育經費佔當年各縣行政總開支的比例:忻縣122021元,佔61%;定襄縣64543元,佔50%;大同縣91789元, 佔57%。

到1929年時,山西全省共有學校26489所,山西兒童的入學率達到了70%,位於全國第一,遙遙領先於其它省份。

但對外,他又水潑不進,修的鐵路都跟外省的不一樣寬,讓外地軍閥運兵進山西都很困難。

抗戰時,閻錫山領導的晉綏軍雖然屢戰屢敗,但他也屢敗屢戰,和中央軍、八路軍一起把日軍擋在了山西,沒讓山西全線淪陷,對民族和國家是絕對有功的。

內戰,那是親兄弟打架,咱就不說了。有人說:“民國諸多大軍閥中,閻錫山是得位最正,掌權最久,下場最好的。”這句話是對的。


漁樵侃史


我覺得閻錫山是一個非常合格的“土霸王”。


不要以為這是貶義,這是褒義詞;因為在民國,能做好“土霸王”的都沒幾個。


首先,閻錫山非常明確自己需要維護的是哪些人,他在政治上效仿清朝八旗,也在山西搞了一個非常封閉的小團體,就是五臺人圈子。


千萬不要以為搞封閉小團體不好,事實上對於“土霸王”類型的軍閥來說,封閉小團體才最有利的。


現代歷史學家總結中國科舉經驗教訓時經常愛談到一點,就是明清士大夫為什麼對朝廷“忠誠度”不高問題,很多學者都提到一個原因,就是科舉發展到明清已經相對很完善了,科舉難度很高,選拔過程還異常公平。


大家會覺得奇怪,選拔過程公平和考試難度高難道有錯嗎?


如果站在“維護朝廷,對皇帝忠心”的角度,科舉的難度和選拔的公平就是錯的。


因為考試的難度,因為選拔過程公平,造成絕大多數考上進士的文人都會覺得這是自己能力導致的,並不會認為這中間有朝廷和皇帝什麼貢獻,也就更不會感謝朝廷和皇帝了。而什麼人會感謝皇帝呢?就是能力不夠,但是被皇帝個人意志提拔到一定位置上的人。


而閻錫山在山西恰好就不搞“能者居之”,就搞“會說五臺話,就把洋刀挎”,這固然留不住人才,但是同時也使得團體內部對他的忠誠度很高,超過西北軍等其他軍閥。



畢竟這些憑藉“五臺人身份”走上山西重要職務的軍政人員都知道,沒有閻錫山就沒有他們的地位。


如果對比馮玉祥和閻錫山,就可以很明顯看出,閻錫山這封閉小圈子的好處了。


是,閻錫山這麼搞造成人才流失,但是同樣,也保證了閻錫山長期獨霸山西,那些搞“能者居之”的軍閥,到了抗日戰爭爆發前夕,還有幾個在臺上的?


這是上層,接下來說閻錫山對下層的控制。


閻錫山之所以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土霸王”,能牢牢掌握山西一直到1949年,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他是民國軍閥裡唯一可以真正掌握“鄉村”的軍閥。


