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看看」出「小遊戲」,「不務正業」的ofo到底想幹嗎?

【摘要】在長期研究出行領域政法大學朱巍教授看來,ofo取消“信用免押金”政策、推出信息流“看看”、上線小遊戲都是為了生態佈局,在為日後的大數據發展做鋪墊。

文 | 時代財經 黃淑妹

7月4日,ofo上線了小遊戲功能,這是繼信息流“看看”之後,ofo又一“跨界”行動。自5月ofo創始人戴威在內部會議上提出今年實現盈利之後,ofo就大動作頻頻。

先是成立B2B事業部並宣佈公司營收超過1億元,後又提出取消25座城市的支付寶信用免押政策。在被爆測試多種計費方式,其又推出新聞版塊“看看 ”與小遊戲。

另外,今年6月,ofo還向外透露其在優化共享單車運營模式。目前每輛小黃車綜合運營成本已從此前的1.2元/天降至0.2元/天。

ofo這一系列舉措均被外界認為其在加強自身造血功能。然而就在ofo“開源節流”之時,其競爭對手摩拜並未給予喘息的機會,甚至放出了免押金與智能助力車兩個“大招”,雙方再次交戰。

推“看看”出“小遊戲”,“不務正業”的ofo到底想幹嗎?

變現受阻

與摩拜委身美團不同,ofo拒絕了滴滴的投資選擇了一條更為艱難的獨立發展之路。在這條路上其首先面臨的就是盈利問題。

雖然ofo擁有大量的用戶,但是在不斷“燒錢”的共享單車領域,ofo的變現依然難點重重,尤其是在車身廣告被阻之後。

今年5月,ofo正式推出了車身廣告業務。這是其在內部架構調整後推出的重要變現舉措。當時,ofo聯合創始人於信在媒體採訪時透露,ofo在武漢的車身廣告業務,僅改造了200輛車,相關收入就達到了百萬,成績相當不錯。

然而,在北京共享單車指導意見規定“車輛不得設置商業廣告”之後,6月,上海交通委也推出同一規定。兩個重點城市的新規無疑阻斷了ofo車身廣告變現之路。

但在時代財經採訪中,ofoB2B負責人邵毅依然看好車身廣告。他告訴時代財經,ofo B2B業務涵蓋車身和App端廣告、企業綠卡。今年5月ofo啟動了“V Day”計劃,希望通過廣告和企業年卡落實B2B的商業變現。

就在ofo努力拓寬其變現途徑時,ofo的負面並未減少。近期,ofo取消了原本的“信用免押金”政策,上線了95元“福利包”。用戶購買福利包則可以免交押金。這一政策不但沒贏來掌聲還接連遭受批評。

長期使用ofo共享單車的陳女士向時代財經反饋,“本來覺得交押金沒什麼,但是ofo推出免押金政策的前提得買禮包,不買就得乖乖交押金,強買強賣感覺很差。”

就免押金問題,ofo向時代財經解釋稱,ofo上線了新一代積分信用體系,未來ofo將根據用戶行為進行信用分級,信用評級較高的用戶有望減免押金。

在ofo以信用評級來確定是否免押金時,摩拜卻強勢地向外宣佈其無條件免押金,並且免押金政策已覆蓋1.05億用戶,收穫大量好評。

對此,長期研究出行領域政法大學朱巍教授向時代財經分析稱,共享單車是政府、企業、用戶三方共管、共治、共享的行業,免押金已是大勢所趨,ofo採用信用制度更多的還是從其生態佈局考慮。

值得一提的是,在ofo頻頻推出新業務時,摩拜也在不斷追擊。其不僅在ofo免押金政策受挫時順勢推行免押金,而且還率先推出了早前備受關注的智能助力車。

就此,時代財經詢問ofo智能助力車的進度,其官方回應稱,“已經完成了相關產品的開發。不過,國內大部分城市對電動車的治理政策還未出臺,目前對此持觀望態度。”

從這點來看,智能助力車暫時不會成為ofo變現的工具。那麼,在車身廣告受限制、“V Day”計劃剛起步、智力助力車還未成型之時,ofo似乎只能在App上頻繁“動刀子”。

體驗升級

自ofo內部架構調整之後,ofo App就增加了開屏廣告、信息流“看看”與小遊戲。

有觀點認為,ofo的這些板塊均是為了變現。對此,ofo官方回應稱,“看看”與小遊戲都是想給用戶好的使用體驗,增加用戶的留存,目前並不會靠其盈利。

另有觀點認為,無論是信息流還是小遊戲,ofo作為一個純工具類的App,多數用戶習慣“用完即走”,無法營造閱讀與遊戲場景,難以成其盈利工具。

對此,長期研究出行領域政法大學朱巍教授向時代財經分析稱,ofo在社交與遊戲領域的佈局並不是以變現和盈利為目的,其更多的是在做生態鏈的佈局。單純靠信息流以及遊戲實現盈利相當困難。ofo更像是以其為媒介進行數據採集。

據戴威去年11月公開發言時透露的數據,ofo坐擁2億用戶。另據艾瑞諮詢《2018上半年中國共享單車行業監測報告》,ofo月活躍用戶規模高達2937.7萬。如此龐大的用戶規模足以支撐ofo進行大數據的採集和運用。

朱教授認為,以大數據的方式進行用戶畫像、廣告精準投放、大數據商業化運用,將自己打造成出行領域數據平臺對ofo而言更有利。目前ofo對社交、遊戲、區塊鏈的佈局都是為了完善其生態鏈。

迴歸到新聞信息聚合功能模塊“看看”以及小遊戲“天使的蛋生beta”上,這兩個版塊或許能夠在用戶粘度以及數據採集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短時間內依然無法為ofo謀利。

目前信息流領域騰訊與今日頭條仍佔據主導地位,ofo想在此方面“分羹”可能性較小,小遊戲更是如此。

ofo大動作頻頻,但其變現之路依然難點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