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神》刷屏背后,过期专利药为何在中国保持高价还能占据大份额

  • 中国仿制药在与跨国药企原研药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所以,我们才能看到,过去多年,很多过了专利期的原研药,虽然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随着仿制药的上市,呈现断崖式下滑,但是在中国却呈现出不仅价格依然高涨,而且还能占据市场巨大的份额。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人优我劣”,“人有我无”,“人先我后”。

近日,由徐峥主演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在各大影院上映,仿制药随之成为热门话题被推上风口浪尖。

在电影中,徐峥饰演的程勇,代购的救命药为“格列宁”,而其现实中,该产品为“格列卫”。而就在昨日,根据公开报道显示,江苏豪森率先收到了CFDA核准签发的化学药品“伊马替尼”的《药品补充申请批件》,成为伊马替尼首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而“伊马替尼”原研药的商品名为就是“格列卫”。

去探究为何回去印度代购,其最主要还是在中国购买格列卫价格太高,去印度代购的仿制药则便宜很多。但是现在仿制药上市,而且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上市,则必然带来另外一番景象。

所以在2015年8月,国务院便出台了《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此次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标志着以鼓励创新为主的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正式开始。而药品审评审批速度的加快,也有利于国内仿制药企业及时布局专利即将到期的重要原研药。于是到2017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提出建立上市药品目录集,将新批准上市或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纳入。2018年4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集中体现了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的政策红利,标志着“进口替代”正式成为我国仿制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仿制药在与跨国药企原研药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所以,我们才能看到,过去多年,很多过了专利期的原研药,虽然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随着仿制药的上市,呈现断崖式下滑,但是在中国却呈现出不仅价格依然高涨,而且还能占据市场巨大的份额。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人优我劣”,“人有我无”,“人先我后”。

1

人优我劣

“人优我劣”是国内市场上的仿制药在过去多年发展中,存在着品质难以保障的问题。在美国市场,原研药专利过期后,首仿药会以原研药50%-80%的价格销售,并抢占大量市场份额。原研厂商往往会主动降价,以应对仿制药的竞争压力。

然而在我国,尽管有为数众多的仿制药企业参与竞争,仿制药在中标价格低于原研药物的同时,占据的市场份额也远少于原研药物。例如二甲双胍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降糖药之一,其原研药是百时美施贵宝的“格华止”,自1999年在国内上市以来,“格华止”牢牢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目前市场上参与竞争的110多家国产二甲双胍厂商总市场份额低于30%。价格方面,单片“格华止”常常是国产二甲双胍的2倍以上,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针对国产仿制药品质低下的现状,2018年4月的《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将进一步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有临床数据支撑、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将被纳入原研药可相互替代药品目录。新政策将进一步释放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资源;原辅料质量也是仿制药品质的制约因素,新政策将提高药用原辅料和包装材料质量,组织相关质量标准修订工作,实现原辅料和药包材质量升级、满足仿制药制剂质量要求。

2

人有我无

“人有我无”即国内市场没有对标某个重要原研药的仿制药,临床上只好继续使用原研药。药品审评审批速度慢曾是制约国内仿制药种类的主要因素,漫长复杂的审批过程使一些国内仿制药错失了市场机遇,原研药长时间占领市场,甚至形成价格垄断。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后,药品审评审批速度明显加快,积压批件数从2014年顶峰时的18000余件降低至2017年的6400余件,审批环节的障碍已经基本扫除。

在技术环节,新政策将加强仿制药技术攻关,对重点化药、生物药的共性技术研究列入国家相关科技计划,我们认为这将大大加快核心制剂、原辅料、包材制备等技术难点的突破,为国产仿制药质量提升扫除诸多技术障碍。上述举措的落地将破解国内仿制药企业与发达国家原研药市场的信息壁垒,使重要品种的仿制药及时上市,满足国内医疗需求。

3

人先我后

“人先我后”即在招标采购、开具处方等过程中,外资原研药处于优先地位,优质仿制药难以获得匹配的市场份额。仿制药普遍被认为与原研药在质量上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以往的招标工作中,即使是质量好、疗效确切的仿制药也往往在质量分层中落后于原研药,划分在作为最低门槛的GMP药品层次,与数量众多的竞标对手(该品种的其他生产厂家)竞争,从而导致中标价格被一再压低。

