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是如何當上山西土皇帝的?

義楓刀


閻錫山,字百川,1883年生,山西五臺人。村子在滹沱河邊,遂名河邊村,土地肥沃,交通便利。閻家開糧店,有良田50畝。

閻錫山五歲喪母,住到外公外婆家,有時機靈無比,有時沉默寡言,讀書倒是很用功,私塾先生說他“亦不多與諸兒童相嬉”。14歲時跟父親學習珠算、記賬,數學是極好的。

1901年,山西武備學堂招生。閻錫山順利考中,閻兼通文理,國文、算術、繪圖、體能,各科優異。3年後,21歲的閻錫山被官派日本留學,入陸軍士官學校,為第六期,1909年學成回國。

山西省在編練新軍,正缺人才,百川科班出身,受到重用。到1910年,已經做到標統(團長)。當時山西新軍有兩標,85標黃國樑,86標正是閻百川。27歲當團長,閻氏志得意滿,在士官學校同學中,首屈一指。

閻百川在1905年10月加入同盟會,並見過孫中山。當時官派留學生,因拿清廷俸祿,管制較嚴,而且前程大好,對革命一事多不太熱心。閻在山西新軍,為隱蔽起見,另起名號“山西軍人俱樂部”。原同盟會員一併加入,有趙戴文、溫壽泉、張瑜、喬熙、常樾、南桂馨等人。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湖南新軍、陝西新軍起而響應。至10月25日,山西巡撫陸鍾琦(高曉松外婆的爺爺)惶惶不可終日,要調新軍出太原,定於10月29日,85標首先開拔。閻百川找同伴商議對策。最後決定85標開拔之時,就是起義之時!

會後,閻錫山找到黃國樑。他說,目前部隊不穩,不如我們咱不出面,靜觀其變,如何?黃國樑略一思考,便說好。

軍人俱樂部已分派各人串聯,策略是先運動士兵、班長和排長,再逼迫營長。85標二營長姚以價得知起義計劃,深以為然。當日二營行至太原新南門,姚以價令部隊停止前進!進城向巡撫衙門進攻!

閻錫山聽聞槍聲,立即集合86標,說要保護巡撫。他把軍隊佈防在撫衙東側,此地位於撫衙和巡防營之間。然後命令部隊向東警戒,靜觀風雲。姚以價快速攻入撫衙,擊斃巡撫陸鍾琦、協統(旅長)譚振德。閻錫山得知後分兵兩路,一路迎接姚以價,一路進攻巡防營。巡防營不堪一擊。又轉攻滿營,使用大炮轟擊,滿營潰散,混入市民中,革命軍也不追趕,任其逃走。

戰事結束,各方代表齊聚諮議局。討論都督人選。黃國樑因不是同盟會員,也沒有帶兵參與起義,所以失去話語權。姚以價官職為營長,在進攻巡防營時已接受閻錫山領導。所以提議當閻錫山當大都督,軍人俱樂部及86標紛紛舉手,首義功臣姚以價也舉手贊同。28歲的閻錫山當上了山西大都督。

此時城外85標三營長熊國斌,帶隊進城來見,聲稱保衛閻大都督。閻百川小心謹慎,命其集合隊伍,收槍列隊,給以訓話。忽見熊國斌掏出手槍,閻百川閃身躲開,護兵立即開槍擊斃熊國斌。

太原光復之日,正是袁世凱復出之時。北洋軍士氣大振,準備對武漢大舉增兵。而山西正處於京漢路西側,若山西出兵,截斷京漢鐵路,就可以將漢口的北洋軍的後勤補給切斷。

閻錫山徹夜不眠,擴編軍隊,升姚以價為團長,沿正太鐵路東進,攻則切斷京漢路,守則防住娘子關。又升張瑜、劉漢卿為團長,向北向南,分別進擊,光復全山西。

袁世凱急派北洋六鎮(師)之精銳曹錕第三鎮,進攻山西。姚以價鎮守娘子關,曹錕駐紮井陘,二軍對峙。曹錕調炮標(團)助戰。閻氏不憂反喜,因為炮標劉標統(團長)為革命黨人。當下計劃,炮標坐火車過井陘不停,直進娘子關,然後姚以價派兵將其繳械接收。誰知炮標管帶(營長)吳佩孚在火車上一路注視窗外,眼看火車經過井陘未停,立即帶護兵控制火車司機,而劉標統因防範不及,亦被執。火車原路退回井陘,曹錕得炮兵助戰,很快攻下娘子關。

閻錫山、姚以價一路後退,雖然只有招架之力,但是死死拖住曹錕,使之不能增援武漢。

閻錫山有力的支援了武昌起義,有大功。28歲幹到省一把手,既有因緣際會,也有個人能力。


彭城墨者


閻錫山主政山西38年,稱之為山西皇帝也沒多大問題,這在人事變動頻繁的民國時期,堪稱不倒翁。他成功的秘訣,在本人看來就倆字:倒戈。在最恰當的時候,用最恰當的方式,倒戈。

最早是倒戈滿清加入同盟會。閻錫山字百川,山西五臺人,出生於一個家道殷實的商人家庭,17歲時家道中落,在太原一家五金店做學徒。不甘心命運安排的閻錫山考入山西武備學堂,並幸運的被官費保送至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回國後在北洋新軍第四十三協一路升至標統。辛亥革命爆發山西新軍起義,閻錫山畏縮不前躲在大樹後遙控指揮 待發現起義勝利在望時跳出來刷臉,被推為山西都督,成功竊取了山西革命黨的勝利果實。