不管是桂系自己吹噓的民兵,東方斯巴達;還是蔣介石勢力,他們都沒能像閻錫山一樣,做到把行政觸角下到每一個村,這一點,軍閥裡只有閻錫山做到了。



千萬不要小看這一點,控制了每一個鄉村,閻錫山就可以儘量多的汲取基層資源,徵兵、徵糧就能做到比其他軍閥高效,也就能保證他比其他軍閥更扛“風險”。


這裡又要把馮玉祥將軍拿來和閻錫山做對比了,馮玉祥在中原大戰前曾經掌握過很多地盤,比如河南、綏遠、西北,但是這些地盤馮玉祥都做不到閻錫山那樣,掌控每一個鄉村。


馮玉祥對當地的掌控只能浮在表面,這就是為什麼馮玉祥後來為了籌集軍費在河南大肆查封廟宇的緣故,沒辦法有效汲取基層資源嘛。


綜上所述,閻錫山在上面搞封閉小圈子,對下,控制住了山西的每一個鄉村,能有效汲取資源,做到這兩點的閻錫山,是民國少有的成功的“土霸王”。


蘭臺

從輩分上講閻錫山和胡漢民、柏文蔚、蔡鍔是一輩,辛亥革命崛起的軍政府都督。李濟深、李宗仁要晚,蔣介石輩分就更晚了,畢竟他還排在陳其美后面。

從實力上講:閻錫山在38年的絕大多數時間裡,一直控制著一到兩省,這是其他人不具備的。

講完了兩個特色,我就來談下閻錫山與民國北方政局閻錫山與山西的建設

1、閻錫山與民國北方政局

前面我寫了太原在中國曆代戰爭中的作用,基本就可以明確表裡河山的山西在亂世中國政局的作用了。

因為歷朝首都在洛陽、開封、西安、北京,山西就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辛亥山西革命爆發,新軍太原起義,擊斃巡撫陸鍾琦父子,光復山西。這對清廷中央政局與北方軍政影響非常大。從太原東下就能切斷平漢路,在武漢討伐的北洋軍後路就斷了;吳祿貞要搞燕晉聯軍,很可能顛覆清政府。所以後來南北談判中,清政府堅決不承認山西獨立,堅決派曹錕第三鎮攻擊。可見閻錫山對辛亥革命的貢獻,那年才28歲

(山西與辛亥革命)

閻錫山在袁世凱實現中央集權的過程中比較低調,當然也被架空了,巡按使負責制。

在護國運動袁死後,閻錫山開始山西建設,守土六政。當然也要參與北方政局。

張勳復辟,晉軍東進切斷平漢線,封鎖張勳盟軍北上之路。

第二次直奉戰爭,閻錫山再次切斷平漢線,讓吳佩孚的援軍難以北上,吳也沒法南下,只能從海上逃走。

1926年,討伐國民軍,擊敗馮部,獲得綏遠。

1927年,擁護北伐,牽制大批奉軍,使之不能南下。

(二次北伐,看晉綏軍的表)

1928年,二次北伐,晉綏軍率先攻入北京,安國軍政府垮臺。

1930年,以閻錫山為主,在北京組建政府,與蔣介石分庭抗禮。

1937年,積極抗戰,重創日軍。在丟失太原後,整個華北戰場抗日進入敵後狀態。(想想宋哲元千里南撤,韓復渠不戰而退)

(華北最堅決之抵抗,太原會戰)

閻錫山在北洋時期的向背對北洋政府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到了南京政府時期,依然是北方的支柱

2、閻錫山與山西建設

平心而論,閻錫山的經濟建設能力最高,政治能力次之,軍事能力最次,雖然他是軍人出身。

A第一次建設

閻錫山在袁世凱死後,獲得實權,就開始第一次建設山西。這次的特色是比較傳統,走傳統儒家養民治理與推行現代教育相結合的方式

“推行六政”:成立“六政考核處”,推行水利、蠶桑、植樹與禁菸、天足、剪髮,後來又增加種棉、造林、畜牧,合稱“六政三事”。 民國七年4月以後,推行“村本政治”。頒佈《人民須知》和《家庭須知》、《村禁約》,山西曾獲得了“模範省”的稱號。ps:看閻年譜發現,閻錫山給學生的寒假作業就是回家背誦這些規定,然後背給村裡人。

同時閻錫山也積極推廣技術教育、師範教育與白話文運動。多次和新文化運動領袖有筆墨往來。在經濟上和馬寅初博士也有討論。同時也發展軍事工業。

如果說王永江的東北建設,為張作霖入關爭天下奠定了基礎,那麼閻錫山的山西一省建設,支撐了其1927-1930的四年作戰

(六政)

B第二次建設

閻錫山在中原大戰失敗後,去大連(日本人管理)呆了一年,在這一年內的變化我沒有具體考證,但回來之後開始了重工業建設提出“自強救國”、“造產救國”等口號,成立了經濟建設委員會,制訂了山西省政十年建設計劃,組建了山西人民公營事業董事會,全力以赴地進行經濟建設,並把三分之一以上的軍隊用於築路。

