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养老金取消“报到年审” 不用再“自证活着”了

针对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工作不够人性化的问题,人社部昨日宣布,将把全面取消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作为加强行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创新服务手段,构建以信息比对为主、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与远程认证服务相结合的认证服务模式,“寓认证于无形”,今后,各地不得再要求参保人在规定时间段到指定地点或窗口进行集中认证。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全面取消集中认证,并不是不要认证了。首先,要全面开展信息比对认证服务。充分运用人社部门建立的全民参保登记库、持卡人员数据库、就医结算数据库、业务监测数据库等数据资源,按月开展数据比对,分析判断参保人的领取待遇资格。同时积极与公安、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开展业务协作,实现与人口管理、殡葬、就医等方面的数据比对,还要与乘坐飞机、高铁等实名验证场景进行信息共享,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核实参保人员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

对于信息比对不能确认待遇领取资格的人员,可结合全民参保计划和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等工作,对行动不便者要提供上门服务,让认证对象切实感受到服务带来的便捷和尊严。对于异地居住的人员,各地不得要求参保人返回参保地进行认证,而要通过推广基于互联网的生物特征识别认证、手机APP远程认证等服务渠道,使服务对象就地就近即可完成认证。对在国外(境外)居住人员,人社部正在加紧与有关部门进行磋商,尽快改为通过互联网进行视频认证。

对于取消集中认证可能会增加欺诈、冒领社会保险待遇风险,人社部相关负责人明确,将加强和完善管理措施,“堵后门、断后路”。具体措施包括积极研究制定《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条例》,通过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规范基金管理,也进一步明确参保人的权利和义务。二是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三是加大对欺诈冒领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依法惩处违法违规行为,对欺诈骗保案集中曝光。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实施联合惩戒合作,对失信企业及相关人员实施联合惩戒,让失信人员处处受限,为失信行为付出代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