南北議和時,一直對袁大頭暗送秋波的閻錫山關鍵時候支持袁世凱遷都北京,徹底獲得袁世凱的信任,從而在袁世凱掌權時繼續統治山西。

閻錫山就是這樣,護法戰爭他就支持老段,直奉戰爭老段被打垮,他又投入直系懷抱,第二次直奉戰爭,直系戰敗,他投靠張作霖,北伐戰爭關鍵時候,他又瞅準時機投靠國民政府,從而能一直在山西高枕無憂。

但是過度的順利也滋長了他的野心,1930年(民國十九年)9月9日9時,閻錫山在反蔣同盟支持下,被北京宣佈就任“國民政府”主席,走上了人生巔峰。但隨後就在中原大戰中慘敗,灰頭土臉到大連吃海風去了。幸運的是隨著對日關係的持續緊張,老蔣被迫再次起用閻錫山,抗日戰爭時老閻一度與日本眉來眼去,還好守住了底線沒當漢奸,這樣讓他在抗戰後地位繼續固若金湯。

到解放戰爭時太原被攻破前,閻錫山做飛機逃跑投靠老蔣,做上了有名無實的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敗退到臺灣後辭去職務隱居,於1960年去世,結束了波瀾壯闊的一生。


林屋公子


閻錫山當上土皇帝不難,如何當穩土皇帝才難。在38年裡,多次面臨危機,都化險為夷。尤其是袁世凱時期、軍閥混戰時期、中原大戰之後三個時間段中如何化險為夷,保住土皇帝位置是很值得研究的。

(閻錫山)

1、袁世凱時期

辛亥革命成功後,28歲的閻錫山就被公推為山西督軍,很年輕就當上了山西土皇帝(革命元勳)

(辛亥革命)

不久後,北洋第三鎮曹錕部在娘子關擊敗閻錫山部,閻被迫分兵,一路南下,一路北上,北上的一度攻破包頭。在南北議和成功後,閻錫山繼續回去做他的督軍。

不過在袁世凱時期,他這個老同盟會會員能坐穩也是不容易。1913年,國民黨發起二次革命,閻錫山保持中立,並進行一系列運作,才化險為夷。

(二次革命)

在袁世凱削藩的過程中,閻錫山同樣面臨這問題,其被加封為同武將軍,山西的行政與治安由巡按使負責,巡按使擴充了屬於自己的警備部隊。

在袁世凱稱帝中,閻錫山表示支持,但也經常和段祺瑞往來;在袁世凱死後,逼走巡按使,並通過段祺瑞的關係獲得山西省長一職,成為真正的山西土皇帝

2、保境安民與模範省

在直皖開始衝突後,閻錫山堅持保境安民,對內求發展,對外不出兵。其主打的山西基層六政建設,使得山西的鄉村與農業得到較有序的發展,且財政比較充裕,由此獲得模範省稱號。

(山西六政)

在樊鍾秀攻晉問題上,堅決回擊。如此在軍閥混戰,四境強鄰中保持了一片淨土,自己也穩坐釣魚臺。

3、擴張帶來的危險

在北方糜爛,閻錫山坐擁一塊樂土的情況下,其相對實力越來越強。從二次直奉戰爭開始逐步參與軍閥混戰。

1926年南口大戰,閻錫山所部與國民軍在雁北作戰,獲得綏遠地盤。

1928年與奉軍作戰,獲得察哈爾、河北、天津、北京廣大區域。

(二次北伐)

在之後一年多里,坐視唐生智、石友三、李宗仁、馮玉祥的反蔣失敗,成為反蔣派的領袖,一度嘗試穩定。

(中原大戰)

失敗後在大連痛定思痛,重新出山恰逢九一八事變,張學良自顧不暇,國民黨內部開始統一,閻錫山重新獲得山西地盤,之後擁護中央、積極山西建設,不參加軍閥混戰,長期控制山西。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1883年10月8日,閻錫山出生在山西五臺縣河邊村一個經商小地主家庭。那年月,做買賣的不是文化人,也不指望著寒窗功名,他們的學問都在市井裡,因此早年的閻錫山只接受了幾年簡單的啟蒙教育,14歲一到,他就一頭扎進了自家錢鋪,跟老爹閻書堂學摳算盤珠子去了。

17歲那年,耍錢的閻家父子栽了,一次投機買賣幹下來,不僅血本無歸,更欠下了兩千吊的外債。

面對討債鬼,父子兩人只能遠走他鄉。

嚴格意義上講,閻錫山的崛起之路是從逃債開始的。

在太原躲債的日子裡,殘酷的社會給正成年的閻錫山上了人生很重要的一課,其他年輕人從軍前頂多是熱血青年,閻錫山不同,他是個標準的社會人。

1902年,在太原當小夥計的閻錫山為自己選了一條人生之路——從軍。

沒想到,這一腳踏下去,未來之路竟如此的順當。1902年,閻錫山先是考上了山西武備學堂,1904年又被直接保送去了日本。在日本,閻錫山先入東京振武學堂,畢業後又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亂世之下,有些人的命運就是如此,前一步你在哪裡不重要,只要眼下一步剛好踩到點上就足夠了!當然,這有個前提,你得有足夠的後勁。