在數年之內創建了包括採礦、冶金、採煤、發電、機械、化工、兵器、水泥、皮革、毛紡、造紙、捲菸、火柴等輕重工業廠礦的西北實業公司,修築了長達 860餘公里的同蒲鐵路,成立了山西省營業公社,整頓了山西省銀行,新建了鐵路、鹽業、墾業等銀號,併為“四銀行號”成立了實物準備庫,到抗日戰爭前夕,在山西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官僚資本體系,資產達到2億銀元。其規模之大,投資之少,速度之快,效益之高,在國內名列前茅。

民國的黃金十年確實有建構的成分,但閻錫山五年的發展是實實在在的。

閻錫山第一次山西發展是為了守土安民,第二次是為了強大國家。

總結:

閻錫山在北洋時期對北洋政局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在南京國府時期是華北的關鍵支撐點。

閻錫山第一次建設更接近傳統,第二次建設直接是重工業導向強大國家,這也是國家危機加深的體現。我們更多應該考慮重工業建設的時代背景與迫切要素,而不是基於小清新去求全責備。

參考文獻:

《徐永昌日記》《蔣介石日記》《閻錫山傳》


民國閻伯川先生錫山年譜長編初稿

(閻錫山年譜)

王先明. 危機中的發展與發展中的危機[N]. 北京日報,2016-06-13(015).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閻錫山,字百川,山西五臺人。辛亥革命後擔任山西督軍,開始了對山西長達38年之久的統治。閻錫山在民國絕對是一個傳奇人物,他白手起家卻成為了中國實力最強的地方軍閥之一。可惜的是,解放戰爭打響之後,閻錫山和人民作對,最終在解放前夕,飛向了孤島臺灣。

那麼閻錫山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放翁認為首先他是一個精明的人,其次他是一個喜歡中庸之道的人。放翁覺得這兩點是閻錫山身上最鮮明的特點了,也是最重要的特點,不信,請聽放翁一一道來。

先說閻錫山的精明,山西人大概都是比較會做生意的,閻錫山繼承了山西人的優良品質,會做生意,會到精明的程度。縱觀閻錫山的一生,他很少做賠本的生意。袁世凱上臺,他立馬支持,袁世凱要稱帝,馬上勸進,袁世凱不行,馬上倒袁,北伐軍北伐,他支持三民主義。這些種種可以看出來閻錫山雖然的確是一個比較精明的人。

雖然有時候他精明過頭了,放翁也舉幾個例子。中原大戰的時候聯合馮玉祥,李宗仁搞老蔣,卻不捨得在張學良身上下大本錢,最終張支持了蔣介石,閻錫山也被弄下臺。

再說閻錫山的中庸之道,閻錫山在山西做了38年的土皇帝,直到解放軍解放山西。能夠在民國時期坐穩土皇帝,那是相當不容易的,但是閻錫山做到了。憑藉著自己的中庸之道,他成了民國時期政壇的不倒翁 。

我們來看看閻錫山的中庸之道,民國初年的時候,中國軍閥混戰,打成一鍋粥,閻錫山始終堅持“保境安民”,不跟別人摻和,使山西的老百姓人人都有飯吃,甚至還比較富裕。抗日戰爭的時候,閻錫山也抗戰,但他也和日本人眉來眼去,要在國民黨、共產黨、日本人三個雞蛋上跳舞,誰都不得罪。



不過晚年的閻錫山也因為這吃了苦頭,他太過中庸,以至於別人都不幫助他。蔣介石搞倒他之後,他的門前也是門可羅雀,不知道這是不是他明哲保身的中庸之道。

閻錫山這個人不管放在歷史中,還是跳出歷史來看他,都不好評價他。他在山西38年讓山西成為民國時最穩定的地方,沒有受戰亂的侵擾,這一點他功德無量。抗戰的時候,雖然他和日本人曖昧卻沒有投降,大節無愧。國共內戰的時候,因為陣營不同,我不發表評論。這或許就是他的精明和他的中庸之道吧,讓後世人都不好說他是功大還是過大。




