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勞動密集型企業招工難 路在何方?

說到招工難,馬上有人說勞動力少了。是這樣嗎?不是的。一邊是招工難,一邊是大量的打工人員閒在外面不願進廠,這不是怪現象嗎?愚以為,招工難主要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1、上班時間太長,勞動強度大,受不了這份累。筆者的幾個熟人在沿海某小城的小型私企打工,每天上班時間長達十三小時以上,吃飯洗衣每天兩小時,剩下的時間只能睡覺,絲毫沒有私人空間,日復一日,再高的薪資也受不了。

2、辭工難,離職難。中途如果有事想辭工,辭不了,即使辭工,工資按百分之七十結算,虧大了,有的人想進廠而不敢進廠,想進廠而怕進廠,想進廠而不願進廠。

3、除了工資,沒有福利。沒食堂、沒社保、沒醫保,勞動法為零,員工沒有歸屬感、安全感,做一天算一天,想想一年自己交社保花掉幾千塊,回家來回路費開銷,常年在外面餐館就餐,工資看起來高實則不高。

4、小孩上學難。外來打工者小孩上學只能上條件較差的私立學校,公立學校上學別想。

5、內地經濟的強勁發展、內地企業的待遇與沿海企業的待遇差距逐步縮小,吸引了不少勞動力迴流。

因為小孩上學、家庭需要照顧、年齡偏大、身體下滑等原因,中年勞動力逐步淡出打工一族,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經歷不同、觀念不同、價值觀不同,勞動密集型企業主不轉變觀念和經營方式,招工豈能不難?!

路在何方?

要麼縮短勞動時間從提高生產效率、別打時間仗、提高員工福利、改善員工生產生活環境、多一點人性化、一句話提高勞動力成本而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入手,要麼轉行做其他行業,否則只有越做越難,到撐不下去時被動停業。

有何高見?歡迎討論。

沿海勞動密集型企業招工難 路在何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