閻錫山正是這種好運和後勁兼備的人。

因為眼下這一步踩到了點上,兩年前還是逃債落魄小青年的閻錫山轉臉就成了時代的弄潮兒,1905年,他不僅加入了同盟會,而且加入了同盟會的軍事核心組織“鐵血丈夫團”。

然而對閻錫山而言,加入同盟會無關信仰,用現在的話說,他更像在混圈子,多混一個圈子,多個資歷,多條路,多個可能。

1909年3月,26歲的閻錫山從日本畢業回國。

剛一踏上天朝的土地,閻錫山拿出的不是熱血青年的理想,而是社會老油條的套路。回山西前,他特意把山西新軍的情況摸了個門清,為的什麼呢?走後門。

當得知山西新軍第43混成協協統姚鴻法的老爹,正是陸軍部左丞姚錫光的時候,閻錫山不假思索地就來了個繞道撒謊、拍馬屁。

到北京見到姚錫光,閻錫山謊稱自己是留日歸國學生代表,之後就是使盡渾身解數地阿諛奉承。

姚大爺經這突然而至的馬屁一拍,很是受用,於是就給兒子寫了封信,一來告訴兒子閻錫山是個好小夥,二來告訴兒子閻錫山要多給關照。

瞧見沒,這就是社會人會盤算的優勢,人還到呢,開後門的條子已經先到領導手裡了。

靠著這很社會的先人一步,閻錫山一回太原便擔任了山西陸軍小學的教官,三個月後直升監督。

其後,整個太原幾乎就成了閻錫山精打細算的社交場,他是頻頻晉見太原五大衙門的各級領導,領導待見不待見不說,先混個臉熟再算計其他才好。

那他之後又是怎麼算計的呢?

閻錫山有一套巧妙的人際迂迴術。

為了獲得諮局議長梁善濟的青睞,他去跟梁的門生結金蘭之交。

為了獲得山西巡撫丁寶銓的重視,他去跟丁的親信使勁套近乎。

不僅如此,他還牢牢抓住了自我鍍金的機會。這年10月,清政府陸軍部舉行留日歸國學生會試,閻錫山考得陸軍兵科舉人,加之前面有用盡心思的人際鋪墊,舉人的文憑一到手,閻錫山隨即就被任命為陸軍第86標教練官,相當於副標統。

這就叫試要考,人要搞。

當時,清廷在山西駐軍為1個混成協,下轄兩個步兵標,即第85標和第86標。

1910年,由於山西巡撫丁寶銓和標統夏學津被參倒而離晉,閻錫山隨即又上層樓,成了標統。

佔據這一對自己日後很關鍵的位置後,閻錫山開始展現他在雞蛋上跳舞的高超藝術。一方面,他和太原官場各種人物維繫著良好關係,另一方面,他又以同盟會會員以及鐵血丈夫團成員身份,暗地成立了一個控制新軍領導權的核心組織。

總之,面子、裡子都在自己手心裡握著。

武昌起義爆發後,在太原的同盟會會員密謀響應,但因新軍有槍無彈,一時未能發難。

但很快,機會出現了。

10月28日,第85標奉命南下平叛,如此一來,清廷不得到發放實彈。

29日晨,拿到實彈的起義軍攻入城內,殺死山西巡撫陸鍾琦,攻佔巡撫衙門,起義大獲全勝。

在這關鍵一仗中,閻錫山的表現如何呢?

把牆騎的很閻錫山。

當晚,閻錫山率領親信躲在樹叢中觀望,他的算盤是這麼打的,如果起義成功,那就跟進搶功;如果起義失敗,那就把罪責推給出頭鳥。

可以這麼說,關鍵時刻站隊,閻錫山絕對是隻求贏不求對的江湖老手,站左站右不重要,重要的是站在贏的中間。對此,1937年閻錫山在自己的日記中曾高度濃縮過他的這種為人處世之道——

“反對左可以,自己不當站在右邊。反對右可以,自己不當站在左邊。站在左邊反對右,站在右邊反對左,不是消敵是樹敵 。”

亂世下,閻錫山之所以能執掌山西38年,始終屹立不倒,這種很狡猾的“中”的智慧是最重要的因素。

太原起義成功後,閻錫山以退為進,先提議原第43協協統姚鴻志為大都督,在姚鴻志堅辭不允的情況下,閻錫山沒有再客氣。

選舉前,立憲派首領梁善濟的呼聲較高。但在現場,閻錫山卻授意手下來了個逼大家就範。

怎麼個逼法呢?

選舉一開始,閻錫山手下就持槍跳到主席臺上,將梁善濟擠到一邊後,即高聲號召:“選閻錫山為大都督,贊成的舉手!”

