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銀行的餘額理財更靠譜?

平城懸念

  靠譜的意思是什麼?可靠,值得相信和託付。然而工商銀行餘額理財和支付寶的餘額寶對接的都是貨幣基金,哪有更靠譜之說?如果偏要比較這兩者的風險,那麼自然是收益越大風險越高。

  工商銀行餘額理財對接的是工銀添益快線貨幣,而餘額寶如今對接的有六隻貨幣基金分別是最原先的天弘餘額寶貨幣市場基金,以及5月4號加入的博時現金收益貨幣A和中歐滾錢寶貨幣A,5月20號加入的華安日日鑫貨幣A,5月28號加入的國泰利是寶貨幣,以及6月21日加入的景順長城景益貨幣A。

  既然要比較,那麼就拿工商銀行的餘額理財對接的工銀添益快線貨幣和餘額寶原先對接的天弘餘額寶貨幣市場基金進行比較吧!

  首先,這兩者都是理財產品,不是存款,不受存款準備金機制和《存款保險條例》保障。如果要將這兩者與銀行定期存款進行比較,顯而易見,銀行定期存款更為靠譜。

  很多人拿銀行存款和貨幣基金相比較,那是完全沒有意義的。比如你拿一年期的銀行存款跟一年期的銀行理財相比,一個年化利率為1.5%左右,一個年化收益率為5%左右;一個為債權資產投資,一個為權益資產投資。請問這怎麼比?貨幣基金就相當於那個銀行理財,畢竟投資標的基本相同,只是其他的相關規定不同。

  其次,貨幣基金與貨幣基金之間不存在靠譜,因為風險類型一致,屬於低風險;投資標的也基本一致,只能投資短期貨幣工具,比如國債、央行票據、商業票據、銀行定期存單、政府短期債券、企業債券(信用等級較高)、同業存款等短期有價證券,且在《貨幣市場基金管理暫行規定》第四條和第五條有嚴格的規定哪些能投和哪些不能投以及期限等。

  那為什麼會出現收益不同呢?不是說哪個基金經理更為牛逼,而是它們所持有的倉位不同才導致收益的迥異。短期貨幣工具的利率基本是確定的,隨市場無風險利率波動而波動,可以參照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的三個月或六個月的利率,因為貨幣基金的平均期限在120天左右。

  比如2016年貨幣基金總體收益率徘徊在2.5%上下,因為當時的市場無風險利率就這麼高,如上圖。

  如今三個月和六個月的市場無風險利率為4.3%左右,貨幣基金收益率正常表現應該在4.3%左右。如果表現低於4.3%,那麼該貨幣基金在資產配置上現金資產佔比較大;而收益高於4.3%,那則在債券資金配置和其他資金配置佔比較大,如上兩圖是2018年一季度報公佈的工銀添益快線貨幣和天弘餘額寶貨幣市場基金的資產配置。

  從圖中不難發現,工銀添益快線貨幣現金資產比例較低,而天弘餘額寶貨幣市場基金現金資產比例較高,那麼也就導致了兩者的收益不同。因為債券資產和其他資產持有的期限較長,獲得收益較大,而現金資產一般投資7日通知存款等等短期期限的投資標的,獲得收益也較少。如現金資產佔比較大,那麼自然會導致收益不行。

  而這種收益不行也就象徵著風險性較小,比如出現擠兌風險,那麼自然是天弘餘額寶的現金資產比例較大受影響較小,而工銀添益快線貨幣現金資產比例較小受影響較嚴重。所以說,不管在貨幣基金還是其他投資領域,風險和收益都是對等的,收益越大象徵著風險也就越高。如要說靠譜,那應該天弘餘額寶更靠譜。

  注:我國的貨幣基金六七百隻,遠高於這兩者的還有很多,在投資的時候不要盲目的追求收益。


三人聚眾

很多小白剛接觸餘額理財,對風險畏之如虎,誓要比出一個高低,但最終也是無功而返,因為他們之間根本就分不出高下!就是讓我比較,我也沒有辦法。

就好比你問我哪個市場的白菜根上泥巴多?我就是跑遍所有的市場也得不出結論呀!所以對於低價的白菜(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把目光放在白菜上,別去計較那點根上的泥巴了。

其實工商銀行的餘額理財對接的也是一款貨幣基金,和餘額寶是同一類產品,包括中國銀行、建設銀行、騰訊、京東、證券公司等等都有類似產品,風險等同,收益類似,產品本身是幾乎沒有差別的,都屬於低風險理財,屬於互聯網金融大類,就像不同市場上的白菜一樣靠譜。

但是從知識分享的角度,我還是想用自己的認知點亮周圍的世界,讓我的粉絲在閱讀中獲得知識和快樂。就是低風險的白菜,我們也可以品鑑一下不同農場的差別,不是因為白菜,而是為了知道如何賣白菜。


金融企業互聯網化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很多傳統金融企業受到互聯網的嚴重衝擊,如果不做出改變,有可能會被時代淹沒。比如馬雲的支付寶,在2013年推出餘額寶理財,到2017年餘額就打到1.5萬億以上,這數值和銀行存款餘額比也能擠進前15了吧?

但是對銀行來說,這就有點尷尬了,因為這樣勢必影響自己的主營業務:存款,就是一年期定存也達不到這麼高的利率。這相當於左右互搏,雖然可和用戶說這個不如存款靠譜,但是有點底氣不足,因為這個也很靠譜,否則你怎麼公開賣呢?

想想這個就替銀行頭疼,好好的一盆肉,怎麼忽然就剩下湯了?