一樹梅花一放翁



閻錫山是民國軍閥的典型代表,更是最成功的軍閥。

1911年10月,革命黨人發動武昌起義,閻錫山在山西響應革命號召,遂組織發動太原起義,攻佔太原城後成立軍政府,閻錫山被推為軍政府都督,自此開始掌控山西。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入太原,閻錫山兵敗逃至廣州,閻錫山對山西的統治方告終結。

閻錫山是僅有的擁有實權的辛亥革命功臣,又從辛亥革命功臣蛻變成民國軍閥,且掌權最久最牢固,堪稱民國“政壇不倒翁”的絕對傳奇人物。



閻錫山“政治投機”的開始,效忠袁世凱,擁護段祺瑞。

閻錫山是從辛亥革命時期便成長起來的將領,與發起辛亥革命的武昌首義的蔣翊武、孫武在起義成功後很快落幕不同,閻錫山自太原起義成功後便始終掌控著山西的軍權。

在袁世凱投入革命陣營並主導辛亥革命後,閻錫山積極向袁世凱靠攏,甚至為討好袁世凱而退出國民黨。在袁世凱試圖恢復帝制稱帝的時候,閻錫山亦是堅定的擁護者,在蔡鍔、唐繼堯發起護國運動後,閻老西則痛罵蔡鍔、唐繼堯“不忠不義不仁不智”。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後,閻錫山仍然極力援護袁世凱。原因很簡單,閻錫山認為無論袁世凱是否稱帝,袁世凱都擁有南方難以匹敵的兵權,因此袁世凱的政治地位很穩固,他自然要向袁世凱投誠。

袁世凱於1916年病亡後,段祺瑞成為北洋體系的魁首,北洋體系在當時無疑仍然是中國最強大的政治派系,因此閻錫山又毫不猶豫地投靠了段祺瑞。1917年7月,孫中山發起了討伐以段祺瑞為首的北洋政府的“護法運動”,閻錫山認為孫中山沒有希望,於是派兵支持段祺瑞,誰料閻老西所派出的部隊竟全軍覆沒,對閻老西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經過擁護袁世凱和段祺瑞這兩件事可以知道,是閻錫山不成熟的政治眼光,造成了他政治投機的屢屢告敗。閻錫山在總結經驗教訓後,制定了讓山西“中立”的策略,即所謂的“三不二要主義”,不入黨、不問外省事、不為個人權利用兵,要服從中央命令、要保衛地方治安,山西不參與各系軍閥之間的爭鬥,埋頭髮展山西。



閻錫山投蔣,反蔣,又媚蔣。

1926年,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發動了北伐戰爭,坐擁山西的閻錫山成了蔣介石和張作霖競相拉攏的香餑餑,但是在戰局走勢沒有清晰的時候,閻錫山選擇作壁上觀。在北伐戰爭逐漸顯露勝利曙光的時候,閻錫山立馬投入國民黨陣營,1927年6月6日自封國民革命軍北方總司令,臉皮夠厚吧?當然蔣介石為了拉攏閻錫山,仍然承認了閻老西自封的職位。閻錫山自此進入了國民政府的中央舞臺。

蔣介石發動北伐戰爭圖的是對中國完整的統治權,自然不想讓軍閥繼續存在,因此在北伐戰爭勝利後,蔣介石開始想法設法剝奪閻錫山的軍權。1929年,蔣介石召開編遣會議,試圖架空閻錫山,但是蔣介石的伎倆被閻錫山看破。1930年,閻錫山聯合馮玉祥、李宗仁自己張學良反蔣,張學良採取觀望的態度,2月閻錫山通電逼迫蔣介石辭職,3月即與原國民革命軍第二、三、四集團軍將領聯合宣佈討蔣,閻錫山任陸海空軍總司令,5月即爆發“中原大戰”,又稱“蔣馮閻戰爭”。戰爭以蔣介石的勝利告終,閻錫山被迫通電辭職。