喊話的同時,手裡的槍則在暗示,誰不舉手,接下來有你好看。

就這樣,28歲的閻錫山成了山西大都督,土皇帝的歷史就此開始。

然而歷史上,一朝的土皇帝太多了,能坐上38年的土皇帝卻絕無僅有。

閻錫山任山西大都督之後,立即組織起山西執政府,委派各部負責人,發佈安民告示。他將部隊整編成四個標,設東、南、北三路總司令,另建一個前敵委員會。

在排兵佈陣的同時,閻錫山仍然沒忘左右逢源,一方面他派人前往北京和清廷談,另一方面他又派人到武昌聯絡義軍,爭取拿到軍事援助。

但因為山西的位置太敏感,太重要,最好的防守是進攻!最終閻錫山決定和第6鎮統制吳祿貞玩把大的,兩人組成“燕晉革命聯軍”,並想以此攻進北京,推翻滿清朝廷。

中原逐鹿,格局未定時,土皇帝還是很有野心的。

不幸地是,亂世梟雄袁世凱無法容忍有人壞自己的大棋局,結果吳祿貞就讓人給幹掉了。

幹掉了吳祿貞,袁世凱緊接著就要收拾閻錫山。

危局之下,閻錫山隨即又拿出了他善鑽營的本事。他先是找到袁世凱昔日拜過把子的兄弟,接著又讓這兄弟領他入京拜見袁世凱,表忠心。

這麼幹的同時,他還派人到上海向孫中山求援,讓孫中山證明他屬於革命黨陣營。

經這兩方面的努力,袁世凱這才放手讓他回到了山西都督的大位上。

閻錫山這人似乎有這麼一個特質,一旦他發現對方是自己贏不了的強敵,他幾乎就不會再想挑戰的事,這一點在他對袁世凱上能看出來,對蔣介石上也能看出來。

對袁世凱,閻錫山是真效忠。

為了向袁世凱表忠心,他甚至將老爹閻書堂送到北京常住,做袁世凱的人質。

1913年,國民黨發動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幾乎把原同盟會會員任都督的全擼了,獨留了山西的閻錫山和雲南的唐繼堯未動。

即便是後來袁世凱稱帝,閻錫山也是不遺餘力地擁戴。

只是當袁世凱稱帝不成,暴斃而亡後,他很快又耍出了不認賬的手段,他竟然能說,他的所作所為乃是根據孫中山的指示,為的是保存北方革命力量。

對閻錫山而言,袁世凱之死就像去掉了腦袋上的緊箍咒。袁世凱在的時候,他在山西還不敢一手遮天,袁世凱一死,他立刻就展開了大清洗,可以這麼說,山西成為鐵桶一個,正是從這時候開始了。

這意味著閻錫山把土皇帝的位子坐穩了。

接下來就是如何坐好,坐久的問題了。

篇幅所限,咱們長話短說。打個通俗的比喻,閻錫山是賠本的買賣只做一次,一次賠本後他會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保本戰略。

1917年9月,孫中山領導的護法戰爭爆發,閻錫山站隊段祺瑞,派商震旅赴湖南參戰,結果落了個全軍覆沒。

一次覆沒,閻錫山就徹底醒了,於是他提出了”保境安民”的口號。

在當時,提保境安民不稀奇,值得稱道的是閻錫山在這口號下標榜的“三不兩要主義”——不入黨、不問外省事、不為個人權利用兵;要服從中央命令、要保衛地方治安。

正是在這樣的思想下,閻錫山治下的山西才有了“六政三事”——六政者,水利、種樹、蠶桑、禁菸、天足、剪髮;三事者,種棉、造林、畜牧。

必須承認,閻錫山的保境安民讓山西在亂世中成了一方安居樂業之所,這是他38年不倒的根本。

1930年時代週刊對他的評價,也許最能說明閻錫山為何會成為山西的土皇帝——“作為山西省的‘模範督軍’,閻實際上聳立在一個獨立王國之中——處於各軍閥的包圍之中。儘管目前晉西南地區還存在糧食短缺,但閻為1100萬人帶來了繁榮,在中國,他們最富裕,因而使他顯得出類拔萃。閻的嗜好不是女人、酒、鴉片,甚至不是金錢,而是優質的道路、紡織、防禦部隊、維持秩序的警察,發展良好的牛、馬、耕具、家禽、肥料——所有能為他的鄉親直接帶來好處的事物。”

現如今,有幾個封疆大吏能得到這樣的評價?又有幾個在當土皇帝的同時,不是那撞鐘的和尚?


黑句本


閻錫山是民國時期的著名軍閥,他在山西苦心經營30多年,絕對是那個時代的奇蹟。


說到閻錫山控制山西的辦法,悅史君認為,他個人的柔軟身段和周密安排是關鍵。

閻錫山曾在本陸軍士官學校等就讀,1905年加入同盟會,1909年回到山西后,很快擔任山西新軍標統,有了日後晉身的資本。

辛亥革命爆發後,閻錫山等人也在山西起義,被擁戴為山西都督,積極與清軍對抗。

南北議和期間,閻錫山在孫中山和袁世凱中間搞平衡,袁世凱讓他做了山西都督。

閻錫山積極支持袁世凱稱帝,先後獲任同武將軍、一等侯,對山西的控制更加穩固。

袁世凱去世後,閻錫山跟了段祺瑞,繼續擔任山西督軍、省長,直到護法戰爭時吃了虧。


1917年開始,閻錫山關起門來建設山西,到1924年,山西已經成為國內少有的富裕省份。

1924年開始,閻錫山開始對外擴張,支持北伐軍,擔任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山西省政府主席等職務,進入河北、察哈爾、北平、天津等地,實力空前壯大。

1929年,閻錫山與蔣介石的矛盾越來越大,最終聯合馮玉祥等人發動中原大戰,但蔣介石取得了勝利,閻錫山只能在1930年下野逃到大連。

雖然不在山西,但閻錫山還是通過部下遙控,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積極活動,1932年再次回到山西掌權。