互聯網企業涉足金融

互聯網企業不僅僅是涉足某項業務,而且在跨業務合作上往往有驚人之舉,他能把不同業務進行跨界整合,讓監管部門都為之頭疼,比如餘額寶、p2p、資管跨界、掃碼支付,簡直有點跟不上的節奏啊!

兩者的區別

雖然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都在向同一目標靠攏,但是兩者的區別還非常大的。

首先傳統金融是國之命脈,不可顛覆。互聯網金融只是錦上添花,所以無論互聯網企業如何賺錢,寄生的本質是無法改變的。所以,別怪監管部門向著銀行,叫你去銀保監會你也這麼幹,否則你要麼是外行,要麼瀆職。

其次互聯網企業有更加適應現代社會的基因,因此“情商”更好,會討好普通大眾,很多投資者願意為他站臺,但是傳統金融企業也有大量的忠實粉絲,他們更堅定,也更保守。

再次,兩者的戰場是在金融領域,因此互聯網企業更是“光腳不怕穿鞋的”,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傳統金融企業就比較慘了,好比“引狼入室”,搞不好就會出現“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局面。

最後,我覺得雖然傳統金融企業現在有點被動,但是互聯網金融也只是暫時佔了上風,因為畢竟做金融不是鬧著玩的,一旦做大後的監管成本和風險是非常高的,當曾經隱藏的利好被用盡之後,”最終裸奔的還是穿衣服少的人”,包括當時風靡一時的淘寶網店,現在新增的或者持續盈利的又有多少呢?

歡迎閱讀悟空問答!關注理財,請關注天涯孤行者!


天涯孤行者

工商銀行的餘額理財指的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銀行理財產品,而是購買的貨幣基金,具體來說工商銀行餘額理財買的是工銀添益快線貨幣,安全性和餘額寶並無本質區別,但是7日年化收益率確實比餘額寶更高一些!

  • 工商銀行餘額理財

現在幾乎每個銀行都發行了自己的活期理財產,形式也是大同小異,和我們熟知的餘額寶一樣,對接的都是貨幣基金產品,和我們平常買的銀行理財產品是有所區別的。最起碼起存金額就不一樣,傳統理財產品不管是封閉式、半封閉式還是開放式,起存金額至少為5萬元;而貨幣基金的起存金額只有0.01元。



工商銀行的餘額理財可以看作是工商銀行發行的貨幣基金產品,和餘額寶的區別主要在於餘額理財不能直接用於日常消費支付。安全性都是極高的,因為貨幣基金主要投資於國債、銀行定期存款、央行票據等低風險的有價證券,題主完全不需要擔心!如上圖所示,工商銀行的餘額理財更多的投資於固定收益產品,而餘額寶更側重於銀行存款和結算備付金,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依託機構不同,畢竟一個是工商銀行、一個是支付寶!

  • 餘額理財的收益稍高於餘額寶

目前餘額寶對接的貨幣基金產品共有5只,分別是天弘餘額寶貨幣、中歐滾錢寶貨幣A、博時現金收益貨幣A、華安日日鑫貨幣A以及國泰利是寶貨幣。如上圖所示,天弘、中歐、博時以及華安的7日年化收益率都在4%以下,分別是3.734%、3.95%、3.745%、3.986%。

而國泰利是寶的7日年化收益率雖然在4%以上,達到了4.176%,但還是低於工銀添益快線貨幣的4.224%!

綜上所述,工商銀行的餘額理財和餘額寶一樣,對接的都是貨幣基金產品,安全性都非常的高,大家可以放心購買!另外,工商銀行餘額理財7日年化收益率要高於餘額寶,但不能像餘額寶一樣直接用於日常消費支付,大家還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最適合的產品為好!


銀行小學生

並沒有說誰比誰靠譜

這種餘額理財一般的大型銀行都有,比如說中國銀行,同樣會提供一些餘額理財產品,而且在當下,為了應對支付寶的競爭,銀行提供的利息會更好一點,比如中銀活期寶,利息高大4.44%,遠超支付寶。你能說中行的理財就不靠譜嗎?中行雖然規模比不上工行,但同樣是國家控股,也是非常安全的。

銀行之所以發行這種餘額理財,我們還是得感謝馬雲,“銀行不改變,我就改變銀行”的話語真正實現啦!一個小小的支付寶軟件徹底打破了銀行對存款的壟斷,迫使銀行不得不提高利息,否則你就競爭不過支付寶。所以當我們看到銀行開始推出餘額理財時,不要忘記感謝馬雲奧。
至於說,銀行的理財更靠譜,也不假,畢竟銀行的背後是國家政權,遠不是一箇中國富豪馬雲所能抗衡的。但是,我卻希望馬雲的支付寶越辦越好,徹底打破銀行壟斷,讓更多人受益。


看金庫的老喬

並不是更靠譜。

比如,工商銀行就有餘額理財,其本質是工銀瑞信添益快線貨幣基金(000848),2018年第一季度末規模1100多億。下圖是它的投資分佈。


總之,各商業銀行的餘額理財、寶類產品,要查閱它的產品說明書,判斷是不是貨幣基金。

如果是貨幣基金,其投資方向主要是貨幣市場工具等安全性高的資產。

它們本身安全險性都很高,都屬於比較靠譜但是收益率偏低的理財產品,但是很難說誰比誰更靠譜。


巴九言

這個比餘額寶更難搶。 餘額寶好歹每天有個固定的時間點,可以設鬧鐘去搶,而這個餘額理財不知道什麼時候有額度可以買入,全憑運氣。


doctorFFKKUU



房地產小百科


對呀。是很靠譜。贖回秒到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