閻錫山辭職後寓居大連,由閻系將領徐永昌主政山西,因此山西仍處在閻錫山的控制中。“9•18事變”後,閻錫山與蔣介石的矛盾得到緩和,1932年2月20日蔣介石任命閻錫山為太原綏靖主任,閻錫山正式復出。閻錫山復出後為穩固政治地位,採取媚蔣策略,聲稱“山向來追隨鈞座,受國家之優遇,亦當追隨鈞座,赴國家之危難”。



閻錫山在“三個雞蛋是跳舞”。

閻錫山原本是蔣介石“剿共”政策的忠實擁護者,在抗戰爆發後,閻錫山採取與共產黨合作的政策,國共合作初期在山西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看到共產黨勢力在山西不斷髮展壯大的時候,閻錫山害怕共產黨會威脅到自己在山西的統治地位,又恢復曾經的反共政策。同時,為防止蔣介石向山西繼續滲透,閻錫山開始與他眼中強大到中國沒辦法戰勝的日本接觸與合作,先後與日本簽訂《軍事協定》、《日本軍與晉綏軍基本協定》和《停戰協定》等等諸多協議條款,試圖藉助日本勢力繼續維護自己在山西的地位。

因此,常有人評價說閻錫山是“在三個雞蛋上跳舞”,說明閻錫山處境尷尬的同時,也說明閻錫山此人頗會鑽營投機。

從支持全面抗戰,到與日本合作,閻錫山的人生轉變可謂驚險,與“漢奸”只有0.5個轉身的距離。



1949年3月,閻錫山乘坐飛機逃離山西,6月於廣州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並繼續指揮作戰,12月退到臺灣。

閻錫山主政山西時期,注重經濟建設和教育事業的發展,讓山西成為民國的“模範省”,不得不說閻錫山在治政方面頗有建樹。閻錫山對教育的重視簡直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1925年山西孩子的入學率便已經高達70%,陶行知先生都不得不稱讚說真正實行義務教育的唯有山西。

政治投機充斥了閻錫山的一生,正是因為投機,讓他穩坐山西“霸主”位置將近四十年,成為絕無僅有的掌權最久甚至最治理有方的民國軍閥。誰都恨他,可是不僅拿他沒有辦法,反而還要想法設法地拉攏他。

1960年5月,閻錫山於臺北病逝,作為蔣介石的政敵,到臺後仍能獲得善終,閻錫山可謂是將投機學作用到了極致。

閻錫山狡詐如狐,又陰狠如虎。


吾與吾國

閻錫山,字百川,號龍池,忻州市五臺縣河邊村人(今屬定襄縣河邊鎮)。

在辛亥革命後,作為稱霸一方的軍閥,統治山西長達38年。

歷任山西省都督、督軍、省長、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太原綏靖公署主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山西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兼國防部長。

那這個頭銜比身高還高的人,平日裡有沒有什麼不為人知的一面呢?

閻錫山兩大問

閻錫山問趙承綬:“甚麼叫政治?”

趙滔滔不絕,引經據典。

閻打住:“木了那麼複雜!政治麼,就是讓對手下(ha 讀四聲,五臺方言)來,咱上去!”

閻錫山又問趙:“甚麼叫宣傳?”

趙又洋洋灑灑,吐沫橫飛。

閻不耐煩:“木了那麼複雜!宣傳麼,就是讓大夥兒都認為咱好,別人不好!”

穿軍裝的閻老西

存在主義哲學家閆百川

閻錫山常說的一段話就是:

存在就是一切,一切為了存在。

存在是真理,聯共是為了存在,

抗戰可變,存在不可變!