閻錫山繼續在山西搞建設,同時平衡蔣介石、日本人和紅軍的關係,保證自己的權利。

抗戰爆發後,閻錫山剛開始積極抗日,後來又在蔣介石、日本人和八路軍之間搞平衡,維持對山西的控制。


1945年,閻錫山回到太原,但完全無法阻擋解放軍的進攻,1949年3月偷偷離開,結束了對山西的統治。

應該說,閻錫山確實創造了一個民國軍閥的記錄,但悅史君認為,這個記錄是他無原則的勾連各方勢力達成的,並沒有太多光彩之處。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歷史這樣說


閻錫山出身在一個山西五臺縣河邊村的地主家庭,6歲喪母,9歲入私塾,14歲就輟學,跟著父親經商,結果商場失意,1902年開始投考武備學堂,1903年就被送進日本留學,之後分別在振武學校和陸軍士官學校學習,也從此認識了崗村寧次等人。

閻錫山

01

這次出國留學也為自己日後成為“山西王”打下基礎。

1909年閻錫山回國之後就在山西陸軍學校教學,慢慢的混入到了軍隊,運用自己所學到的軍事知識,加上自己獨有的能力,當上了第86標標統,武昌起義之後,閻錫山開始策劃太原起義,閻錫山一面是革命黨一面又與清軍聯繫,可以說有點坐山觀虎鬥、見風使舵的意思,正因為兩邊都出力,起義成功,軍政府成立後任命閻錫山為都督。

1912年,未曾想袁世凱奪取革命果實,閻錫山見狀立刻向袁世凱示好,為的就是保住自己在山西的位置,閻錫山賄賂袁世凱身邊人,讓他們說好話;其次在二次革命中更加迎合袁世凱,每次見面都是畢恭畢敬,以至於袁世凱稱帝之後立刻封閻錫山為一等侯。這下自己在山西的位置算是保住了。

袁世凱

02

袁世凱去世之後,閻錫山看準時機,瘋狂培養髮展自己的勢力,閻錫山將省長沈銘昌趕下臺,自己兼任,1917年,段祺瑞上臺之後,任命閻錫山為山西省督軍兼任省長一職,伺候閻錫山開始了自己山西土皇帝的生涯。按照他自己認為,什麼都可以丟,唯獨軍權不能丟,誰要奪他的軍權,就是一個字“幹!”

1926年,閻錫山再一次看準時機,加入了對馮戰爭,一舉拿下並收編了韓復渠、石友三等人的部隊,將地盤擴大到綏遠地區,軍隊擴編到17個師8個炮兵團。

閻錫山在1928年的時候地盤又一次擴張,不僅是山西王,甚至在整個北方都是有權有勢的大人物,他表面上認可蔣介石,其實背地裡與其他軍閥聯繫,蔣介石也並非不知道,只是對閻錫山採取了姑息政策,終於在1930年,兩人矛盾升級,中原大戰隨之爆發,閻錫山為了保存實力,坑了馮玉祥,這次大戰毫無疑問閻錫山失敗了。

蔣介石

失敗後,閻錫山依然沒有放棄對山西的掌控,他安排親信看守山西,自己在大連遠程監控,直到抗戰爆發,蔣介石和閻錫山重歸於好,這才得以回到山西就任太原綏靖公署主任。

03

閻錫山也積極抗日,只是精打細算的閻錫山在抗日之後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抗日要準備聯日,擁蔣要準備反蔣,聯共要準備反GONG”,1948年,晉中戰役之後,閻錫山大勢已去,一股煙溜到了臺灣,1960年病逝於臺北。

閻錫山

可以說奉行“中庸哲學”的閻錫山,從辛亥革命開始統治山西達38年之久,絕對是“山西土皇帝。”


羽評郡主


閻錫山這個小商人小地主家庭出身的青年,能在29歲成為山西督軍,進而統治山西長達38年,不得不說,閻錫山很有才幹!


閻錫山小時候,也不是什麼學霸,9歲才上了私塾,學了一些三字經百家姓以及一少部分四書五經,比起同齡的汪精衛,陳獨秀等人,那是徹徹底底是學渣,他們可都是中了秀才的!

閻錫山讀完小學就輟學了,那時候才15歲,山西偏遠小山村的青年能做什麼,也就是給人小店鋪裡面當夥計罷了。閻錫山在自己家的吉慶長錢鋪學商,參與放債收息及金融方面的投機。這樣的工作,和蔣介石在大上海做的事情很相似,所以這兩個把兄弟直接還是很有共同語言的。

但是,閻錫山的五臺縣和蔣介石的大上海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好不好。

閻錫山和父親,加了槓桿,借貸經商,在商業投機中輸得精光,債主營門,父子倆只能逃亡太原躲債。當初蔣介石要不是認了黃金榮當老頭子,早就被黑社會打死了。

逃到太原的閻錫山,居然因禍得福,考入了山西武備學堂,正趕上了庚子國變後的陸軍改革,成為了失去山西新軍的一份子。那一年是1902年,閻錫山19歲。同時期的比閻錫山大一歲的蔡鍔,已經是雲南講武堂的老師了!