以2017年化学药物中销售金额最高的氯吡格雷为例,信立泰是国内氯吡格雷仿制药份额第一名,目前其25mg、75mg两个版本薄膜衣片已通过一致性评价。2016年该品种以原研药“波立维”为对照进行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结果显示该仿制药在人体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和安全性上与原研药均无明显差别,但原研厂商Sanofi的市场份额自2014年以来始终保持在60%左右,75mg薄膜衣片原研药的价格维持在仿制药的2倍左右。乐普药业加入竞争后,并未对Sanofi的市场份额造成威胁,反而有逐渐挤占信立泰市场份额的趋势,说明国内仿制药企业往往是内部竞争,没有实现“进口替代”抢占原研药份额。除了国内仿制药品质缺陷给医生、患者留下的固有印象影响外,以往医保、招标、使用环节的政策障碍也是重要因素。

而今,绝大部分省份将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和原研药归于同一个质量层次,在本轮招标中享受与原研药近乎同等的优待,有利于加速进口替代进程。根据2016年一项统计,与仿制药相关的指标已被很多省份列为重要质量层次指标:16个省认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品;12个省认可获得FDA或欧盟等发达市场制剂认证;12个省认可首仿药;3个省认可达到国际水平仿制药品。可以预见,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在政策上的优势将继续扩大。

除了在集中招标采购中提升仿制药待遇之外,部分省份还针对挂网采购、议价采购等其他采购方式做出改革尝试,以期鼓励医疗机构采购和使用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以上海为例,上海于2018年2月2日发布《关于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品种直接挂网采购的通知》,规定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品种可直接挂网采购,议价结果一般不得高于原研药或参比制剂价格的70%,大幅度增加了仿制药的价格弹性。相比以往招采中仿制药与原研药高达100%-200%的价格差距,该政策无疑是重大利好。

在医保支付环节,原来医保支付是按照比例支付,未来很可能采用按照药品通用名支付。原有医保支付体系下,患者使用原研药和仿制药的自付金额差别较小。2017年2月发布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的通知》中提出“各省(区、市)要按照药品价格改革的要求加快推进按通用名制定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工作”,如果政策落地后,患者使用原研药和仿制药,自付金额差别将变大。

截至目前,已有四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名单公布,包括21个品种(41个品规)。其中,华海药业通过10个品规,海正辉瑞、正大天晴、石药集团、京新药业各通过3个。在坚持推进一致性评价政策、提升国产仿制药品质的基础上,研发、生产、监管、医保、招标、使用等多个环节的支持政策将极大推动国内仿制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可以预见,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优质仿制药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长期来看,专利过期原研药的品牌溢价将会逐渐消失,仿制药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技术先进、品种独特的仿制药企业将受益,真正实现“进口替代”。

4

国产仿制药替代谁会胜出?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在“进口替代”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只有长期受益才能保持仿制药市场在国内的良性循环,在此实现持续性改善的途径便有出口转内销和工商一体化两种。

出口转内销是指部分已经在欧盟、美国和日本上市的优质仿制药,可以利用一致性评价中的政策优势,在时间上相比于竞争者具备先发优势,典型代表是握有大量美国ANDA品种的华海药业。

据了解,近年来华海药业在美国仿制药市场表现活跃。公司前期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了诸如赖诺普利等品种的ANDA文号,2011年公司首个自主研发申报的ANDA品种多奈哌齐获批;2014年起,公司ANDA文号获批明显加速,2015年和2016年各获得5个,2017年获得10个,2018年公司新获批吡格列酮和坎地沙坦酯氢氯噻嗪两个ANDA品种,逐步从申报期进入收获期。

华海药业在美国取得的成就也为公司快速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CFDA公布前四批一致性评价的品规中,华海药业囊括10个品规、8个品种,独占鳌头,成为一致性评价最大的赢家。华海药业已通过国内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均为2016年以前便取得美国ANDA的品种。

第二种工商一体化的大型医药集团则有望利用其成本、规模和合规优势,一方面蚕食外资药企的市场份额,完成进口替代,一方面抢占中小企业退出后的市场空白,优胜劣汰、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会愈加明显。在这方面以上海医药和华润双鹤较为典型。上海医药和华润双鹤文号资源众多,是有能力投入一致性评价的普药龙头企业,可以在一致性评价这一药品的“供给侧改革”中获得持续性的改善,而不至于受到长期大幅降价带来的竞争格局恶化的影响。其工商一体化的特征又可以帮助公司借助规模效应的东风降低成本,同时快速推广药品,加速挤占被“洗盘”的小公司的份额,一举多得。

所以综上所述,目前在国产仿制药领域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国内企业竞争格局逐步改善的情况下,我国仿制药领域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将愈加明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