閻錫山奉行“存在就是真理”,“需要就是合法”的信條。只要能存在,一切手段在所不惜。

在整個抗日戰爭中,他腳踩三隻船,並做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我是在三個雞蛋上跳舞,哪個也不能踩破。”

讀書人打扮的閻老西

歷史上最早的米Fans

小米稀飯,是晉北地區最尋常的飯食,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地頭老農,無人不喝。

閻錫山是出了名的摳門,早飯基本就是一碗稀飯。

他還經常說:“山西的小米養人啊,多吃一些,多吃一些。”

誓與太原共存亡

心腹向李宗仁傳達了一層意思,就是閻錫山想去南京共商國是。

閻錫山接到電報當天,立馬坐上飛機跑了。。。一天都沒多留。。。

4月24日,人民解放軍成功解放太原。

誓與太原共存亡的閻老西

結語

歷史能重現很多東西,歷史也能掩蓋很多東西。

誰能想到,這個忻州市五臺縣出生的,統治山西三十餘年的大軍閥,有這樣惹人發笑的一面


小祁遊戲解說

閻錫山是位渾身油光,八面玲瓏,左右逢源之人,這也是他實力不夠強大所致。閻錫山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出身,回國後響應辛亥革命山西獨立,從此閻一直霸佔山西直到解放,閻在其他軍閥們面前從不招事兒,只要不覬覦三晉就當和事佬,只有兩次出晉,其中以“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名義出兵直隸、平津還算風光,直到中原大戰被迫下野,由張學良接收自己的部隊,張也算仗義,沒有拆散晉軍。閻錫山統治幾十年,把山西建設得有模有樣,尤其在教育方面不遺餘力,被當時樹立成模範省(與桂系廣西、李濟深廣東並駕齊驅),在礦業、鐵路等都有所建樹,因為沒有遭受戰亂,山西人民生活比起別的地方應該處於“小康”水準。抗戰時期閻司令長官指揮第二戰區,抗日統一戰線與中國共產黨合作非常融洽,並與共產黨聯合組建山西抗日決死隊,為中共在晉西北、太行、太嶽等根據地打下一定的基礎。抗戰後積極“剿共”,結果自己經營幾十年的山西丟失,敗逃到臺灣,在臺灣中規中矩雖然得不到蔣信任,也沒有像白崇禧那樣故枕紅顏,算得善終。閻錫山被稱“閻老西”,是個十足的吝嗇鬼,這跟他是晉商家庭不無關係,無論打仗和政治交換都顯得小家子氣,不豪爽,壁封山西更是變本加厲。


juzijingyuan

閻錫山是一個軍閥。早年,閻錫山是一個軍校優等生,亂世從軍,當然是一個好的出路,閻錫山很有軍事天分,很快脫穎而出,步步高昇。後來,閻錫山被袁世凱看重,主宰山西一方軍政,也算是少年得志。閻錫山回憶,他曾經進京去覲見袁世凱袁大總統,說袁世凱個子不高,但坐姿很挺拔,即使是坐在沙發上,也是腰桿子挺直,從來不會背貼著靠背。有人問,袁世凱大總統長什麼樣子?閻錫山回答,我只敢看袁大總統的腳尖,不敢抬頭看。可見,閻錫山還是很怕袁世凱的。閻錫山是一個政客。閻錫山坐鎮山西多年,之後還短暫出任過幾天國家元首,很有權利癮。閻錫山和光頭是一輩子的政敵,因為不服氣,和馮玉祥聯合起來,與光頭打了一仗,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中原大戰”。後來,光頭在中國大陸混不下去,跑到臺灣島去了,閻錫山也跟著去了。光頭知道都是之前治軍不嚴,才有今日的被羞辱,所以光頭提拔了陳誠,又把軍政界好好整頓了一番,昔日的軍政界大佬,幾乎全部靠邊站。閻錫山自然也是一落千丈,僅僅獲得了一個總統府諮政這種有名無實的虛銜。閻錫山知道如今虎落平陽,胳膊扭不過大腿,只好搬到郊區建了一個窯洞,天天在裡面寫書。後來,閻錫山到處配合光頭的“返功”宣傳,到處到大學演講,希望重新獲得光頭的重用。可惜,光頭一心栽培建豐同志,怎麼可能讓元老出來搶兒子的風頭呢?閻錫山還是一個愛國者,他沒有投降日本人。不過,他雖然抗日有功,對中國社會發展還是主要起了負面作用。比如,為了阻止光頭對山西的直接控制,閻錫山的山西繼續使用鐵路窄軌,這樣不利於交通運輸和經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