可是閻錫山用山西人的精明後來居上,成為了山西的土皇帝,這就是閻錫山的過人之處。

閻錫山1907年12月-1908年12月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國留日士官生第六期步科學習,同學有孫傳芳、程潛、李烈鈞等人。

閻錫山在陸軍士官學校的經歷,讓他在軍閥混戰中有了一席之地,原因在於

1,閻錫山在陸士的同學,後來大都成為北洋系的重要角色,閻錫山與這些人都有袍澤之誼,打起架來也會留手。

2,閻錫山在陸士讀書期間加入了同盟會,1909年回國,後來作為晉軍軍官響應武昌起義,這是閻錫山發跡的開始。

3,閻錫山在陸士學到的軍事才能,日本留學的經歷,讓他在山西新軍中升職很快。辛亥革命前夕,閻錫山山西新軍第四十三協第八十六標教練官與標統,這個職位相當於團長,是同盟會在山西新軍中軍職最高的。

4,閻錫山早期陸士期間,認識了趙戴文,趙戴文留學前就是山西大學的教師,在山西各地桃李滿天下。日本留學期間,年長14歲的趙戴文和閻錫山結為莫逆之交,兩人又都是五臺鄉黨。

於是,武昌起義後,山西發動了新軍起義,巡撫陸仲琪被擊斃,軍職最高的閻錫山自然而然就成了山西督軍,這一點和黎元洪很相似。那一年,閻錫山才29歲。

但是,山西的新軍起義是清廷和袁世凱的眼中釘肉中刺,隨即清廷派吳祿貞率部鎮壓,吳祿貞是老牌的革命黨,當年還參加過自立軍起義(譚嗣同老朋友唐才常組織,蔡鍔參與,因康有為貪汙軍餉而失敗)。吳祿貞一離開駐地,就和閻錫山成了燕晉聯軍了。

袁世凱又派曹琨來打閻錫山,年輕的閻錫山北上佔領包頭,南下佔領運城,給袁世凱造成巨大壓力。

南北議和清帝退位後,閻錫山在袁世凱和孫中山中間,兩面三刀,誰勢力大就跟誰。保住山西全境安寧的同時,閻錫山在山西的統治越來越穩固。

閻錫山一開始是北洋政府鎮壓國民黨革命派的急先鋒,吃了幾次虧後,開始提出了“三不二要主義”,即“不入黨、不問外省事、不為個人權利用兵,要服從中央命令、要保衛地方治安”。

閻錫山的保境安民政策,一方面有利於加強閻錫山的統治,另一方面也讓山西成了少受戰亂的世外桃源和模範省。

1927年,北洋軍閥日薄西山,閻錫山在山西升起青天白日旗,又成了國民革命軍的北方總司令,主動像張作霖發動攻擊,雖然戰果不多,但牽制了奉軍主力南下。

蔣介石主持的二次北伐中,馮玉祥受壓制,閻錫山受重用,自此,閻錫山成為國民黨在山西的代言人。

一直到抗日戰爭,中央軍才進入山西,閻錫山才不再是山西說一不二的土皇帝。

從某種程度上說,閻錫山在陸軍士官學校的經歷,和早期經商投機的經歷,對閻錫山一生影響最為深刻。陸士的學習讓他成為手握軍權的軍閥,經商投機的經歷讓他成為狡兔三窟長袖善舞的政客。這一點,超過了其他各省的軍閥頭子們。


歷史知事




閻錫山在民國是個有趣的軍閥,曾經被人亦損亦譽地稱為“在三顆雞蛋上跳舞”。

從1911年成為山西都督,直到1949年解放,閻錫山穩穩當當地掌控了山西38年。蔣介石年逾38方得登高位,李宗仁年34始稱桂系人傑,馮玉祥年過39方入西北,張學良以27歲掌控東北,只因他爹是張作霖。但是,閻錫山28歲割地稱閥,實實在在是個人物,沒有背景沒有後臺卻能在回國後短短兩年時間成為山西“煤老闆”,確實讓人佩服。



1883年出生于山西五臺縣的閻錫山,1900年仍在躲債的閻錫山,我們且看他如何在1911年坐上山西土皇帝的寶座。

1900年閻錫山跟著父親躲債逃到了太原,在大城市裡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出路,在1902年考入了太原武備學堂,1904年得公費留學日本,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同盟會後,閻錫山即參加了同盟會。

但是對於像閻錫山這種學習軍事的同盟會成員,孫中山有別的要求,孫不允許他們參加公開的活動,讓他們的同盟會成員身份不被清政府獲知,從而使他們回國後可以順利投入清政府的軍隊體系裡掌控軍權。所以孫中山在同盟會內部又組建了純軍事組織“鐵血丈夫團”,只有28人,包括閻錫山在內有4個是山西人。

1909年閻錫山學成回國後先是被任命為山西陸軍學校教官,隨後又升為監督。從教練官到標統,閻錫山只用了1年時間,因為他刻意交好山西巡撫丁寶銓、新軍協統姚鴻法以及諮議局局長梁善濟,所以他的路走的很順。閻錫山任標統後即開始擴招新軍,到了第二年新軍人數便遠遠超過了舊軍。姚鴻法在升任山西督練公所總辦後,甚至出面幫助閻錫山打點關係,只要閻拿出5000兩便可以“買到”協統的官職,但是閻為了能夠直接掌控新軍所以沒同意。從這件事裡也可以看出,閻錫山在經營關係方面確實很有手段。

後來,閻錫山為了加強對新軍的掌控以及更好地組織革命力量,成立了“山西軍人俱樂部”,藉此開始打造自己的班底。



閻錫山在日本時便已經與孫中山制定了“南響北應”的戰略,山西負責的是在南方革命軍到達河南的時候,晉軍到石家莊接應革命軍。但是,為什麼在1911年10月10日武昌事發後的10月29日山西便發動了太原起義呢?

當時山西巡撫陸鍾琦知道閻錫山會響應武昌起義,所以特意讓他的兒子陸亮臣去試探閻錫山。陸亮臣見到閻錫山後即開門見山地說,伯川兄,你準備怎麼應對武昌事件?如果你有需要的話,我可以讓我爸離開山西,配合你。

閻錫山當時沒有意識到陸亮臣的真實目的,所以想了想說,武昌那邊的事我現在也不清楚具體情況,你現在問我怎麼應對是不是早了點?

陸亮臣聽了閻錫山的話馬上表示,那我們再好好觀察幾天,要是需要我爸離開的話你和我說。

當時陸亮臣準備走的時候,又撂了句,我們過兩天是不是可以和姚鴻法談談?

閻錫山想了想,對於武昌事件,看看姚鴻法是什麼態度還是有必要的,雖然姚不是革命黨人,但是與他私交甚好,所以便答應了。但是很快閻錫山便發現了不對勁,因為山西當時有5000支德造新槍,清政府要將3000支借調給河南,並且已經開始運輸了。同時,還要將85標和86標新軍分別調往臨汾和代州,然後由巡防部隊接替太原的軍事防務。這兩件事讓閻錫山終於意識到了陸亮臣來找自己的真正目的,陸氏父子正是想麻痺和拖延閻錫山以順利將部隊和武器運出太原,如此便可以架空閻錫山等人,然後觀望局勢。

但是,新軍和武器是閻錫山響應革命的根本所在,所以他緊急召開了秘密會議,經商議決定在軍隊與武器被調走前搶先發動起義。

1911年10月29日,新軍衝入巡撫衙門,因為當時革命軍情緒過於緊張,所以在陸鍾琦的隨從開了槍後,革命軍也隨即開槍,陸鍾琦與陸亮臣死於亂槍下。



造反成功了,自然要推選領頭人。

於是召開了“選舉大會”,但是當時閻錫山年輕,資歷實在太淺了,所以很多人選了諮議局局長梁善濟,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最後領頭人肯定是梁善濟。這諮議局是清政府為進行所謂的預備立憲設立的,屬於立憲派,難道要讓立憲派上位?好在閻錫山也不是按常理出牌的人,眼見倒向梁善濟的人越來越多,閻錫山的得力助手張樹幟推開梁善濟,然後掏出手槍,盯著會議上的所有人,終於不再掩飾地說,我推選閻錫山當都督,同意的舉手!看著張樹幟手裡的槍,又想到山西軍權全在這場從日本回來的人手裡,會上所有人驚恐之下,只好捏著鼻子將票投給了閻錫山。

閻錫山說了番客套話,然後開開心心地當上了山西軍政府的都督,這年是1911年,這年閻錫山只有28歲,卻已經成為執掌山西的土皇帝。



從1911年到1949年,在這38年的時間裡,閻錫山又是如何穩坐山西土皇帝的寶座的呢?

騎牆是門藝術。

在民國或者說在任何時代,騎牆對於許多人而言都是家常便飯。馮玉祥騎牆,最後牆塌了,人也栽了,和女兒不明不白地死在了黑海上。石友三也學馮玉祥騎牆,最後牆也塌了,人也栽了,被昔日好友高樹勳給活埋了。這說明馮派騎牆的套路是錯誤的,那麼閻派騎牆比馮派騎牆如何呢?

辛亥革命成功後,袁世凱當上了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閻錫山知道袁手裡掌控著當時中國最強大的軍隊,所以立刻向袁表示了擁護。

閻錫山對袁世凱的擁護雖說不是死忠,但是也算是出於真心了。為了向袁世凱表忠心,閻錫山退出了國民黨,在袁世凱即將稱帝時又向籌安會捐了2萬的所謂活動經費。即使在袁世凱這道牆即將倒塌的時候,閻錫山仍然在援護袁世凱,甚至痛斥蔡鍔、唐繼堯等人“不忠不義不仁不智”。這事換成馮派的話,估計早在背後架槍掃射袁世凱了。

在段祺瑞上臺後,閻錫山倒向了段祺瑞,畢竟段祺瑞繼承了袁世凱大部分的權力,實力很強大。所以即使在南方革命軍發起了護法運動的時候,閻錫山仍然堅定地站在段祺瑞這邊,甚至出兵相助,結果派出的軍隊全軍覆沒,閻錫山實力大受折損。所以,閻錫山只好龜縮在山西老巢,埋頭髮展自己的實力。

經過幾年的埋頭苦幹,山西的實力上漲了,閻錫山又恢復了信心和雄心,所以出來搶肉吃了。但是,很快便遇到了蔣介石組織的北伐。閻錫山先是加入了國民革命軍,然而在蔣介石試圖藉助編遣會議剝奪他的軍權的時候,他又豎起了反蔣旗幟,最後打了場中原大戰。在中原戰敗後,閻錫山跑到了大連,不過很快他給蔣介石拋了個媚眼,順利迴歸,此後幾乎沒有再公開反對過蔣介石。

馮玉祥傍誰則倒誰,騎誰家的牆,最後便推倒誰家的牆。但是,閻錫山則不同,在牆快要塌的時候,他不僅沒在背後捅刀子,甚至還想著自己出把力穩住這堵牆,這是很有意思的。所以到最後,馮玉祥也被自己的手下給倒了,閻錫山的手下卻在等待他的迴歸。



經營也是門藝術。

在中原戰敗之後,為什麼馮玉祥從此一蹶不振,但是閻錫山仍然當著自己的山西土皇帝?這是“經營”這兩個字裡所蘊含著的能量。

閻錫山在山西算是很得民心的,否則的話在中原戰敗之後山西就已經脫離他的手掌心了。他會玩軍事,會玩政治,也會玩經濟,所以才成為了民國為數不多的成功軍閥。在經濟方面,他用短短几年的時間花費了無數的努力將山西這個“貧困戶”發展成為了讓人矚目的“模範省”,這本事幾人能有?在教育方面,閻錫山更是不遺餘力,在那個到處都是文盲的年代裡,又有幾個軍閥捨得將錢投在教育上?恐怕都是想著怎麼從老百姓身上撈錢,然後招兵買馬,買槍買炮!所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對閻錫山給予了極大的讚譽,稱“山西是中國義務教育的策源地”。正是因為閻錫山捨得花錢花功夫去經營山西,所以才讓他在山西的威望無人可以取代。

反觀馮玉祥,手裡的實力曾經強過閻錫山,可就是因為不捨得花錢花功夫經營地盤,或者說他從來沒有過真正屬於自己的地盤,總想著通過不停的倒戈去吸收別人的勢力,最終遭到了反噬。



1949年山西解放,閻錫山的土皇帝生涯到此宣告結束。

閻錫山到臺灣後,知道自己肯定不見容於蔣介石,所以乾脆辭職隱退,只領著蔣介石礙於情面送給他的兩個虛銜。

1960年5月23日,閻錫山在臺北病逝,民國“不倒翁”成為歷史雲煙。


吾與吾國


閻錫山由一個錢鋪的小夥計上升到控制一個省的高位,由一個省的統治者最後攀援到國民黨行政院長的位子。在近現代中國政壇風雲迭變中,他總倒不了臺。在各大軍閥爭鬥的炮火硝煙中,他總能站住腳跟。在國民黨高層的人事鬥爭中,他又能常常遊刃有餘。

閻錫山無疑是一個傳奇人物。他早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加入中華革命同盟會,成為軍事骨幹“鐵血丈夫團”一員。辛亥革命前官至第43混成協(相當於旅)第86標標統(相當於團長)。太原起義成功後,閻錫山被選為都督。從此奠定了山西土皇帝的位置。

南北議和,閻錫山為了取得袁世凱信任,他把自己親爹送至北京常住。孫中山訪問太原,充分肯定閻錫山:“你原與我約革命軍到河南後,山西出兵接應,你提早在太原起義,對革命之影響很大。”要求閻錫山想方設法保住山西這一北方革命省份。國民黨“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把各省同盟會員任都督的大部撤換,只留山西閻錫山和雲南唐繼堯。可見其人圓滑程度。

1926年6月,閻錫山改旗易幟,加入北伐,不僅又一次穩穩保住了山西,保住了山西土皇帝的地位,晉綏軍地盤還一度擴大至河北省和北平、天津特別市。1930年中原大戰,閻錫山、馮玉祥反蔣取軍失敗,閻、馮通電下野。九一八事變發生,南京國民政府為求團結一致,重新任命閻錫山為太原綏靖公署主任。



八年全面抗戰,閻錫山是負責山西方面的第二戰區司令長官,晉軍頂不住日軍進攻,地盤只剩下晉西幾個縣,局面十分困難。最艱苦的時候,閻錫山甚至抗戰立場動搖,和日軍談判議和,幾乎要學汪精衛公然判國。多虧蔣介石苦勸、拉攏,太平洋戰爭爆發,國際形勢突變,閻錫山總算回到抗戰陣營。
1949年3月,閻錫山離開己被解放軍團團包圍的太原,結束了長達38年的山西土皇帝生涯。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進一步去找一些書來看,比如山西省政協文史委編輯出版的《閻錫山統治山西史實》,臺灣商務出版社《閻錫山先生年譜長編》。


馮傑


談到閻老西兒,他的發跡史頗具傳奇色彩。從一個剛剛畢業的軍官生到一省的都督,他只花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幾乎與拿破崙相似,實在是令人瞠目結舌。

宣統元年,閻錫山剛剛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回國,擔任任山西陸軍小學堂教官、監督。此時全國正在大練新軍,像閻錫山這樣的有留日背景的青年軍官自然很受重視。很快他就被賞予陸軍科舉人、少尉軍銜。不久又被提拔為標統(團長),可謂平步青雲。

而早在1905年就加入同盟會並且深受孫中山器重的閻錫山,已經在暗自籌備山西駐軍的同盟會化工作。很快,一批同盟會員進入了山西境內的新軍。

辛亥革命爆發後,閻錫山部被派去平叛。閻錫山接到命令後拒絕奉命,率部起義,打響了山西起義的第一槍並攻克了太原。閻錫山被推舉為山西都督,並且擊退了清軍的幾次進攻。

但是隨著袁世凱重新歸位,閻錫山意識到自己根本不是這個軍事強人的對手,在南北對峙的時候,他暗自找到袁世凱,提出和他媾和。而袁世凱也樂於見到山西中立甚至是倒向自己,自然也就很痛快的同意了他的條件。

就這樣,從中華民國建立到覆亡,整個山西一直就被控制在老閻家手裡。閻錫山,也成了地地道道的山西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